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
- 作品数:34 被引量:262H指数:9
- 相关作者:陈立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科技服务推动广东块状经济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2011年
- 科技服务业是块状经济升级的重要推力,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占珠三角块状经济中间投入比重偏低,块状经济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科技服务外包积极性不高。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制造业产业层次普遍偏低、专业外包服务企业比较优势不突出、企业担心被专业服务商"套牢"、非营利性中介机构发展落后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 魏作磊孙晓琴
- 关键词:块状经济KPO
- 广东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兼论与江苏省的比较被引量:9
- 2011年
- 加快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实现广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广东竞争力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则成为促进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逐年快速上升,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均具明显优势。2007年,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增加值为256.95亿元,2008年剧增47.3%,达378.37亿元,2009年更是突飞猛进,
- 孙晓琴吕冠超
-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 广东省在全球生产链上分工地位的演进及其省际比较研究——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视角被引量:13
- 2016年
- 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文章系统考察了2002年、2007年广东省在全球生产链上分工地位的演变特征并与江浙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文章考察的起止时间内,广东省表现出由全球生产链的相对下游环节向相对上游环节加速转移的趋向,期间其行业生产链长度进一步延伸,相对江浙地区更加趋近于全球专业化生产分工网络的中间投入端,上述现象一方面揭示了广东省参与国际生产分割的程度日益加深,但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其逐步远离价值链的终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解结果显示,有别于江浙地区,推动广东省向全球生产链的上游环节转移的主导因素为行业内效应而非行业间效应。立足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探析了导致广东省与江浙地区在全球生产链上分工地位差异的成因,并就如何推动广东省分工地位的攀升并抢占价值链的据高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刘洪铎陈和
- 关键词:分工地位
- 资源与双边投资调节效应下的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研究制度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利用2003—2016年8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结合资源和双边投资协定的调节效应,综合探讨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正向影响中国OFDI,但是制度细分指标法治水平与中国OFDI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并非由“制度距离接近优势”形成。继续引入资源与制度质量交互项,发现资源与制度质量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资源型OFDI为获取丰富的资源而放松对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要求。检验双边投资协定的调节效应,发现签订双边投资协定能够弥补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缺失。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制度风险意识,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 陈和李绣雯
-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自然资源双边投资协定
-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比较研究——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视角被引量:11
- 2016年
- 该文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理论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大类行业还是单一行业,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及大部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均明显大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以及大部分行业相对于美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偏上游位置;其次,中美两国整体或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分化特征。其中中国整体的上游度指数在迂回波动中趋于上升,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的上游度指数则呈下降走势。上述差异一方面说明中国存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环节转移的迹象,其所从事的与中间投入端相关的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美国通过向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靠拢的方式进一步趋近于最终使用端。鉴于中间投入生产活动往往具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等粗放型特征,因此中国有必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驱动自身向全球价值链的下游环节转移,在摆脱"低端锁定"的同时,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层级攀升,以此提升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 刘洪铎曹瑜强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产业升级研究被引量:24
- 2021年
- 新冠疫情进一步暴露了传统产业的短板,促使中国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为传统产业在疫情冲击下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时机。文章在分析大湾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域特征和转型痛点的基础上,对标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一流湾区,提出后疫情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乘数字经济之大势,转疫情危机为发展新机。深化大湾区在中高端制造业、航运和石化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完善和加强数字化产业赋能的制度设计和区域合作;重点建设重大疫情多边反应协调的数字化平台运行机制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数字经济的统计测度体系;从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层面全方位、分区域引导资源向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的方向倾斜。
- 朱文博浩李晓峰孙波
-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化
- 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政策与实践
- 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服务贸易自由化具有理论、政策上实施的必然性。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加快提升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竞争力。为深入研究粤港澳贸易自由化理论和实践新意,本文从服务贸...
- 陈和刘远
- 治理模式与专业服务企业绩效——以美国100强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回顾前人有关专业服务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合伙制与私营公司制的治理模式影响差异的角度研究专业服务企业绩效与治理模式间的关系,并基于美国2003—2012年100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不同的绩效衡量指标下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合伙制治理模式对专业服务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
- 陈和陈立
-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企业绩效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制合伙制
- 计算机服务外包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 2012年
- 从对广东省一些典型IT外包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出发,结合现有的服务外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计算机外包人才的特点和分类,提出我校计算机服务外包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途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期望能为该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 蒋吉频姜灵敏钟瑞琼
- 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下的中国外贸发展:典型事实、理论反思与政策意涵被引量:9
- 2014年
-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国际分工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外贸发展可能会进入"挤压式"增长之后的自然回落阶段,但不会出现松巴特(1903)所说的"国际贸易重要性渐减"现象,贸易在未来仍将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顺差式的外部不平衡蕴含着诸多风险,且未能通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得以根本性矫正,中国需要利用自身的"大国优势",实现"稳外需"与"促内需"相互联动,"中国制造"与"中国需求"协同发展;同时,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的互促互融,改变我国外贸"大而非强"的颓势,重拾对外贸易竞争力;针对美欧发起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我们要推崇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纪律",尽可能使谈判重新回归到多边贸易框架中,避免陷入"第二次入世"的困境。
- 杨继军张二震
-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竞争优势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