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

作品数:166 被引量:708H指数:12
相关作者:陆婉琴凌云华陆益徐嘉裘雁冰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55篇药物
  • 42篇肿瘤
  • 27篇细胞
  • 26篇用药
  • 21篇药学
  • 18篇化疗
  • 17篇抗肿瘤
  • 15篇抑制剂
  • 15篇制剂
  • 14篇肿瘤药
  • 14篇合理用药
  • 13篇抗肿瘤药
  • 11篇肿瘤药物
  • 10篇毒性
  • 10篇抗肿瘤药物
  • 9篇单抗
  • 9篇疗效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机构

  • 165篇复旦大学附属...
  • 49篇复旦大学上海...
  • 15篇复旦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安徽省肿瘤医...
  • 3篇福建省肿瘤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2篇翟青
  • 24篇杜琼
  • 22篇吴洪斌
  • 17篇陆国椿
  • 16篇余波
  • 15篇凌云华
  • 11篇胡晓文
  • 9篇陆益
  • 7篇徐嘉
  • 6篇葛勇前
  • 6篇朱斌
  • 4篇杨铭
  • 4篇沈敏
  • 4篇张燕
  • 4篇王喆元
  • 3篇孙祎
  • 3篇徐宇虹
  • 3篇裘雁冰
  • 3篇谢瑞祥
  • 3篇王春敏

传媒

  • 25篇中国临床药学...
  • 12篇上海医药
  • 12篇中国医院用药...
  • 9篇中国药学杂志
  • 9篇中国药房
  • 9篇中国新药杂志
  • 9篇药物不良反应...
  • 8篇中国药师
  • 7篇第二届肿瘤药...
  • 5篇中国合理用药...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药学服务与研...
  • 3篇中成药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七届中国药...
  • 1篇抗癌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20篇2023
  • 20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penFDA对PARP抑制剂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2022年
目的:挖掘与评价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访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库药物不良事件端点,检索2004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PARP抑制剂的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以下简称“MHRA法”)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获得奥拉帕利、尼拉帕利、卢卡帕利和他拉唑帕利的ADE报告分别为8619,13083,7352,672份。4种PARP抑制剂的毒性谱存在一定差异。多数ADE与说明书一致。胃肠道毒性方面,卢卡帕利及尼拉帕利发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等信号强度高于奥拉帕利,其中,尼拉帕利发生便秘(ROR=26.77)和肠梗阻(ROR=11.54)的信号强度较高;奥拉帕利和卢卡帕利会引起肠梗阻(ROR=13.84;ROR=6.21)及腹水(ROR=5.71;ROR=5.87),构成比和关联性均较高,但在说明书中未提及;他拉唑帕利在胃肠系统方面较为安全。血液毒性方面,尼拉帕利发生Plt、WBC、RBC降低等信号强度高于其他三者;奥拉帕利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OR=43.08)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ROR=37.40)的信号强度较高,他拉唑帕利贫血的信号强度最高(ROR=15.96)。此外,尼拉帕利信号强度较高的有失眠(ROR=13.73)、外周神经病变(ROR=18.38)、味觉障碍(ROR=31.23)等。卢卡帕利和奥拉帕利信号强度较高的分别为肾功能损伤(ROR=61.21)和肺炎(ROR=8.79)。结论:临床应用PARP抑制剂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关注肺炎、肠梗阻、MDS/AML、便秘等ADE信号,进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丁芸兰郭子寒王萌萌叶璇翟青翟青
关键词:PARP抑制剂药品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栓事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导致血栓事件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且与不良生存率相关。有些研究认为ICI治疗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但其相关性至今仍有争议, 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也有较大差异。血栓事件的高风险肿瘤类型主要是肺、皮肤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 血栓事件的临床类型主要为肺栓塞、心肌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事件发生后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ICI相关血栓风险的管理指南和共识, 本文就ICI与血栓事件的相关性、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以期提高临床对这类不良反应的认识。
叶璇尤玉芳高菲菲许璇翟青
关键词:血栓形成
清洁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干预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科室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某科室2010年至2011年各季度240份清洁切口手术病史,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评价。结果该科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
胡晓文张燕翟青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
文献传递
降糖复方对脂性肝细胞损伤与高脂血症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研究降糖复方对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性损伤与鹌鹑高脂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鹌鹑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以及采用棕榈酸与油酸混合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发生脂肪损伤变性,结合含药血清学,检测细胞与血清中TG、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检查鹌鹑动脉内膜病理变化。结果:降糖复方明显减少高血脂鹌鹑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和抑制内膜病变程度,降低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降低细胞与血清中TG、MDA的含量,并调节SOD活性。结论:降糖复方显著抑制细胞的脂质蓄积,减轻鹌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巫冠中章娟黄维佳
关键词:HEPG2鹌鹑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复发转移卵巢癌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药学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防治的高危人群。针对1例复发转移卵巢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并发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实践中结合国内外指南,从抗凝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及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提供个体化抗凝药学监护,提高了中晚期卵巢癌患者抗凝治疗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协助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开展抗肿瘤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徐蕊杜琼杜琼翟青
关键词:卵巢癌静脉血栓栓塞药学实践
利妥昔单抗及其联用CHOP方案的不良反应和处理被引量:11
2006年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CD20结合,结合后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诱导B细胞凋亡和提高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1997年12月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CD20+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单药有效率为40%~50%,联合CHOP方案化疗有效率达90%以上。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感染、心血管反应、血液学毒性、肝损伤等,程度一般为Ⅰ~Ⅱ级,大都见于首次用药,随着多次用药,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属非剂量限制性毒性,无骨髓抑制,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凌云华陆益吴洪斌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血液学毒性
白术黄连微丸结肠靶向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将中药“白术黄连方”制备成以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为基础的结肠靶向胶囊,优化其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优化微丸的处方组成和工艺参数。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素丸,流化床底喷方式进行包衣,考察隔离衣增重、肠溶衣中聚合物比例、增塑剂用量和包衣增重对肠溶微丸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最终确定胃溶微丸的处方为:载药量50%,交联聚维酮(PVPP)5%,微晶纤维(MCC):乳糖=2∶1,润湿剂40%;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20 Hz,滚圆速度500 r/min,滚圆时间5 min。肠溶微丸的处方为:载药量27%,PVPP 5%,MCC:乳糖=5∶2,润湿剂30%,粘合剂20%;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20 Hz,滚圆速度700 r/min,滚圆时间7 min;肠溶衣处方为:EUDRAGIT®L30D-55:EUDRAGIT®FS30D=1∶2,增塑剂用量10%,包衣增重15%。肠溶微丸的体外释放时间达24 h,其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成功制备了白术黄连微丸结肠靶向胶囊,肠溶微丸表现出缓释和结肠靶向的特性。
唐晓萌骆锦前汪五清顾永卫刘继勇
关键词:结肠靶向体外释放
1例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致反复发热病例分析
2022年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双靶治疗方案目前已被批准用于BRAF V600突变的Ⅲ期黑色素瘤完全切除术后的一线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发热综合征是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反复、难治性发热。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药物减量、中断甚至永久停药,严重影响临床疗效。本研究对1例接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双靶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术后患者出现的反复发热进行分析及合理干预,探讨发热综合征的发生规律、潜在机制、相关定义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临床药师参与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联合治疗的药学监护和服务提供参考。
黄硕涵黄烽如王萌萌郭子寒
关键词:黑色素瘤药学监护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中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症状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肺癌多发转移经注射用奥沙利铂+依托泊苷注射液联合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症状。因感染部位不明确,医生经验性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替加环素+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指标水平未见明显下降。48h后的mNGS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革兰阴性杆菌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药师根据测序结果,建议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调整药物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下降,随后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好转出院。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mNGS能够识别病毒,可以较快分析结果,且其病原学诊断优于实验室培养,可以更好地把握临床用药时机,能够帮助医生和临床药师及时选择正确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常莹莹朱斌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巨细胞病毒
基于分子分型指导的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精准药物治疗及预后价值
2023年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三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复发或转移及特殊病理类型的EC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点,其治疗选择仍然有限,且缺乏显著的生存期改善。方法近年来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开始主导抗肿瘤药物的治疗选择,国内外诊疗指南已将分子分型融入到预后风险分组中,对于改善高危复发性EC患者的治疗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和结论本文旨在结合特定分子特征在复发性EC诊疗中的应用及风险分层指引,总结探讨复发性EC临床诊治实际中精准药物治疗依据及预后价值,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徐蕊左丽杜琼程玺程玺
关键词:分子分型预后价值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