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作品数:185 被引量:1,821H指数:17
相关作者:王金涛于晓虹刘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0篇政治法律
  • 16篇文化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12篇哲学宗教
  • 8篇历史地理
  • 7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45篇政治
  • 32篇民主
  • 23篇政治学
  • 19篇协商
  • 17篇人民
  • 16篇社会
  • 13篇政府
  • 11篇中国政治
  • 11篇协商民主
  • 9篇中国政治学
  • 9篇大数据
  • 7篇政协
  • 7篇主义
  • 7篇公共
  • 6篇行政
  • 6篇政体
  • 6篇中国式现代化
  • 6篇人民民主
  • 6篇人民政协
  • 6篇民政

机构

  • 168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1篇谈火生
  • 5篇徐晓全
  • 4篇孟天广
  • 3篇景跃进
  • 3篇苏鹏辉
  • 2篇张小劲
  • 2篇徐勇
  • 1篇刘晓龙
  • 1篇陈潭
  • 1篇霍伟岸
  • 1篇汪吉庶
  • 1篇任剑涛
  • 1篇夏书章
  • 1篇张贤明
  • 1篇杨平
  • 1篇张勤修
  • 1篇朱光磊
  • 1篇郁建兴
  • 1篇姜晓萍
  • 1篇杜祥琬

传媒

  • 9篇政治学研究
  • 9篇治理研究
  • 8篇探索与争鸣
  • 7篇学海
  • 6篇社会科学文摘
  • 4篇教学与研究
  • 4篇中国党政干部...
  • 4篇浙江社会科学
  • 4篇人文杂志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经济社会体制...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国外理论动态
  • 3篇文史哲
  • 3篇天府新论
  • 3篇中央社会主义...
  • 3篇公共行政评论
  • 2篇领导科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政协

年份

  • 10篇2024
  • 22篇2023
  • 24篇2022
  • 28篇2021
  • 8篇2020
  • 20篇2019
  • 16篇2018
  • 15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能动者与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地方治理现代化:中国实践与理论建构”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3年
地方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是理解中国政治运行的“活”窗口。为聚焦中国地方治理实践及经验阐释,探讨新时代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新趋向、新路径,共同推动中国特色地方治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2023年8月18日~21日在河南新密召开了“地方治理现代化:中国实践与理论建构”研讨会,重访“压力型体制”概念的发生地,再思“压力型体制”概念的生命力。
陈桢王新星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中国式现代化
浪漫想象:家哲学与家国同构的解释遗阙被引量:18
2022年
家又一次成为一个学术热点。人们不仅将家视为中西思想分野的焦点,而且认为家构成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基本支点。因此,家似乎再次成为中国社会与国家重建的根本着力点。这样的论述,多建立在对家的哲学提纯上面:在古典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是尊尊亲亲的伦理载体,在国家领域是博施济众的仁政依托;在现代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是感情的寄托,在国家领域是亲民政治的依据。理想之家的超验哲学论述为其提供了正当性证明。但在经验之家中,这些提纯了的理想之家却与之发生显著疏离: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每一个体如何得到尊重,并以之维系家庭亲情,是一个严峻挑战;作为国家建构的家国同构原理,在现代初期已经被证明不可行,家国分立已经是一个现代基本原则。家的社会功能应受高度重视,家的国家功能应当自觉终结。
任剑涛
关键词:家国同构
联邦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与单一制相比较,"联邦制天生就是不稳定的",如何维持联邦的稳定一直是联邦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关于联邦制稳定性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三条主要的路径——宪法路径、社会路径和政治路径。宪法路径将联邦制视为一种谈判机制,其核心是政府间的权力划分问题,它强调宪政结构在维持联邦制稳定过程中的作用;社会路径则关注联邦制与社会多样性之间的关联,强调各种社会因素(如基于种族、族群、语言、宗教、经济等因素而形成的认同上的差异)在维持联邦稳定过程中的作用;政治路径则认为社会路径忽视了这些社会条件得以产生的政治环境,强调政治因素(如政治结构、政党制度或代表制度)的重要性。尽管在很多时候,选择联邦体制的初衷就是为了化解社会中原本就存在的各种潜在的冲突,但是,联邦制的建立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吸纳并消化这些不稳定因素。有些联邦体制本身非但无力消解这些社会性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它自身就蕴含着各种结构性的不稳定因素。但无论是社会性的不稳定因素还是结构性的不稳定因素,只有当它们难以为体制吸纳时,它们才会成为现实的不稳定因素。
谈火生
关键词:联邦制政党制度宪政结构
学在民间,贵在同心——邓正来先生与天则所在学术转型进程中的交集与合作
2013年
邓正来先生的溘然而逝,对于学界中人而言,确实是一个令人极度震惊且痛心疾首的消息。但是痛定思痛,却多少让人感到,邓正来先生以一种不无残酷的方式驱使学界中人去回忆、追溯和还原邓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去体悟、认知和评价邓先生的学术贡献。正是因为这样,邓先生去世一个月来,学界同道、同窗师生和亲朋好友的唁电、挽联、追忆和评说文章,各式文字以微信、博客、报刊文章等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描述、述说和刻画了邓先生的音容笑貌、气质品性和学术活动。
张小劲
关键词:学术学界唁电报刊
论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取向被引量:19
2015年
群体性事件是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协商民主在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结合中国本土经验,探讨运用协商民主方法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机制。本文认为,一方面,协商式决策可以提升决策质量和民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度,从而有助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协商式谈判通过政府威信空间的构建和协商治理技术的嵌入,可以实现沟通的理性化,从而有助于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展。
苏鹏辉谈火生
关键词:协商民主群体性事件理性化
现代化研究的世界眼光:宏观探究与理论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伴随中国的现代变迁而起,但对现代化进行知识学的探究,则始自民国。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罗荣渠路径”堪为代表。罗荣渠的研究凸显了现代化“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揭示了“现代化的概念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范畴”,展现了现代化内外源两型发展的不同态势,为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研究确立了“从西化到现代化”的转变基线,总结了东亚尤其是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从而系统呈现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知识图景。这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它不仅意味着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突破了悉心模仿的困境,而且也标志着这一研究开始形成中国独特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进路。
任剑涛
关键词:世界眼光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再思考被引量:251
2018年
论文从宏观角度考察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基本动因是农业税费改革和城乡资源配置关系的逆转。由此,国家权力以项目、下派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财政支付村干部报酬等方式全面进入乡村社会。国家权力的下渗一方面加深了原本就存在的村干部行政化现象,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村民自治的新实践——各地在自然村层面寻求新的自治形式。论文区分了行政化的不同类型,将新时期村干部行政化现象归纳为"选择性行政化"。在考察其对村庄治理带来的复杂影响的同时,探索未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可能图景。
景跃进
民主理论的发展:超越与重构被引量:17
2022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超出了许多学者的预期。既有的主流民主理论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只能依靠“威权韧性”来作出回应。这一事实表明,建立在西方现代化经验基础之上的政治学理论正面临来自中国实践的挑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超越“民主—威权”二分法,将二分法转化为包容性的“三位一体”概念框架,将中国政治作为一种与西方民主相并列的亚类型来看待,并在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础上,重构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主理论。
景跃进
新闻消费类型、人格特质与政治知识错觉——基于中美两国网民的比较分析
2023年
良好的政治认知能力是后真相时代建设健康有序的舆论空间的基础性要素,政治知识作为政治认知能力的衡量指标,既有研究关注主客观政治知识,忽略了政治知识错觉的探讨,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达克效应为理论基础,对称性地设计了中美网民问卷调查,以此比较中美两国新闻消费类型对政治领域的知识错觉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美网民在政治领域都存在达克效应现象,即无知者更自信而知识渊博者更谦虚。在政治知识错觉形成机制上,新闻消费类型对政治知识错觉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于西方的社交媒体“无用论”与“悲观论”,中国的微博能够通过传播政治知识从而减少网民虚幻的知识错觉。此外,威权人格是产生政治知识错觉的一般性、普遍性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对后真相时代提升网民的政治认知能力与建设健康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黄敏璇
马基雅维利论党争被引量:2
2018年
马基雅维利的党争理论具有辩证的逻辑和丰富的意涵。三对关键的概念使我们可以澄清马基雅维利有关党争论述的一些表面矛盾,并深入体察他对现代政党观念之形成所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罗马式党争与佛罗伦萨式党争这对理想类型化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基雅维利对于党争的积极评价;必然性与野心这对概念有助于我们把握党争的不可避免性与派系之害的可消除性或可控制性之间的关系;而贵族与平民这对概念则有助于我们思考人民在共和政治中应当具有怎样的宪制地位。
霍伟岸谈火生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党争贵族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