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作品数:123 被引量:594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垚栋苏吉中田甜王慧蓉李茹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历史地理
  • 19篇农业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0篇流域
  • 24篇河流域
  • 23篇河流
  • 22篇汾河流域
  • 21篇土壤
  • 12篇污染
  • 9篇植被
  • 9篇生态
  • 9篇水分
  • 9篇晋西北
  • 7篇影响因素
  • 7篇土壤水
  • 7篇土壤水分
  • 7篇污染评价
  • 7篇海拔
  • 6篇气候
  • 6篇明清
  • 6篇明清时期
  • 6篇海拔梯度
  • 5篇灾害

机构

  • 12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8篇陕西师范大学
  • 13篇山西大学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天津中德应用...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9篇牛俊杰
  • 13篇王尚义
  • 8篇刘庚
  • 6篇孟万忠
  • 6篇李颖俊
  • 5篇朱炜歆
  • 5篇方克艳
  • 5篇古帅
  • 5篇王玲
  • 5篇田毅
  • 4篇赵龙
  • 3篇郭观林
  • 3篇张朝
  • 3篇李垚栋
  • 3篇赵景波
  • 3篇石瑛
  • 3篇苏吉中
  • 2篇史广
  • 2篇刘秀铭
  • 2篇张宪功

传媒

  • 7篇中国地理学会...
  • 7篇中国地理学会...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干旱区研究
  • 5篇三门峡职业技...
  • 4篇环境科学
  • 4篇太原师范学院...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晋阳学刊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年份

  • 7篇2024
  • 5篇2023
  • 11篇2022
  • 10篇2021
  • 1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北覆膜玉米田土壤水分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指出了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晋西北干旱地区覆膜玉米田苗期土壤水分含量,以露地作为对照,采用烘干法测定了0~600cm深度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田覆膜处理后,0~200cm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露地;其变化幅度较小,最低为11.5%,最高为17.1%。土壤水分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3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波动性降低趋势。覆膜处理有一定的保水增温作用,使覆膜玉米田在苗期保持较充足土壤水分。
王玲牛俊杰
关键词:地膜覆盖水分含量旱作玉米晋西北
流域文明变迁的轨迹:治水-水利-和谐
人类文明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流域文明"的变迁,人与流域的关系是发展的主线。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顺从于流域环境,人与流域处于原始和谐状态;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改造流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王尚义孟万忠
关键词:治水水利
某大型砷渣场地土壤As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0
2018年
为精确识别大型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并评价其生态风险,以我国某大型砷渣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场地土壤样品184个、周边农田土壤样品101个和砷渣样品14个,选择场地中特征污染物As,采用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地累积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等方法揭示研究区As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场地土壤、农田土壤及砷渣中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 333. 0、358. 1和17 316. 1 mg·kg^(-1),其污染程度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Ⅲ级标准.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及3维空间分布范围结果显示,As在各土壤剖面深度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场地表层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场地土壤样点中As含量明显高于周边农田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表明,各土层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均超过了100,场地土壤和周边农田土壤所有样点中等危害程度以上的样点累积比例分别达到58. 21%和61. 39%,表明该场地及周边农田土壤区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
刘庚石瑛田海金李豪张蕾牛俊杰郭观林张朝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生态风险
黄土高原典型县域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与宜耕性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典型县域山西省忻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宜耕性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程度,并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对宜耕后备资源的聚集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忻府区耕地后备资源可宜耕面积为1 799.67 hm^2,其中,高度宜耕等级面积为1 203.41 hm^2,一般宜耕等级面积为596.26 hm^2,不宜耕面积为72 854.45 hm^2,宜耕后备资源中主要土地类型为其他草地和内陆滩涂,所占比例分别为42.93%和31.90%;高度宜耕等级图斑的空间分布"热区"范围比较广泛,阳坡乡和三交镇范围内高度宜耕后备资源的数量多且集中连片程度最高,是当地应优先考虑开发的后备资源,一般宜耕等级后备资源可作为储备型后备资源。
许建伟魏咏馨刘庚张朝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
器测和树轮资料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响应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影响全球年际(1~10年)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海气因子,是现代气候和古气候的热点研究对象。目前有多个指数能够刻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特征与演化,树轮资料是重建其过去千年以来演化历史所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代用资料,然而系统对这些指数与器测温度、降水和树轮资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关联的研究尚未开展。本文研究了东亚和北美的器测与树轮资料对6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响应差异,发现器测和树轮资料对描述多气候变量耦合变化的多变量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MEI)的响应均最高。厄尔尼诺-南方涛动Modoki指数(EMI)与器测资料的相关偏低,但是该指数与树轮资料的相关偏高,这可能是由于该指数和树轮所关联的多个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相似。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及加拿大中西部的温度相关显著,在年际尺度上更明显;这些指数与中亚和美国西北部的降水的相关最显著,但在年际尺度上的相关提升不明显。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除了与上述区域的树轮资料显著相关以外,该指数还与部分湿润地区(如喜马拉雅南麓)的树轮资料显著相关,这可能是这些湿热地区的树轮往往受到多个气候因子共同影响,而这些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关联显著。研究指出,进行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指数重建时,不仅要考虑指数与树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详细建立树轮、区域气候因子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这三者之间的关联。
方克艳周非飞董志鹏刘秀铭吴海斌李颖俊曹新光郭正堂
关键词:树轮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气候重建年际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进行计算。[结果]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现象,小叶杨林和柠条林在0—200cm有轻微土壤水分亏缺,小叶杨林在200—600cm深度内没有土壤水分亏缺,柠条林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油松林在0—200cm土层深度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有所降低;3种林地的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16,-0.12和0.31,油松林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另外2种林地;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以轻度和中度干层为主,油松林在浅层土壤有重度土壤干层发育。[结论]晋西北黄土丘陵区3种人工林地中,油松林土壤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刘庚牛俊杰朱炜歆王玲
关键词:水分亏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黄土丘陵区
流域经济:特征、布局、过程、机制
流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本文基于近年来流域经济相关性研究文章综述,对流域经济的内涵重新界定,并概括了流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四个主要特征。流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
郭文炯张侃侃
关键词:流域经济空间分异
汾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近年来,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景观格局及其动态研究已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对流域景观格局的研究,是揭示流域生态状况、空间变异性特征、以及与生态过程相关的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汾河作为山西人民的母亲河,其生...
徐晓莉秦柞栋
关键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清代汾河上游自然灾害时空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通过整理和分析清代汾河上游灾害的频次、类型和等级,运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点及原因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清代共发生自然灾害111次,灾害类型包括水灾、旱灾、冰雹、地震、蝗灾和霜冻,灾害等级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中度水灾频次最多。水灾、旱灾、霜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自然灾害的年际变化呈现出高—低—高3个时段,整体呈递减趋势,10 a频次在公元1690—1699年最高,主周期变化为37~38 a。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阳曲最多。其原因与明清小冰期、ENSO事件和区域内的小气候、落后的农业条件、人口增多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有关。
刘响王尚义田毅丁柏峰
关键词:汾河上游自然灾害清代
1644—1949年汉中地区水旱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
2022年
以灾害文献记载为数据来源,利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644—1949年汉中地区水旱灾害发生的时空格局及成因进行探讨,以期为当今水旱灾害的防治提供镜鉴。结果表明:(1)1644—1949年汉中地区发生水灾111次,平均2.76年发生1次;旱灾41次,平均7.46年发生1次。(2)水旱灾害发生具有季节性,水灾主要发生在夏季,春季和秋季亦有发生;旱灾主要发生在秋季,春季和夏季亦有发生;双季节水旱灾害发生集中于夏秋季。(3)水旱灾害发生地差异性显著,聚集于经济发达区域。(4)汉中地区的水灾以中度为主,旱灾以重度为主;水灾发生存在140、60、30年一个周期;旱灾发生存在170、100、50、30年一个周期;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水旱灾害发生。
孙舔轲牛俊杰岳云霄杨东甲
关键词:水旱灾害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