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研究室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药物
  • 3篇给药
  • 2篇性药
  • 2篇溶解度
  • 2篇释药
  • 2篇释药系统
  • 2篇稳定性
  • 2篇香青兰
  • 2篇磷脂
  • 2篇磷脂复合物
  • 2篇纳米给药系统
  • 2篇难溶性药物
  • 2篇给药系统
  • 2篇靶向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掩味
  • 1篇药剂学
  • 1篇药剂学研究
  • 1篇药物研发

机构

  • 1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7篇黄伟
  • 2篇曾诚
  • 1篇崔光华
  • 1篇周旭
  • 1篇高春生
  • 1篇李建光
  • 1篇高钟镐
  • 1篇金明姬
  • 1篇王玉丽
  • 1篇陈丽青
  • 1篇张哲明
  • 1篇邵帅
  • 1篇辛欣
  • 1篇杨晓艺
  • 1篇胡宇飞

传媒

  • 7篇国际药学研究...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草药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
2014年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质粒基因的壳聚糖纳米粒,选择壳聚糖浓度和质粒基因浓度作为实验考察因素,应用两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最佳转染制备区域,优化指标选择平均粒径和基因转染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电泳光散射技术分别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凝胶电泳分析考察质粒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纳米粒的转染效率。结果成功优化了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优选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大多呈球形,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7.6 nm,粒径多分散系数为0.241,表明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zeta电位为+22.4 m V,表明纳米粒表面带有正电荷,可以增加纳米粒混悬液的稳定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质粒基因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没有遭到破坏。纳米粒的细胞转染效率比较高,能够高效地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基因表达产生绿色荧光蛋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在优化的制备区域内制备的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转染性能比较理想。
邵帅崔光华周旭高钟镐黄伟
关键词:纳米粒壳聚糖转染效率
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香青兰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优选香青兰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香青兰总黄酮磷脂复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香青兰总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香青兰总黄酮质量浓度对复合率的影响。以香青兰总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香青兰总黄酮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为自变量,复合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制备工艺,通过数学方程拟合,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以甲醇-二氧六环(7∶3)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磷脂-香青兰总黄酮(2∶1),香青兰总黄酮质量浓度15 g·L-1,反应时间2 h;复合率实际值(96.42±1.58)%,与预测值96.18%的偏差<2%。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制备。
胡宇飞刘宣麟何承辉黄伟邢建国
关键词:香青兰总黄酮磷脂复合物效应面法
苦豆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苦豆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苦豆子总生物碱提取并纯化,处理成澄清的药物溶液后用于细胞给药。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苦豆子总生物碱作用24h后4T1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24h后4T1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药物浓度为5.00mg/mL时,4T1细胞存活率为63.05%;药物浓度为10.00mg/mL时,4T1细胞存活率为20.30%,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实验组药物浓度为6.25mg/mL时,细胞凋亡率为11.4%;药物浓度为10.00mg/mL时,细胞凋亡率为41.7%,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苦豆子总生物碱能诱导细胞凋亡,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李建光牛清芝杨晓艺曾诚黄伟
关键词: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香青兰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考察及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量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香青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香青兰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Ⅰ)、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Ⅱ)、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D-葡萄糖醛酸苷(Ⅲ)、田蓟昔和刺槐素-7-O-葡萄糖醛酸苷(Ⅳ)的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媒、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Ⅰ、Ⅱ、迷迭香酸、Ⅲ、田蓟苷和Ⅳ的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加30倍量的40%乙醇水溶液,提取1次,5h。新疆吉木萨尔产的香青兰中Ⅰ、Ⅱ、迷迭香酸、Ⅲ、田蓟苷和Ⅳ的量较高。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的香青兰药材中Ⅰ、Ⅱ、迷迭香酸、Ⅲ、田蓟苷和Ⅳ的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于宁何承辉黄伟邢建国古丽斯坦·阿吾提
关键词:香青兰迷迭香酸
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脑部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脑屏障(BBB)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挥着重要保护作用,同时也阻碍了药物的脑部递送,影响CNS疾病的治疗。而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为药物的脑靶向递送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从BBB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展开,主要从脑靶向纳米制剂的入脑机制及脑靶向纳米制剂的应用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概述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张哲明陈丽青辛欣金明姬高钟镐黄伟
关键词:纳米给药系统脑靶向靶向给药系统
复合磷脂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脂质体是药剂学中的一类常规释药系统,可以用作难溶性药物的给药剂型,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但以往的普通脂质体存在包封率低、不稳定、长期贮存时药物易产生泄漏等问题,导致脂质体制剂产品研发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一种新型脂质体——复合磷脂脂质体开发出来。同传统脂质体相比,复合磷脂脂质体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稳定性较好、长期贮存时药物不产生泄漏等优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复合磷脂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制备方法、作用特点以及近年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进展。
曾诚黄伟何承辉邢建国
关键词:难溶性药物包封率稳定性
膀胱癌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膀胱癌治疗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纳米给药系统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膀胱癌报道的纳米给药系统的类型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靶向给药系统、抑制血管生成、抗多药耐药、免疫检查点干扰以及光动力学治疗五个方面。
齐玲玲高钟镐黄伟
关键词:膀胱癌纳米给药系统靶向治疗光动力学治疗
儿童给药释药系统及给药装置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并且从心理上对药物的色香味及用药的依从性要求高,研发成本大,目前中国儿童专用药物品种、规格、剂型均较少,且有效的儿童给药装置也相对缺乏,严重阻碍了儿童给药技术的发展。本文总结了与儿童给药技术相关的释药系统及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如口腔崩解片、口腔速溶膜、微片、凝胶贴剂、鼻腔制剂等,并分析了针对儿童开发的适用于口服、肺部、注射、鼻腔、眼部给药途径的"儿童友好"型给药装置的现状及进展,同时结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为中国儿童给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刘璇陈丽青孟令玮金明姬高钟镐黄伟
关键词:释药系统给药装置服药依从性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肿瘤免疫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2023年
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模式。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展现出有效的抗肿瘤能力,但复杂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使其临床运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人体后,会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无法实现精准的病灶靶向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极大阻碍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能够将免疫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靶组织或特定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以肿瘤免疫调控策略为角度,对近几年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阐述,并对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刘艳红陈丽青张欣彤高钟镐黄伟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
瘤内注射PD-L1-siRNA苯硼酸-壳寡糖纳米粒抑制黑色素瘤的初步研究
2020年
目的制备载PD-L1-siRNA(siPD-L1)的苯硼酸修饰的壳寡糖(苯硼酸-壳寡糖,PBA-COS)纳米粒(PBA-COS/siPD-L1),考察其理化性质和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效果。方法复凝聚法制备PBA-COS/siPD-L1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法考察粒径及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PBA-COS载体材料对siRNA的固缩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能力;构建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研究纳米粒瘤内注射后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及转移能力,TUNEL染色法考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法观察黑色素瘤肺转移情况。结果PBA-COS/siPD-L1纳米粒粒径为(101.9±1.89)nm,Zeta电位为(25.6±1.52)mV,电镜观察呈规则球形;可被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高效摄取,小鼠黑色素瘤内注射后可诱导B16F10细胞凋亡,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抑瘤率:42.4%,P<0.01)及肺转移。结论PBA-COS/siPD-L1纳米粒瘤内注射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及肺转移。
刘璇陈丽青张盈盈齐玲玲金明姬高钟镐黄伟
关键词:黑色素瘤苯硼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