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 作品数:791 被引量:4,368H指数:30
- 相关作者:刘可群刘敏周月华刘志雄杜良敏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贵州冬季冻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年际预报信号
- 本文分析了影响贵州冬季冻雨日数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讨论了海温异常对冬季冻雨日数的可能影响.基于不同海区的海温异常建立冬季冻雨日数的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贵州冬季冻雨日数偏多(少)年,同期大气环流异常呈...
- 白慧柯宗建吴战平杜良敏刘长征
- 关键词:环流特征海温异常
- 文献传递
- 南方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 <正>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洪涝灾情资料(洪涝所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各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当年年末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于2005—2013年的《中国气象灾害年鉴》[1],《中国统计...
- 温泉沛霍治国周月华车钦肖晶晶黄大鹏
- 关键词: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
- 未来RCPs情景下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风险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典型浓度路径下(稳定路径RCP4.5和高端路径RCP8.5)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80年气候变化预估结果,采用双线性内插、方差订正等方法进行订正及检验,研究RCPs情景下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风险变化。结果表明,RCPs情景数据经过方差订正,可降低模拟数据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更加真实反映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未来RCPs情景下,2051—2080年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强度、频率及风险较基准时段变幅大于2021—2050年,尤以RCP8.5情景显著。高温热害风险增幅最大的为鄂东南大部和鄂西南低山带,该地区高温热害增幅较大,且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其次为江汉平原和鄂东北,其高温热害主要以轻度为主;鄂西北局部高温热害风险有减缓的趋势,部分地区高温热害频率、强度有减小的趋势。
- 叶佩刘可群刘凯文刘凯文秦鹏程杨青青
- 关键词:中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
- 随州市2015—2020年冬季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量化二次气溶胶贡献是认识PM_(2.5)污染成因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近似包络法(AEM)估算了随州2015—2020年冬季的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浓度,分析了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随州冬季PM_(2.5)及其一次和二次组分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5.8、3.8和1.7μg·m^(-3)·a^(-1),而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呈逐年上升趋势(2.1%a^(-1)),反映了减排进程中二次气溶胶对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贡献.②人为活动和化学转化分别影响了一次和二次PM_(2.5)日变化分布.一次PM_(2.5)双峰结构(09:00和21:00)对应了早晚人为活动高峰,二次气溶胶在午后(13:00—15:00)和凌晨(03:00—06:00)对PM_(2.5)贡献最大;PM_(2.5)正午峰值可能与当地二次污染生成密切相关.③二次气溶胶对随州冬季PM_(2.5)平均贡献为60.0%;随着PM_(2.5)污染程度加重,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明显增加,从清洁条件的29%上升到重污染条件的72%,表明二次气溶胶对重污染事件的显著贡献.④二次气溶胶贡献与污染物浓度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表明,相对高温高氧化条件下的光化学氧化作用加速了气态前体物的消耗,明显促进了二次气溶胶的形成.特定气象条件驱动下的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也可能对二次气溶胶生成有一定的贡献.因此,未来需要坚持以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为核心,强化区域协同减排,做好对二次污染源的控制,加强对二次污染的针对性治理措施.
- 郝元甲白永清朱燕朱燕岳岩裕贺晓露赵天良赵天良李艳婕
- 关键词:协同控制
- 流感发病对短期天气变化强度的响应及风险预警研究
- 2023年
- 研究短期天气变化强度对湖北省流感发病的定量影响,对开展发病风险预警和制定防御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9—2020年湖北省流感发病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通过建立一项衡量短期内相邻两周最低气温累积变化的短期天气变化强度(Short-term Weather Variability Intensity,SWVI)指数,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定量评估SWVI指数与流感发病风险的关系,探讨流感发病风险预警等级划分方法。结果表明:湖北省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es,ILI)发病人数年内变化呈双峰型,峰值位于秋冬季,次高峰位于前夏;SWVI指数也呈双峰型,但峰值出现时间较ILI发病人数早。11月至次年3月,SWVI指数对ILI发病率的变化有较强的指示意义,该时段内当SWVI指数达到8.0℃时,同期至未来1周ILI发病的累积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达1.16(95%置信区间为:1.087~1.250);此外,SWVI还对滞后4—9周的ILI发病风险产生间接影响,相比即刻效应影响程度小,但持续时间长。利用百分位法及SWVI指数与ILI发病风险的关系模型,建立一套基于SWVI指数的流感发病风险预警方法,当SWVI大于等于8.0℃时,其对流感发病影响达高风险。
- 赵小芳方思达雷小妹刘敏余晓余晓
- 关键词:流感发病风险
- 棉花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
- 干旱是我国棉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构建棉花不同发育期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对于优化农田灌溉、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利用全国34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89个农...
- 肖晶晶霍治国姚益平张蕾李娜柏秦凤温泉沛
- 关键词:棉花节水灌溉气象指标
- 南方极端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2
- 2009年
-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1961—2008年的南方极端低温冰雪典型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1961—2008年我国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共发生了5次;这5次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主要是受西风槽和南支槽、中层低涡和切变线、西南急流、地面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多股冷空气不断南下,前沿冷锋抵达黔滇地区、低层冷垫上空暖湿气流强盛、垂直结构逆温长时期维持是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的重要特征;根据环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西南气流和偏西气流两种类型,前者降水和降温基本上是同时发生,形成雨雪冰冻天气,而后者一般是先降水、后降温,且后期降温剧烈,以低温冰冻天气为主。
- 李灿张端禹冯明吴义城杨荆安
- 关键词:暖湿气流逆温层
- 聚焦长江大保护,推进江汉平原沿江湿地生态保护气象服务
- 2018年
-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九曲回环,流域内河网密布、湖泊纵横,孕育出了典型的江汉平原沿江湿地生态环境。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国际重要湿地”;天鹅洲麋鹿、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着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稻虾共生”、“双水双绿”、生态立体农业等湿地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均缘起江汉平原。江汉平原沿江丰富的湿地资源在发展农业、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沿江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风险也突显出来,直接威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沿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工作,助力长江大保护。荆州市气象局依托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长期关注湿地生态保护与湿地农业发展气象服务,近年来,通过开放合作、融合发展,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湿地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与农业影响评估、生态功能修复气象评价、平湖湿地涝渍地开发、农业面源污染气象风险监测预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气象保障、湿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发挥了气象职能作用。本期的主题为长江生态气象,主要汇总了荆州市气象局牵头成立的“江汉平原生态气象遥感监测技术协调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在湿地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既有区域代表性,又可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湿地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工作的参考,服务“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 汪正祥(特约专家)朱建强熊勤学艾劲松(特约专家)何志学刘敏周月华田刚(特约专家)吴义城(特约专家)
- 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工作江汉平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农业发展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三峡气候梯度观测塔气候要素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根据2010年12月~2012年5月三峡气候梯度塔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和气压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月、季、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气候梯度塔10~100m各层平均风速逐月变化基本一致,呈“W”型,且各层年平均风速相差不大;各层年平均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变化趋势相一致,7月最大,11月最小;各层全年及各个季节ESE为主导风向,全年及各个季节无正南风;各层年平均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各层气温逐月变化呈单峰值,1月气温最低,7月最高,就季节而言,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层年平均相对湿度8.5~50.0m随高度升高而降低,50~100m则随高度升高而上升;8.5m高度气压曲线逐月变化呈“u”型变化,1月最高、7月最低,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 马德栗刘敏鞠英芹
- 关键词:气象要素
-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点及影响分析被引量:27
- 2008年
- 2008年初,湖北省出现了自1954/1955年冬季以来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元以上,分析评估此次灾害的基本特点及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可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此次灾害影响范围广,受灾人数多,损失重,第三、四场雪使危害迅速加剧,后续效应强、时间长;②影响行业可分为交通、电网及供电系统、通讯、农业、林业、企业和市政设施、居民生活、湖泊结冰等8大类,并可细分为24小类,涉及社会和人们生活的众多方面,足见影响面之广,危害之重;③影响因子以低温、冰冻(道路结冰、电线覆冰)、雪压等为主,另外还有大风、雪雾、湖泊封冻、冰雪融化等;④由于降雪及低温持续时间长、雪量大,对农林业危害严重;由于电力、通讯、建筑设施以及道路结冰严重,对电网、电力供应、交通安全以及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等造成极大的影响。
- 陈正洪史瑞琴李兰
-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