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123 被引量:261H指数:6
- 相关作者:龙晦刘洪仁李菀殷瑜周宁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儒学精神与诗境创造
- 2004年
- 儒学精神与诗境有密切关系。它从思想内容 ,诗材选择 ,篇章体制 ,语言风格 ,审美特征等方面制约着诗人的创造活动。
- 陈长义
- 关键词:儒学精神诗歌美学诗歌创作
- 论薛焕、王闿运创办尊经书院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从史实研究的角度,有力驳斥了把尊经书院的创办全部归功于张之洞的观点。王闿运是薛焕聘的,而王在尊经书院的教学指导是尊经书院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张之洞从尊经创办到他提学使任满调京不到三年时间,比较起来,应该是说薛焕对尊经书院的创办有筚路蓝缕之功。
- 龙晦
- 关键词:王闿运张之洞汉学宋育仁
- 陆贾和贾谊的礼乐教化思想被引量:3
- 1991年
- “礼乐教化”是贯穿于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现象。作为维护传统的宗法等级专制政体的思想统治工具,它起源于先秦儒学以仁义道德和宗法伦理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理论,随秦汉统一的专制君主大帝国的建立而昌盛,经过历代思想家充实发展,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领域内,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秦汉时代是中国的“大一统”政治的滥觞期,在这个阶段奠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乐教化”也不例外。陆贾和贾谊作为汉初有代表性的政治理论家。
- 苏志宏
- 关键词:礼乐教化陆贾教化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仁义道德专制政体
- 五言律诗定型时间新考——以李乂《次苏州》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唐代的五言律诗定型时间尚存争议。《次苏州》是李乂现存诗作写作年代最早的五言律诗。考察其声律特点之后进而发现,他的41首近体诗都完全符合格律,因此这一首诗就有了声律研究的不寻常的意义,可以推定五言律诗的声律形式在此之前已经确定。再将它与写作年代相当的其他诗人的作品加以联系,便形成了高宗朝后期至武则天朝前期大量的诗歌完全符合格律的连环论据。还可得知彼时的诗歌声律理论不仅对宫廷诗人有影响,而且已经扩展到京城之外,格律已经成为诗人群体共同遵循的固定格式,因而可以论定这一时段为五言律诗定型的时间,而不是迟至武则天朝后期。
- 龚祖培
- 关键词:五言律诗
- 明清时期《西游记》世德堂本及简本的传播
-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南京世德堂刊刻百回本《西游记》,自此,《西游记》开始了它漫长的传播历程。明清时期,《西游记》还出现了《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等简本。版本的变化与当时的文化思想、读者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 苏静
- 晋世群才未可轻——西晋诗风辨析被引量:6
- 1998年
- 继建安、正始之后,西晋诗坛群英荟萃,创作兴盛。西晋诗歌在题材内容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语言词采的锤炼上对建安诗歌既有继承,亦多有突破,它一方面继承了建安诗歌以“气”胜的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开拓了以“韵”胜的美学境界。西晋群才虽然“力柔于建安”,但在以“清”为主要标志的美学追求上却超过了建安诸贤,江东诸谢的“高韵”,实由西晋诗人开之。对西晋诗人、诗歌的总体评价,刘勰、钟嵘、元好问、叶燮、郑振铎、王钟陵诸人比较客观允当,但作为高校文科教材、影响甚大的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及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则失之偏颇。
- 陈长义
- 关键词:西晋诗歌建安诗歌《中国文学史》元好问诗风
- 《进学解》“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新解被引量:1
- 2011年
- 对韩愈《进学解》中"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句,历来解说颇多分歧。各家对"中"字的解释既不合"中"字的各义项而显牵强,也与《进学解》上下文的意思不够连贯。"不要其中"即"不合中正之道"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既有训诂方面的佐证,也与原文的意思更相融洽。
- 刘洪仁
- 古书标点符号漫谈
- 2004年
- <正>传世的古书使用标点符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阅读理解,征引使用古书,尤其是给20世纪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其积极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古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迄今仍只有实践活动,而无理论探讨。尽管有不少的论著在谈论某些具体典籍或篇章的标点问题时也曾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但那只是随机而发,就事论事,而且是零星不成系统的。至于古书的标点符号使用如何面向未来,怎样与以后一代又一代读者发生联系等问题,则是从未有人论及的,而这些问题似乎已到了非探讨解决不可的地步。本文因此而发,谈谈大一点的问题。
- 龚祖培
-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美学定格被引量:5
- 1994年
-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美学定格陈长义建安诗歌和盛唐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坛上两座辉煌的艺术高峰,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后代诗歌创作的范式。建安诗歌的美学特征,人们将它概括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汉魏风骨”等等。盛唐诗歌的美学特征,人们则以“...
- 陈长义
- 关键词:建安风骨盛唐气象盛唐诗歌建安诗歌建安诗人盛唐诗人
- 不恃权威 不弃无名──追记我与郭老的一段文字因缘
- 1994年
- 不恃权威不弃无名──追记我与郭老的一段文字因缘龙晦1971年,郭沫若先生在《考古》复刊的第一期上,发表了他在“文革”后期的第一篇文章《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那时我刚从军垦农场回来,正是惊弓之余;征尘甫卸,读到了他的大著。当时郭老已长期搁笔...
- 龙晦
- 关键词:《搜神记》无名校释敦煌文献敦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