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29 被引量:1,735H指数:21
相关作者:徐伟朱艳艳魏宝李孝广唐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8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7篇土壤
  • 17篇植被
  • 14篇黄土区
  • 11篇水土
  • 11篇水土保持
  • 10篇水文
  • 10篇晋西黄土区
  • 8篇植物
  • 7篇生态系统
  • 7篇水分
  • 7篇土壤水
  • 7篇降雨
  • 6篇退耕
  • 6篇小流域
  • 6篇林地
  • 6篇林分
  • 6篇径流
  • 5篇油松
  • 5篇退耕还林
  • 4篇引种

机构

  • 129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北京市园林绿...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西北勘测设计...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冶京诚(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25篇余新晓
  • 11篇陈丽华
  • 8篇王玉杰
  • 7篇王云琦
  • 7篇朱清科
  • 6篇张志强
  • 6篇丁国栋
  • 6篇程根伟
  • 6篇毕华兴
  • 5篇张克斌
  • 5篇吴斌
  • 5篇张宇清
  • 5篇高甲荣
  • 4篇关文彬
  • 4篇张会兰
  • 4篇牛健植
  • 4篇王树森
  • 4篇岳永杰
  • 4篇魏天兴
  • 3篇白翠霞

传媒

  • 69篇北京林业大学...
  • 12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中国水土保...
  • 3篇中国科技财富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2006年全...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世界生态学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矿化垃圾资源...
  • 1篇中国水土流失...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19篇2008
  • 10篇2007
  • 2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0篇2002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东南典型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2.31、30.82和8.34 Mg/hm2,林下层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显著大于柏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为112.60 Mg/hm2,分别是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1.8和4.8倍。2)林分碳储量分布均表现为土壤层(0-30 cm)〉乔木层〉林下层,土壤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以上,乔木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26%以上。3)较少受到干扰的植被常绿阔叶次生林碳储量为155.87 Mg/hm2,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表明研究区植被恢复有较高的固碳潜力。研究区植被恢复应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适当辅以乡土常绿阔叶树种,将有利于当地森林碳汇效益的增加。
王伊琨赵云马智杰戴群莉廖雪菲吕志远王高敏查同刚
关键词:碳储量生物量含碳率
黄土高原造林边坡应力应变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该文以刺槐林、油松林固坡为例,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刺槐和油松林边坡的应力和变形特性,探讨不同根型树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能将表层土体的应力通过根系传递到深层,起到弱化浅层土体应力的作用,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刺槐林边坡坡脚向土体内侧存在一个位移集中带,是边坡不稳定的主要部位;在边坡偏上部出现位移集中带,最大位移也出现在边坡偏上部,是边坡变形滑动时"滑出"的位置。油松林边坡未出现上述两种情况,说明油松林显著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油松根系的固土作用及增加边坡稳定性效果要好于刺槐林边坡。
刘秀萍陈丽华张心平高振林宋维峰
关键词:刺槐油松根系有限元法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软件及应用
为提高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依据水土保持概(估)算定额和相关规定,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程序功能模块,采用Access构建程序数据库,开发了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软件。经测试,该软件能有...
齐实肖永强周利军朱国平胡晓静
关键词:水土保持ACCESS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土壤抗侵蚀性能及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0.789L·min/g)。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以楠竹林最大(25.60°),土壤黏聚力值以灌木林最大(16.51kPa);最易发生剪切破坏的土壤层分别出现在针阔混交林的土壤AB层和B层,常绿阔叶林的土壤B层,楠竹林的土壤C层,灌木林的土壤AB层,农地土壤的B层和C层。综合评价结果为:灌木林土壤抗侵蚀作用最强(得分1.50),其次为常绿阔叶林(1.43),楠竹林最差(0.69)。
王云琦王玉杰刘楠
关键词: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抗侵蚀性
北京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智能决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被引量:5
2003年
专家系统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问题 .该文在总结归纳北京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领域专家知识的基础上 ,采用产生式知识表达方法建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专家知识库 ,并集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研制开发了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小流域智能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了信息管理、知识库管理、专家决策、可视化分析、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功能模块 ,并以石匣小流域为例 ,介绍了系统在北京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
饶良懿谢宝元余新晓陈丽华吴东国夏利段文标吴敬东侯旭峰
关键词:专家系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效益被引量:20
2010年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抵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140km。铁路沿线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线路长约260km,风蚀严重影响着铁路的安全运营。以西藏安多县境内措那湖沿岸布设的以高立式沙障、石方格沙障、碎石压沙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风固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降低风速和输沙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风沙流活动前沿的高立式沙障具有显著的降低输沙率和风速的功效,和对照区相比,第1、2,第2、3排高立式沙障中间的输沙率分别降低了72.00%和99.30%;障后的风速降幅也较大,第1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35.54%~92.82%,第2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8.66%~92.98%,第3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26.84%~90.13%。高立式沙障障后不同距离的石方格和碎石压沙防护区的输沙率降幅更大,在距离第3排高立式沙障50和150m处石方格沙障区,其输沙率分别是0.59%和0.24%。距离第3排高立式沙障100和200m处的碎石压沙区,其输沙率分别是0.53%和0.25%。
薛智德刘世海许兆义王连俊沈宇鹏朱清科
关键词:青藏铁路
油松、华北落叶松根系抗拉特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5年
植物根系的抗拉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为探究根系的基本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选取不同直径、保存时间的油松、华北落叶松根系在不同标距、拉伸速率下进行室内拉伸试验,并运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华北落叶松根系抗拉力与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而抗拉强度与直径无明显关系;标距、拉伸速率均对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并且与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标距下2个树种根系的抗拉力、抗拉强度均表现为50 mm>100 mm>150mm>200 mm,不同拉伸速率下2个树种根系的抗拉力、抗拉强度均表现为10 mm/min>100 mm/min>200 mm/min;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油松根系的力学性能均优于华北落叶松根系;各个影响因素对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的回归模型表明,根系直径是影响根系抗拉力的最主要因素,而且标距对抗拉力、抗拉强度的影响大于拉伸速率,根系保存时间对抗拉力、抗拉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李宁陈丽华杨苑君
关键词:根系抗拉强度影响因素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李桂静周金星崔明闫帅
关键词:南方红壤区降雨动能
基于MIKESHE模型的潮河流域土地利用与降水变化对水文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运用多测站校正检验机制率定方法,应用MIKESHE模型量化评价土地利用与降水变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MIKESHE模型在流域上游大阁站的模拟性能稍逊于下会站和戴营站,3个测站校正和验证阶段的Nash-sutchliffe系数值分别为0.56和0.49、0.65和0.69、0.57和0.68,但模型对于各测站平均径流的模拟效果较好,说明该模型在潮河流域等华北土石山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与基准期(1963—1979年)相比,1980—1989年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约22 mm,土地利用与降水变化对流域水文变化的贡献相当,两者分别占总径流变化的59%和41%;1990—1999年年径流量较基准期基本没有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降水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作用相反;2000—2008年,流域年径流量较基准期减少35 mm,降水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作用占80%,土地利用变化则占20%。
王盛萍张志强Ge SunPeter Strauss郭军庭姚安坤唐寅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降水变化
微立地因子植被恢复方法在汶川地震植被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地震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植被毁坏严重。灾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要靠植被的重建,在重建过程中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坡面复杂多样,传统的植...
赵廷宁田涛田佳
关键词:汶川地震植被恢复边坡坡面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