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1 被引量:248H指数:9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6篇污染
  • 11篇气候
  • 11篇污染特征
  • 9篇气溶胶
  • 8篇PM
  • 7篇碳气溶胶
  • 7篇黑碳
  • 7篇黑碳气溶胶
  • 6篇生态
  • 6篇河流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流域
  • 5篇聚类分析
  • 4篇树轮
  • 4篇水溶性离子
  • 4篇气象
  • 4篇小波
  • 4篇小波分析
  • 4篇小麦
  • 3篇多环芳烃

机构

  • 81篇宝鸡文理学院
  • 2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西安地球环境...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陕西长岭电子...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宝鸡市环境保...
  • 1篇宝鸡市环境影...

作者

  • 5篇李建军
  • 4篇徐昔保
  • 3篇包光
  • 3篇刘娜
  • 3篇张岁岐
  • 2篇刘禹
  • 2篇郁耀闯
  • 2篇张蓓蓓
  • 2篇严冬春
  • 2篇靳美娟
  • 2篇刘引鸽
  • 2篇文安邦
  • 2篇张妍
  • 2篇史鹏英
  • 2篇郭敏
  • 1篇陈炜
  • 1篇张光辉
  • 1篇范拴喜
  • 1篇文彦君
  • 1篇杜伟

传媒

  • 8篇环境化学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河南科学
  • 3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环境保护前沿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大气与环境光...
  • 2篇环境生态学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19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近来年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生长产生的重要影响。方法参考大量文献,分别从生长、生理和品质3个方面阐述了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首先,CO2浓度一定范围内的升高属于施肥效应,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了呼吸作用,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其次,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的品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研究的重点,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结论可以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利用CO2浓度增加的肥料效应,使用一定手段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张蓓蓓
关键词:小麦生理
近200年来渭河流域干旱洪涝事件特征被引量:11
2019年
通过对渭河流域1813—2017年旱涝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旱涝等级以及指数序列,采用滑动t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近200年来旱涝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0年来渭河流域发生水旱灾害共111次,水灾和旱灾分别发生了55次和36次,同年水旱灾害交替出现20次,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旱灾>中度旱灾>轻度涝灾>旱涝交替>中度涝灾>重大涝灾及重大旱灾。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833—1880年、1914—1933年为中度和重大旱灾的多发期,1894—1910年、1933—1939年为中度和重大涝灾多发阶段。旱涝演变存在5~7年、10~11年、18~20年、60年和105~110年周期震荡。110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第二主周期为60年,第三主周期为20年,同时检验出旱涝有5个突变年,分别为1825年、1881年、1914年、1933年及1981年。空间分布上,渭南地区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天水和铜川次之,渭河源头处发生频率最低。西安、渭南涝灾发生频率最高,天水、宝鸡、咸阳次之,渭源和铜川涝灾发生频率最低。
刘引鸽胡浩楠周欢欢郑润禾龙颜
关键词:气候学小波分析渭河流域
山区坡谱信息熵与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关系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当前以县域为统计单元的坡谱研究较少,且难以满足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该文采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提取山区各县域的坡谱和坡长坡度因子(LS因子),并探讨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地貌的差异决定了各县域坡谱曲线的差异,具体可分为L型、S型和钟型。坡谱信息熵变化范围为1.709~2.667nat,反映了地形起伏由平缓到强烈的变化趋势;LS因子平均值介于2.72~18.61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流失量的大小。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关系拟合良好(R2=0.963 6,P<0.05),结论可为坡谱信息熵在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俱战省张加兵柏子昌
关键词:水土流失
宝鸡市区大气硫、磷沉降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降水中的化学组分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并以沉降形式进入地表生态系统,进而使得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为了初步探究城市区人为活动对大气硫磷沉降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宝鸡市区2017年1月至12月间的降水样品,并对于水中硫、磷的浓度及其沉降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内,雨水中硫、磷浓度分别在0~14.09、0~0.13之间,其月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27 mg/L;硫、磷季浓度分别表现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监测期内,大气硫、磷沉降总通量分别为7.472 kg/hm^(2)、0.029 kg/hm^(2),硫、磷季通量分别表现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大气硫、磷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与宝鸡市降雨的季节差异有关,降雨量大的季节对应大气硫、磷沉降量也相应较高。宝鸡市为工业城市,大气中的硫、磷沉降量相对较多,为了避免大气硫、磷沉降量的增加而影响生态环境,应该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韦嘉辉张媛媛陈晋梁婷
关键词:大气沉降酸雨硫沉降
农村地区固体燃料使用导致的多环芳烃污染和健康风险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考察固体燃料使用导致的农村地区多环芳烃污染现状,并评估其对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在北方(山西太谷)和南方(四川南充)选取典型农村家庭,配对测定了农户室内外空气中28种多环芳烃浓度,分析了不同地区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并评估了居民的呼吸暴露风险。山西室内外多环芳烃浓度分别为(283.7±256.0)ng·m^-3和(135.2±50.4)ng·m^-3,四川室内外多环芳烃浓度分别为(163.4±132.8)ng·m^-3和(87.6±46.2)ng·m^-3,室内浓度显著高于室外浓度,室内外比值(I/O)分别为2.3和1.8,室内源是影响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因素。虽然,高环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只占总浓度的13%~25%,但其毒性却占到总毒性的70%~89%,说明对高环多环芳烃应予以更多关注。使用蜂窝煤的家庭,其室内多环芳烃浓度要比用薪柴的低74%。通过对2个地区居民进行风险估算发现,山西和四川居民因为多环芳烃暴露的终身致癌风险分别为1.1×10^-4和4.8×10^-5,都高于可接受水平10^-6,说明这2个地区具有较高的暴露风险,亟待关注。
符楠吕少君薛国艳李大鹏周变红陈源琛杜伟
关键词:多环芳烃农村居室空气污染固体燃料
河谷城市采暖季黑碳气溶胶污染来源解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解河谷型城市宝鸡市大气中冬季黑碳(BC)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光学特性,于2020年11月15日-2021年3月15日,利用AE-31型黑碳仪连续监测BC质量浓度,结合周末效应、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分析对宝鸡市采暖期间BC气溶胶进行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宝鸡市B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3~4.8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4μg/m^(3),BC的日变化大致呈双峰双谷型;采暖期周末效应指数W值大于0,主要受工作日机动车辆限行的影响。采暖期的AAE平均值为1.64μg/m^(3),AAE值整体大于1.1;12月19日起AAE值超过1.8,生物质燃烧是BC的主要来源。研究期间宝鸡市不同污染等级下污染物的主要输送气流均来自东南方向,且均为短距离传输,污染气团的活动范围呈喇叭状,与河谷东宽西窄的地形相似;采暖季WPSCF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宝鸡市本部及周围地区,河谷地形与主导风向对采暖、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产生了传输和堆积的作用,导致了BC潜在源区的演变。
李春燕周变红冯瞧焦丽华程凯婧王锦温忠涛
关键词:黑碳聚类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的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关系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汉中地区的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调查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汉中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6—2014年汉中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异较大,公众对气温变化感知与这29年气温变化趋势相吻合,对降雨量的感知与实际变化趋势差异较大.②气候变化感知与行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性别对气候变化感知和响应没有显著影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公众气候变化知识感知、事实感知、原因感知、后果感知与响应意愿、响应行为有不同程度影响.③响应意愿对响应行为的影响最强,事实感知对气候变化响应意愿影响最大,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事实感知水平是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的基础.
周毓栋周旗黄蓉郭科朋
关键词:气候变化感知
不同天气状况宝鸡市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解宝鸡市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利用AE-31型黑碳仪于2017年12月1日-31日在宝鸡市监测的BC数据,分析得出宝鸡市不同天气条件下BC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M10,PM2.5,SO_(2),NO_(2)和CO污染物,对BC气溶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浓度平均值为1.7μg/m^(3)。最大值和最小值浓度分别为3.4μg/m^(3)和0.9μg/m^(3)。空气质量为良、轻度、中度、重度及以上污染时BC浓度分别为1.3、1.7、2.1和2.5μg/m^(3),表明BC浓度随着空气质量的变差逐渐升高。BC气溶胶日变化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呈双峰双谷型,峰谷值分别出现在08:00~09:00、18:00~20:00和15:00~16:00、04:00~05:00。不同天气条件BC浓度与PM10,PM2.5,SO_(2),NO_(2)和CO相关性分析表明,表明宝鸡市BC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工业燃煤等。
张欢樊儒罗相林李龙
关键词:黑碳污染特征
大气棕碳吸光特性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棕碳(BrC)属于大气中一类重要的吸光性含碳气溶胶。因其对区域乃至全球辐射强迫和气候的显著影响故引起较大关注,而缺乏对区域大气环境中棕碳吸光特性的全面认识是导致其辐射强迫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化石燃料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均为棕碳的重要来源,但二次源和大气老化过程对其吸光影响可能超过一次燃烧源。近年来,研究污染颗粒物中碳质气溶胶对大气环境的作用机制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国内、外棕碳来源、测量、化学组分和吸光特性的相关研究,在总结排放来源与二次老化对棕碳吸光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棕碳吸光特性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陶亚南郑淏杜涛李春燕董娅玮陈静周变红
关键词:化学组分
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陕西省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取了四个资源环境承载力主成分即资源供给、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通过Arc GIS自然断点分级将承载力分为五个等级,即高承载地区、较高承载地区、中等承载地区、较低承载地区和低承载地区,分析了陕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综合承载力分布表现为关中高,陕北次之、陕南低的特征;资源供给承载能力关中最高,陕北中等,陕南承载能力最低;环境质量承载能力为渭南、榆林为属高承载力,安康及商洛最低;社会经济承载力陕北高,关中及陕南较低;基础设施承载力为宝鸡和咸阳高,铜川低。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各区域承载力表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其中陕北地区承载力增加最大。陕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与能源利用、耕地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研究为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王艳刘引鸽赵阿玲张妍史鹏英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主成分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