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 作品数:65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黄太平林培庆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老促会福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宁德市霞浦县老促会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精准扶贫——泉州市老促会联系点“强村富民”成绩显著
- 2016年
- 党的十八大为老区建设绘制了新蓝图,为老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对老促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常态,泉州市老促会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与老区村挂钩联系制度,在挂钩联系村中开展了为期三年(2013-2015年)的"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为主的强村富民活动。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 关键词:村民收入枇杷生产乡村旅游业
- 泉州“五老”生活有保障
- 2007年
- 福建省泉州市现有革命“五老”人员1792人,其中80岁以上的1017人,“五老”遗属525人,为保障“五老”人员安度晚年,泉州市政府制定了六项保障制度:一是定期生活补贴制度,对有依有靠和有依无靠的“五老”人员每人每月补助279元,无依无靠的“五老”人员每人每月补助370元。二是对80岁以上的“五老”人员,每人每年发给500元的高龄生活补贴金。三是特困“五老”人员生活补助制度,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四是节日慰问制度,每年元旦、春节,乡镇干部进村入户慰问“五老”人员。五是对因天灾人祸造成特殊困难和医疗难、住房难的“五老”人员,各级老区办及时为其办理困难补助。六是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市“五老”人员全部纳入大病困难医疗救助范围。
- 关键词:生活补贴补助制度干部进村入户补贴制度天灾人祸
- 八年挂钩扶贫“回头看”
- 2004年
- 自1996年到2003年8年间,福建省泉州市先后确定挂钩贫困老区村156个村/次。为了检查帮扶效果,市老促会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7个村,组织力量进行了"回头看"。
- 关键词:扶贫工作农村文明建设集体经济
- 闽南五市老促会第十三次工作研讨会召开
- 2008年
- 厦门、漳州、龙岩、三明、泉州五市老促会第十三次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2至16日在泉州举行。这次会议总结和交流了促进贫困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一致认为:党委重视是关键;班子建设是保证;抓好典型是方法;一村一品是方向;加大投入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是根本;发展工业是致富的途径。这些好的经验与做法,要因地制宜,加以学习和推广。
- 关键词:老促会新农村建设贫困老区党委重视一村一品
- 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乡村繁荣--福建省泉港区涂岭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 福建省泉港区涂岭镇地处泉州市东北部山区,是福建省革命老区镇,下辖21个建制村全部是革命老区村,经济相对滞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福建省泉港区涂岭镇党委、...
-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资源整合
- 泉州市老区村集体经济调查
- 2020年
-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由弱变强,成效显著。2018年,泉州市已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2019年,98个集体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全部消除。做法和经验一、党建引领泉州以2018年村级换届为契机,实施"强基促稳"党建工程,选优配强村主干,培育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人。
- 蔡兴生
-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
- 泉州:加大老区投入
- 2007年
- 泉州全市有8个老区县(市、区),土地面积、人口、行政村数均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泉州市委、市政府把老区建设作为一项思源回报工作。市直有关部门也结合各自工作,加大了对革命老区的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平衡、和谐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老区的资金达3796万元。
- 关键词:老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面积革命老区财政投入
- 晋江:老区村小康全达标
- 2007年
- 福建省老区晋江市(县级市),全市有91个老区基点村,人口18万多人。到2006年,全市91个老区基点村全部实现小康,人均收入7449元。
- 无
- 关键词:老区小康县级市基点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