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作品数:139 被引量:322H指数:9
相关作者:续宪宏张华智程建华王秋实余意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建筑科学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文化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混凝土
  • 9篇边坡
  • 8篇建筑
  • 8篇高校
  • 7篇数值模拟
  • 7篇路面
  • 7篇值模拟
  • 6篇软土
  • 5篇隧道
  • 5篇土石混合体
  • 5篇路工
  • 5篇回弹
  • 5篇公路
  • 5篇边坡稳定
  • 4篇地基
  • 4篇水泥
  • 4篇离散元
  • 4篇课程
  • 4篇沉降
  • 3篇地震

机构

  • 128篇湖北理工学院
  • 21篇三峡大学
  • 9篇湖北师范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黄淮学院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6篇程涛
  • 15篇袁建议
  • 10篇张定邦
  • 6篇曾亚武
  • 5篇程建华
  • 5篇吴振华
  • 5篇胡仁杰
  • 5篇薛海阳
  • 4篇秦立平
  • 4篇罗显枫
  • 4篇代宁
  • 4篇王林杰
  • 3篇黄斌
  • 3篇余宗源
  • 3篇张华智
  • 3篇吴洁
  • 3篇高皋
  • 2篇张莉
  • 2篇王秋实
  • 2篇续宪宏

传媒

  • 61篇湖北理工学院...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市场周刊·理...
  • 2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科技创业月刊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中国建筑金属...
  • 2篇黄石理工学院...
  • 2篇土木工程与管...
  • 2篇智能建筑与智...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学理论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0篇2021
  • 18篇2020
  • 16篇2019
  • 19篇2018
  • 15篇2017
  • 1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装配式建筑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
2020年
我国建筑结构体系以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为主 , 生产过程与方式较为粗放 , 大部分施工现场管理无序 , 一方面造成了钢材、水泥以及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工地脏、乱、差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往往成为城市里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节约的意识逐渐提高,人们提出节能环保建筑。由于装配式建筑工厂化生产方式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现场施工所带来的污染 , 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环境友好性 , 成为了建筑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未来各国建筑发展的主流一定是装配式建筑。国外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环保节能建筑对于建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首先发展了装配式建筑,并且取得初步的成效。我国意识到这一点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略迟,目前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遇的困难也是非常之多,但是我国一定会沉稳的发展。随着联网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装配式建筑必定会向智慧型建筑发展。
敖毅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铜尾矿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换填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铜尾矿能否用作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换填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先对铜尾矿的特性进行测定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经分析发现其大多数指标满足路基换填的基本要求,再依据实验得到的参数,采用FLAC^(3D)软件对原状路基与含骨料铜尾矿换填后的路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换填处理后的路基相对于原状土沉降量减少了37%~43%,验证了铜尾矿可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换填.将铜尾矿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换填既能实现铜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又能保护环境.
朱千凡郭永成晏斌晏斌程涛
关键词:铜尾矿换填数值模拟
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的时程分析
2017年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型式,研究其振动特性可优化抗震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采用汶川地震波记录荷载,应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模型的前12阶振型、节点的反应谱曲线、位移和加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曲线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探究了结构的振动形式,为同类结构的抗震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秦立平董欢严媛珺杨友全
关键词:时程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
2019年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也不断提高。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渗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不但能够影响到房屋使用性能,同时也能够对住房者的心情 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房屋渗漏问题,施工者必须要充分关注, 并且做好防渗漏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房屋建筑整体的质量。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施工,分析了渗漏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 参考,促进建设施工行业快速发展。
张丹丹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
超大型冷却塔钢管混凝土交叉支柱截面选型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解决目前超大型冷却塔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交叉支柱截面尺寸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使用量大等问题,提出将钢管混凝土应用于超大型冷却塔的交叉支柱(X支柱)中。根据某实际冷却塔项目的工程特点,按照与原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X支柱方案承载力相等的原则,设计分别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X支柱、长圆形钢管混凝土X支柱的结构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采用上述3种不同截面形式(矩形钢筋混凝土、圆形和长圆形钢管混凝土)X支柱的冷却塔结构模型,并通过与实际工程自振频率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研究不同X支柱截面形式(截面形状和组成材料不同)对冷却塔结构性能的影响;基于纤维模型法,计算得到采用3种不同截面形式X支柱交叉区域中截面的轴力-弯矩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荷载作用下,圆形和长圆形钢管混凝土X支柱方案的塔筒位移均小于矩形钢筋混凝土X支柱方案的,采用钢管混凝土X支柱有利于提高冷却塔结构刚度;在承受相同轴力情况下,圆形和长圆形钢管混凝土X支柱的受弯性能均比矩形钢筋混凝土X支柱的好。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推荐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X支柱。
陈德劲吴洁查晓雄侯宪安
关键词:超大型冷却塔纤维模型法
正山滑坡病害治理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2020年
滑坡是全球性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对正山滑坡病害进行治理,基于滑坡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分析滑坡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采用卸载刷方结合支挡锚固的滑坡治理方案。分别对正常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边坡可能沿既有滑动面和潜在滑动面滑动的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估,并从多角度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治理方案合理可行。
金磊李晶晶
关键词:滑坡
黄石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案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以黄石市第十六中学图书综合楼绿色建筑设计为例,对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条款,采用清华斯维尔绿色建筑设计软件进行模拟计算,逐条对标分析评价该案例的绿色建筑设计情况。分析评价得出:黄石市第十六中学图书综合楼的建筑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此分析结果可为高等级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杨友全陈艳萍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不同配合比全轻混凝土强度分析
2020年
为提升全轻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降低其工程造价,通过改变全轻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了水泥强度等级、粉煤灰和纤维素醚等原材料对全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泥强度等级对全轻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掺加适量粉煤灰可以有效提高全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坍落度,还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节约工程造价;纤维素醚对全轻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良性的外添加剂。
杨振伟秦立平吴洁
关键词:全轻混凝土陶粒配合比强度分析
隧道突泥破坏的耦合格子Boltzmann-离散元法模拟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探究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开发了耦合格子Boltzmann–离散元法(LBM-DEM)数值计算平台并对隧道突泥破坏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致灾介质颗粒黏结强度、水压力及突泥口尺寸等因素对隧道突泥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LBM-DEM模拟能再现隧道突泥破坏"启动、加速、缓慢和稳定"等连续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无黏结的致灾介质突泥破坏形态近似为直线,有一定黏结强度的致灾介质突泥破坏形态总体呈圆弧或抛物线状,突泥破坏区扩展范围和稳定后的突泥量随着颗粒间黏结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水压力越大,突泥灾害发生后突泥量增长越快,最终的突泥量也越大,且颗粒间黏结强度较大时水压力的这种影响越显著;当致灾介质颗粒间无黏结时,不同突泥口尺寸的模型在稳定后突泥量和破坏区范围基本相同,而当颗粒间形成一定强度的黏结后,突泥口尺寸越大,突泥灾害发生后突泥量增长越快,稳定后的突泥量也越多;隧道突泥破坏是致灾岩土介质、水压和开挖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金磊曾亚武程涛李晶晶
关键词:突泥
黄石盛家湾古民居现状调查及规划保护的探讨
2013年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建筑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城市文化的趋同,而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保护理论方法与实践管理亟待完善。以黄石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通过对盛家湾古名居的测绘及调查来探讨历史建筑的规划保护的意义。
张华智蔡俊林潘芳张振华程彩云
关键词:建筑文化遗产近代历史建筑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