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渣综合利用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作品数:25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5篇聚乳酸
  • 9篇纳米
  • 9篇复合材料
  • 9篇复合材
  • 7篇碳纳米管
  • 7篇纳米管
  • 6篇力学性能
  • 6篇改性
  • 6篇力学性
  • 5篇导电性能
  • 5篇多壁碳纳米管
  • 5篇丙烯
  • 4篇聚丙烯
  • 3篇导电复合材料
  • 3篇二醇
  • 3篇PLA
  • 2篇丁二酸
  • 2篇退火
  • 2篇相变储能
  • 2篇聚乙二醇

机构

  • 25篇陕西理工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3篇陕西煤业化工...
  • 2篇贵州轮胎股份...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5篇杨其
  • 3篇苏巨桥
  • 1篇闫杰
  • 1篇雍鹏

传媒

  • 9篇塑料工业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工程塑料应用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成型工艺及PLA材料在打印中的应用最新进展被引量:14
2020年
着重分析了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立体光固化、分层实体制造等3D打印成型工艺基本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综述了在不同的3D打印成型过程中对PLA材料的改性要求;系统论述了3D打印PLA材料在生物医学、机械制造、铸造加工、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对未来3D打印PLA材料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展望。
贾仕奎李云云张向阳赵中国陈立贵朱艳付蕾
关键词:聚乳酸3D打印改性
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电催化研究进展
2022年
综述了几种典型的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氧化法、静电自组装法、水热合成法、溶液共混法等。介绍了其在紫外光催化、可见光催化和电催化方面的应用,并对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利用苯胺单体与功能性粒子进行复配制备PANI纳米复合材料是较为常见的途径,静电自组装法具有好的发展前景,PANI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电催化的应用亟需提高其催化效率和重复使用活性。
贾仕奎闫宗莹朱艳丁镠付蕾张飞燕贺燕
关键词: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电催化
导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温敏响应性能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相变储能材料聚乙二醇(PEG)的加入对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PLA/MWCNTs)复合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和温敏响应行为的影响,采用溶液-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MWCNTs/PEG复合材料。PEG的加入能够提高PLA/MWCNTs/PEG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韧性,添加30%的PEG时,复合材料的起始结晶温度从109.2℃提升至126.5℃,断裂伸长率从11.2%提升到160.6%。等温-电阻测试数据表明,PLA/MWCNTs/PEG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稳定性能,并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PLA/MWCNTs/PEG复合材料实现了从PTC到NTC效应的转变。此外,在不同温度的循环电阻测试中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T_(end))的提升,复合材料的最大电阻值呈现上升趋势,复合材料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复合材料在热处理温度T_(end)=140~150℃的循环温度区间内,PEG的储能效果在降温过程中变得尤为显著,能够释放能量维持复合材料电阻性能的稳定。为制备具有柔性的高灵敏性的温度传感器提供了借鉴。
申思扬赵中国苏巨桥苏巨桥薛嵘杨其杨其陈立贵
关键词:聚乳酸导电复合材料相变储能材料
GNPs/PEG改性剂及退火时间对PLA结晶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超声辅助动态分散装置制备石墨烯纳米片/聚乙二醇(GNPs/PEG)复配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一系列GNPs/PEG/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在120℃下对样品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了复配改性剂GNPs/PEG及退火对PLA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NPs/PEG的添加未改变PLA的晶型,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纯PLA结晶的完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GNPs/PEG的添加有利于缩短退火时间;退火30min时,GNPs/PEG/PLA复合材料的晶体较为完善,继续延长退火时间对其晶体形貌几乎没有影响。
朱艳张显勇贾仕奎王忠付蕾陈立贵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退火
固相拉伸对CNTs/PP复合材料力学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2023年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以碳纳米管(CNTs)为改性材料,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CNTs/PP复合材料,并进行固相拉伸处理,分析固相拉伸和加入CNTs对PP性能的影响。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仪、2D-广角X射线衍射仪、小角X射线散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晶、力学与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电磁屏蔽增强机理。结果表明:经固相拉伸处理和加入CNTs均会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CNTs的加入起到了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细化晶粒并提高了结晶度;同时,固相拉伸前后的CNTs/PP复合材料的晶型未发生改变,但固相拉伸显著促使了α晶的生长。随着固相拉伸速率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出现轻微降低;固相拉伸处理和CNTs加入均会提升电磁屏蔽性能,且拉伸速率过高反而使电磁屏蔽性能降低。
闫宗莹贾仕奎朱艳赵武学张军梁文俊赵中国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磁屏蔽
加速老化对PLA/TiO2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不同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含量的PLA/nano-TiO2复合材料,并在加速自然老化测试仪中进行老化试验,对老化前后的复合材料试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等测试。结果表明,与未老化材料相比,连续老化7 d后的纯PLA的断面出现少量的大裂纹,而表面呈现出大量的微裂纹,PLA/nano-TiO2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断面形貌变化较小,老化7 d后的复合材料表面呈现出凝胶状或少量的大裂纹;老化7 d后的纯PLA的拉伸强度和结晶度分别提高了3.34%和6.4%,断裂伸长率与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11.25%和37.69%;添加质量分数1%的nano-TiO2时,复合材料老化7 d后的拉伸强度和结晶度分别提高了5.17%和17.89%,断裂伸长率与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34.96%和14.95%。
贾仕奎张向阳赵中国陈立贵付蕾
关键词:聚乳酸纳米二氧化钛力学性能形貌
聚丙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以及外场响应行为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通过溶液-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导电填料含量的聚丙烯/碳纳米管(PP/MWCNTs)导电复合材料,通过DSC、SEM和自组装电阻仪详细地研究了PP/MWCNTs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导电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响应行为。通过溶液-机械共混方式制备的PP/MWCNTs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电填料逾渗阈值,约为2.1%(质量分数,下同),并且随着导电填料含量的增加,聚丙烯的导电性能、热力学稳定性和结晶性能显著提高,热力学分解温度从410.1℃提高到了435.2℃。通过分析PP/MWCNTs导电复合材料在单次循环的温度-电阻响应的数据发现,PP/MWCNTs导电复合材料在25~180℃内一直表现为正温度效应(PTC),且最大和最小电阻值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具有较好的单调性。在多次温度循环实验(25~145℃)过程中,复合材料的电阻率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此外,对恒温-电阻响应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导电网络随时间的变化出现破坏与重组的现象,晶体排斥效应起到了主要作用。随着恒温温度的升高,导电网络的重组时间逐渐延长,从大约5 min延长到了15 min。
赵中国贾旭妙程少华王渺梁攀旭李万顺贾仕奎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聚丙烯导电复合材料
高导电强韧性聚乳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调控
2022年
为了探究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DA)的引入对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MWCNT/PLA)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力学稳定性、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了化学改性的方法将小分子量PEGDA单体原位接枝到线型PLA分子链上,实现了具有一定柔性结构聚乳酸(GPLA)的改性制备;其次利用熔融加工的方法实现了多壁碳纳米管在PLA/GPLA/MWCNT复合材料内部的均匀富集分布,促进了复合材料内部导电网络的构筑。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原位接枝法可以成功将PEGDA接枝到PLA分子链上,形成长链结构,并且长链结构的形成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结晶性能和热力学稳定性。导电数据表明,随着MWCNT含量的增加,PLA/MWCNT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逐步改善,导电逾渗阈值约为0.8%;并且复合材料内部GPLA的引入,可以充分利用GPLA的异相成核能力和“晶体排斥”效应,促使PLA/MWCNT/GPLA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表现出了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含量的GPLA的引入,导致了复合材料内部的复数黏度提高,使复合材料内部MWCNT的团聚体表现出了不同的分布状态。当GPLA的含量增加到15%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结晶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12.7%和66%。为制备柔性导电器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申思扬赵中国苏巨桥苏巨桥杨其薛嵘陈立贵
关键词:碳纳米管聚乳酸导电性能
微型注塑聚丙烯/聚酰胺6共混体系的取向形态演变和力学性能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和高压毛细管流变仪详细探究了微型注塑过程中加工参数的变化和分散相PA6的引入对聚丙烯(iPP)/聚酰胺6(PA6)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形态分布、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高压毛细管流变仪数据表明,PA6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共混体系的剪切黏度。相对于普通注塑成型,在微型注塑成型中较高的剪切力和冷却速率能够诱导分散相PA6由球形到棒状或纤维状结构的演变。在微型注塑iPP/PA6样品中,无论是在中心层还是取向层都形成了形态良好的PA6纤维;随着注射速度的提高,微型注塑样品内部的β晶含量从22%提高到33%(iPP),以及PA6纤维的直径逐渐得到细化,由2.38μm缩减到0.36μm。此外,在微型注塑过程中,PA6分散相的加入能够降低分子链的取向程度,从0.91降低到0.88,而原位PA6纤维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P/PA6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从34.2 MPa左右提高到37.5 MPa。
赵中国杨丽岩杨其张鑫贾仕奎
接枝微晶纤维素改善聚乳酸结晶与流动特性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L(+)-乳酸预处理后的微晶纤维素(MCC)与左旋丙交酯(L-LA)开环聚合,接枝改性MCC改善聚乳酸(PLA)的结晶和流动特性,为后续微型注射规模化制备高性能PLA微针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通过NaOH的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小MCC的颗粒尺寸,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同时MCC的晶型在溶剂作用下由Ⅰ型转变为Ⅱ型,结晶度降低,增加裸露羟基的数量;另一方面,MCC-g-PLA可作为PLA的异相成核剂,提高PLA的结晶度并缩短半结晶时间(t_(1/2)),同时还能有效降低PLA材料的黏度,改善PLA的流动充模特性。
罗恒蓝滨罗勰怀赵中国胡纵杨其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聚乳酸接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