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作品数:44 被引量:237H指数:6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4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植物
  • 5篇湿地
  • 5篇土壤
  • 5篇群落
  • 4篇叶片
  • 4篇入侵
  • 3篇氮磷
  • 3篇鱼类
  • 3篇沼泽
  • 3篇若尔盖高原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因子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滇西
  • 2篇滇西北
  • 2篇雪山
  • 2篇叶片气孔
  • 2篇鱼类区系
  • 2篇玉龙雪山

机构

  • 44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云南开放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云南省动物疫...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8篇董李勤
  • 5篇陈国柱
  • 5篇仇玉萍
  • 3篇赵晓慧
  • 3篇许燕
  • 2篇邓志华
  • 2篇郑毅
  • 1篇李朝丽
  • 1篇黄晓霞
  • 1篇王行
  • 1篇危锋
  • 1篇田昆
  • 1篇张昆
  • 1篇张贇
  • 1篇杨文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湿地科学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口咸淡水交互作用对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影响
2024年
河口湿地具有显著的咸淡水交互特征和长期持续的固碳能力。本研究以黄河口咸淡水交互区芦苇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弱强度交互区、中等强度交互区、较高强度交互区和高强度交互区布设60个研究点位,分析咸淡水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口咸淡水交互区芦苇湿地面积占比为17.8%,主要分布在弱强度交互区和中等强度交互区。咸淡水交互区芦苇湿地0~6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在1.09~3.65 g·kg^(-1),有机碳密度在1.85~5.84 kg·m^(-2),有机碳总储量为(17.32±3.64)×10^(4)t,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均随着咸淡水交互作用的增强而降低。咸淡水交互区分区间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随着咸淡水交互强度的增大,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减低。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总氮、铵态氮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盐离子、土壤容重、pH及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0~3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占0~6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的50.9%~64.2%,0~6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占0~400 cm土层有机碳总储量的19.1%~37.7%。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河口湿地碳储量、提升碳汇功能及湿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于淼郭雪莲栗云召张昆杜朝红
关键词:黄河口芦苇湿地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异
云南省鸟类新记录——大红鹳被引量:1
2021年
2020年11月14日,笔者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监测时,于大桥片区三家村附近(103°16′07″E,26°42′10″N,海拔2492 m)记录到1只大型涉禽(图1),该鸟整体呈白色,侧面观察可见翅上覆羽为粉红色,停歇时可见初级飞羽为黑色;喙镰刀状,灰白色,先端为黑色;腿部为灰色,鉴定为亚成体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
孟子文肖琳娜刘强袁嵘陈南英肖良开
关键词:大红鹳鸟类新记录
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木里薹草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水位下降的响应被引量:4
2021年
2020年6—9月,以若尔盖高原纳勒乔沼泽水位下降模拟控制实验平台为依托,在若尔盖县纳勒乔沼泽原位切割1 m×1 m原状土块,原位抬升20 cm,原位模拟水位下降20 cm,研究湿地植物木里薹草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水位下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木里薹草叶片C含量没有显著变化,N、P含量随着生长季的推移逐渐下降。水位下降后,叶片C含量在生长季的变化并不一致,在生长初期、中期水位下降导致C含量增加,生长旺期无显著变化;叶片N含量对水位下降的响应为显著升高,叶片P含量则显著降低。叶片C∶N、C∶P、N∶P在整个生长季内均表现为随季节变化而上升,木里薹草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叶片C∶N呈显著正相关,与C∶P和N∶P呈显著负相关。水位下降后,叶片C∶N显著降低,C∶P和N∶P显著上升,导致木里薹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水位下降后,叶片P含量降低是木里薹草单叶质量和比叶重下降的主要调控因子。
赵丽马骁刘宏强熊银洪郭雪莲李丽萍董李勤张昆
关键词:水位下降若尔盖高原
贵州娘娘山湿地藓类沼泽植物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种间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湿地植物群落的监测可为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贵州娘娘山湿地藓类沼泽为对象,比较了金发藓沼泽与泥炭藓沼泽植物群落特征,探索了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及群落多样性构成机制。结果表明,金发藓沼泽植物群落特征显示了自然恢复的良好成效,群落组成和结构逐步恢复。金发藓与蕨的优势度具有二次曲线关系,即较低优势度的蕨(<40%)促进金发藓的生长,较高优势度的蕨(>40%)抑制金发藓的生长。蕨类植物具有光竞争优势,抑制禾草状和非禾草状植物生长,显著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非禾草状植物在植物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湿地公园的管理中,合理控制蕨的生长有利于湿地水涵养功能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崔海军张勇张银峰田昆肖德荣王凯郭应李龙江
关键词:泥炭藓金发藓植物功能群
湿地生态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始终密切结合国家的发展要求来开展。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这对以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湿地生态学研究生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需从教学和考核方式两个方向突破。论文以西南林业大学的湿地生态学课程为例,总结分析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课堂讲授、讨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应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减少期终考核比例,增加过程考核分值,以期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设计、考核方式优化、学生主动性增强等方面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孙梅许俊萍张银烽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研究生教育
金沙江河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6
2020年
大气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为了解高原地区近自然状态下大气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选取气象要素变化较明显、人为干扰较少的金沙江河谷为研究对象,在谷底江岸边的稀树草坪上设置观测点,对大气CO2浓度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对照观测,经数据计算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大气c(CO2)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具有波动性,日最高值(316.2μmol/L)和最低值(291.0μmol/L)分别出现在09:00和13:00左右,年最高值(338.9μmol/L)和最低值(228.5μmol/L)分别出现在10月和7月;季节性变化呈春、夏两季低于秋、冬两季的特征.②研究区大气c(CO2)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97,P<0.01),即白天温度高而大气c(CO2)低,夜间温度低而大气c(CO2)高.研究区大气c(CO2)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00:00—07:00大气c(CO2)和相对湿度均缓慢上升,09:00—12:00大气c(CO2)和相对湿度均快速下降.研究区大气c(CO2)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r=-0.93,P<0.01),其与风对大气c(CO2)有扩散作用相关;不同季节大气c(CO2)最高值或最低值所对应的风向有所不同.研究显示,金沙江河谷大气c(CO2)的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其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任鹏杰陈先刚王小平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
柳杉种植对黔西南喀斯特山区金发藓沼泽植物群落和储水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藓类沼泽对喀斯特山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源涵养有重要作用,需加强人工林种植对喀斯特山区藓类沼泽生态功能影响的研究。以黔西南典型金发藓沼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工柳杉林对林下金发藓植物群落和金发藓沼泽储水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1)柳杉种植对金发藓植物群落有负面影响。随柳杉密度增加,林下金发藓植物群落的盖度、平均高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2)表层土壤含水量是金发藓沼泽储水量的主要贡献者。柳杉种植显著提高了干季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但高密度柳杉林显著降低了雨季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柳杉种植未对干季金发藓含水量造成影响,低密度柳杉林显著提高了雨季金发藓植物的含水量;3)柳杉密度对金发藓沼泽生态系统储水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在雨季呈负影响,在干季呈正影响;4)柳杉种植有利于维持金发藓沼泽储水能力的稳定性,尤其是当柳杉密度较低时这种效果更明显。表明人工柳杉林对金发藓沼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合适密度的柳杉种植可提升金发藓沼泽的储水能力。
张勇崔海军张银烽杨苑君岳亮亮肖德荣
关键词:植物群落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的有机质研究进展
2022年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不仅具有三维激发-发射矩阵(EEM)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和分析迅速等优点,且拥有更系统和全面地解释数据和分析数据能力,被广泛用于天然有机质(NOM)分析的相关研究中。EEMPARAFAC可快速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追踪和判定,文中综述了有机质的来源、分子结构和组成成分几个方面,通过分析比对,认为能够从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层次获得有机质降解、有机质吸附络合规律,这对外界环境变化、动植物生长、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稜方逸川孙孝龙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溶解性有机物
2000—2019年若尔盖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IS–NPP数据和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植被多年平均NPP为366.55 gC/(m^(2)·a),呈东高西低的态势;2000—2019年植被平均NPP总体上以1.66 gC/(m^(2)·a)的增加速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整个高原面积的95.75%。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植被多年平均NPP存在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年际增长速率也有所不同,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若尔盖高原植被NPP与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降水量并不是影响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主导气候因子;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是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还发现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不同,年均最高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影响更为显著。
王耠熠张聪赵丽董李勤张昆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若尔盖高原气候因子
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及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去除
2023年
根系分泌物在污染物的根际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根系分泌物特征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有助于加深对香根草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机制的理解。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 mg·kg^(-1)阿特拉津胁迫下香根草根系分泌物的变化以及人工添加香根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阿特拉津和阿特拉津胁迫的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到88和83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烯、酯、酸、腈、酮、酰胺、醇和酚等;与无阿特拉津对照相比,阿特拉津胁迫使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烷类数量减少8.5%,烯类和醇类数量分别增加5.5%和4.1%,同时阿特拉津胁迫导致醇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123.45%和5.19%(P<0.05),而腈、酮、酸、烷、烯、酯、胺和酰胺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有所降低;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显著促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P<0.05),比对照提高5.51%~16.99%。阿特拉津胁迫下,香根草可能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中烷类、烯类、醇类、酚类等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以适应胁迫环境。研究结果可为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提供借鉴。
张发明王秋玲杨树春李良荣渝虹孙仕仙郑毅
关键词:土壤阿特拉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