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45 被引量:151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文英王月华徐艳王英瑶盛晓霞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质谱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3篇代谢
  • 3篇液相色谱
  • 3篇细胞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溶出度
  • 2篇散片
  • 2篇色谱法
  • 2篇手性
  • 2篇球磨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机构

  • 44篇浙江工业大学
  • 7篇浙江省食品药...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杭州胡庆余堂...
  • 1篇杭州中美华东...
  • 1篇浙江荣耀生物...
  • 1篇杭州领业医药...
  • 1篇浙江成汉思创...
  • 1篇江西普正制药...

作者

  • 3篇苏为科
  • 3篇梁现蕊
  • 3篇苏凤
  • 2篇吕圭源
  • 2篇俞静波
  • 2篇金灿
  • 1篇刘心如
  • 1篇於建明
  • 1篇王月华
  • 1篇单莉丽
  • 1篇苏洁
  • 1篇冯雯
  • 1篇王博
  • 1篇徐文英
  • 1篇余建强
  • 1篇刘晨晖
  • 1篇廖秋霞
  • 1篇王方
  • 1篇许周速
  • 1篇于洪巍

传媒

  • 6篇浙江化工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发酵科技通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药师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包装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合成研究进展
2019年
活性维生素D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调节人与动物机体的重要生理活动,应用前景广泛。本文概述了已上市的9种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药理活性及合成方法,并总结了这些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为该系列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凉孙彬苏为科金灿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
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0
2016年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共生菌群参与调控宿主的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应答、生物拮抗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宿主的生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后,肠道菌群使其代谢产物更易被吸收,甚至有减毒或增毒作用,进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同时,中药也能调节肠道菌组成,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恢复肠道稳态。作者检索了近15年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肠道菌群的分类,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并对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策略进行了展望。
祖先鹏林璋谢海胜杨鸟刘心如张卫东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疾病代谢相互作用
枸杞复方颗粒制剂对紫外线诱导的黄褐斑小鼠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枸杞复方颗粒制剂防治紫外线(UVB)诱导的黄褐斑小鼠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4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及中药组,每组10只。造模前1 d开始药物干预,阳性组灌胃100 mg/kg维生素C水溶液;中药组灌胃9.3 g/kg枸杞复方颗粒制剂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干预15 d。药物干预第2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14 d照射UVB (每天2次,每次1 h)诱导小鼠形成黄褐斑。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皮肤黑色素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酪氨酸酶、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表现出皱纹和暗沉,表皮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及皮脂腺出现增生,皮肤组织中黑色素、酪氨酸酶和MDA水平增加(P<0.05);T-AOC、CAT和T-SOD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中药组小鼠皮肤损伤有所缓解;皮肤组织中黑色素、酪氨酸酶水平降低(P<0.05);阳性组、中药组小鼠皮肤组织T-AOC、T-SOD水平升高(P<0.05,P<0.01),中药组小鼠皮肤组织MD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复方颗粒制剂能够有效缓解UVB诱导的黄褐斑小鼠皮肤损伤,其机制与降低皮肤组织酪氨酸酶和MDA水平有关。
陆敏魏炜常晓婕刘宁苏为科余建强
关键词:黄褐斑酪氨酸酶黑色素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中抑菌剂含量的考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中抑菌剂羟苯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于考察不同批次样品中抑菌剂羟苯乙酯的含量。方法以甲醇为溶剂配制相关溶液,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0. 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 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56 nm。结果羟苯乙酯的线性范围为0. 31 mg/L~311. 6 mg/L(r=1. 000 0),定量限浓度为0. 08 mg/L(S/N=9. 9),平均回收率为99. 3%。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文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样品中抑菌剂羟苯乙酯的含量波动在20%左右。
楼永军左丽丽
关键词:抑菌剂羟苯乙酯
结直肠癌化疗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药物化疗是结直肠癌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氟尿嘧啶类、铂类、伊立替康是结直肠癌化疗的常规用药。但在临床中,肿瘤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参与药物代谢、转运和失活的多种蛋白密切相关,其相应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个体之间化疗反应差异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明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药物基因组学最新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结直肠癌主要的化疗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研究的关系,以期为结直肠癌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
李昌海李林子李波谢雄伟刘晨晖廖秋霞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药物基因多态性
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2019年
目的:建立测定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水-三乙胺(500∶0.175)为流动相A,以甲醇-三乙胺(500∶0.17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9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酮替芬与杂质Ⅰ可完全分离,富马酸酮替芬在0.15~3.00μg·ml-1(以酮替芬计)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在相当于供试品溶液浓度0.01%时的信噪比为5。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可以有效检测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的有关物质。
楼永军左丽丽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响应面法优化机械辅助提取放线菌肽聚糖被引量:1
2017年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机械球磨辅助提取放线菌发酵菌泥肽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质量分数为6%、球料比为15、转速为300r/min的条件下作用5min能够有效去除细胞壁表层磷壁酸,并维持其骨架相对完整.与传统方法相比,机械研磨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和经济环保的特点.混合物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沸水浴30min和37℃胰蛋白酶处理6h后得到类白色提取物.经溶菌酶酶解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证明该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俞静波徐艳吴晖苏为科
关键词:肽聚糖球磨
循环水提取栀子黄色素的研究
2015年
为了从栀子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品质较高的栀子黄色素,创新的采用了循环水提取与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实验筛选树脂,并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HPD-100A树脂对栀子黄色素选择性高,适宜纯化栀子黄色素。循环水提取栀子黄的较佳实验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h,循环流速12 mL/min,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提取率达到2.14%,栀子黄产品OD小于0.35,色价大于420。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栀子黄提取率较高,为栀子黄色素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逯恒冯雯朱兴一
关键词:栀子黄色素循环水
L-核糖的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L-核糖是抗病毒药物maribavir等的关键中间体,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需要通过人工合成得到。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合成法,本文按不同的起始原料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这2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邹晔苏为科
关键词:抗病毒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
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改进
2018年
本研究对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对氯苯乙腈和4-氯-2-硝基甲苯(3)经缩合反应得4-氯-α-(2-氯-4-肟基-5-甲基-2,5-环己二烯-1-亚基)苯乙腈,以钯碳催化加氢代替文献的铁粉/氯化铵还原,制得4-氨基-2-氯-5-甲基-α-(4-氯苯基)苯乙腈(5),避免了铁泥和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且简化了后处理,收率由84%提高至92%。化合物5和2-羟基-3,5-二碘苯甲酸以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为酰化试剂,采用"一锅法"制得N-[5-氯-4-[α-(4-氯苯基)氰甲基]-2-甲苯基]-2-羟基-3,5-二碘苯甲酰胺(8),收率由81%提高至94.3%。最后8和氢氧化钠成盐得目标化合物,总收率由43%提高至77%(以3计),纯度99.3%。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三废"少,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邹晔李林玲陈仁尔苏为科
关键词:氯氰碘柳胺钠抗寄生虫药对氯苯乙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