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
- 作品数:131 被引量:833H指数:16
- 相关作者:杨庆傅阳高如峰陈农杨军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调控HO-1机制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调控血红素氧合酶(HO-1)机制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研究。方法新西兰健康大白兔36只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Blank组(正常大白兔)、Model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和Mir-21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建模处理、外泌体提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检测、H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外泌体形态、对比分析HO-1蛋白阳性率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Mir-21、HO-1和BACH1在大白兔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大白兔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白兔退变髓核细胞凋亡能力情况。结果Blank组HO-1蛋白阳性率为(62.23±4.1)%,细胞颗粒呈棕黄色,Model组的蛋白阳性率为(8.96±2.4)%,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蛋白阳性率为(42.38±3.46)%,细胞颗粒呈淡黄色,显著高于Model组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BACH1水平明显高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BACH1水平显著高于Blank组(P<0.05);Blank组兔髓核内基质比较高,髓核细胞颜色较深,周边胞浆颜色较淡,Model组通过建模后髓核细胞消失,与Blank组相比基质密度比较低,髓核细胞难见(P<0.05),Mir-21组通过Mir-21转染后,与Model组相比髓核内基质明显升高,密度染色加深,髓核细胞出现,并且染色加深(P<0.05);Model组和Mir-21组的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高于Model组(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抑制BACH1来促进HO-1机制修复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对退变组织细胞具有促凋亡能力。
- 龚东亮付文芹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椎间盘退变MIR-21血红素氧合酶
- 基于股骨头置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估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基础,多学科综合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2岁,平均受伤时间13.7个月,均合并1种及以上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回顾性分析围术期并发症,评估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1例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余35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6例,低血压7例,心律失常4例,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损伤1例,经正规治疗后均好转,安全度过围术期。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2.0±6.8)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69.2±10.8)分(P〈0.01)。结论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处理手段。
- 封沙潘福根王忆茗阎作勤陈峥嵘郭常安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颈骨折骨折愈合
-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及其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6月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分析术前及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3 d和末次随访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均显著大于术前,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 d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能显著恢复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减少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钱磊周凯华陈农封沙李智高如峰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固定神经功能
- 管状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管状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2016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采用管状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治疗28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末次随访以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以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7~36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0.98±0.23)cm增加至(1.22±0.18)cm,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1.08°±12.63°增加至33.81°±11.27°,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96±0.84)分降低至(1.61±0.50)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6.46±0.74)分降低至(1.57±0.57)分,ODI由术前(59.75±4.83)%降低至(16.64±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Ⅰ级和Ⅱ级融合26例(92.9%),临床疗效优18例,良8例,可2例。结论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治疗单侧神经根性症状伴中央性椎管狭窄、单侧神经根性症状Ⅰ度腰椎滑脱患者疗效确切。
- 荚龙曾至立于研高如峰潘福根程黎明
- 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入路的选择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掌背侧入路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桡骨骨折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一般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入路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7.1%,背侧入路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背侧入路组比较,掌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开始活动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较少,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陈明蔡郑东华莹奇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背侧入路
- 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良性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良性骨缺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对照组行常规的自体髂骨骨材料修复。结果治疗组患者无骨不连接、肿瘤复发及骨缺损等不良反应,功能恢复表现为优20例,良2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88.0%;对照组25例患者发现骨不连接者2例,骨缺损复发3例,其功能恢复表现为优13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60.0%。治疗组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显著促进骨愈合促进新骨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功效,在临床上与传统的移植骨材料相比,具有应用方便、植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刘佐庆
- 关键词:骨肿瘤
- 幼年大鼠C5神经根切断后不同时间移植修复对靶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神经移植术修复幼年大鼠臂丛损伤后对远端靶组织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月至12月,将出生18 d SD大鼠48只随机等分为8组:第5颈神经(颈5)切断组和立即修复组及3、6、9、12、15、18 d修复组.颈5切断组将右侧颈5神经根切除0.3 cm;立即修复组将颈5神经根切除后取腓肠神经行移植修复.其余各组分别在颈5切断后间隔相应时间修复.术后6周,进行肌肉功能检测,包括肌肉湿重、肌肉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各组靶组织功能的差异. 结果 幼年大鼠颈5切断后,各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肌肉湿重、肌肉截面积、CMAP波幅、CMAP潜伏期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修复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与3、6d修复组相同,神经根切断15 d以后修复靶组织功能恢复差(P<0.05). 结论 幼年大鼠神经根损伤后,在0~6d(相当于人类0~4个月)内修复可以有效地恢复远端靶组织(肌肉)的功能.这提示临床上对有手术指征的产瘫应争取在出生后4个月内手术.
- 傅阳陈亮顾玉东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手术时机
-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6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0例不稳定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伤椎Cobb角,术前与术后2 d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10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2~36)个月。手术时间55~9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20~40 mL,平均25 mL。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提高,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低,JOA评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效果满意的优点。
- 杨庆高如峰陈铭吉陶星光龚东亮蒋凯陈农
- 关键词:胸腰椎
- 经皮闭合复位Pyrford式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复位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进行闭合复位及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9~53个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优27例,中1例。结论经皮闭合复位Pyrford式内固定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行走,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好。
- 杨军陈铭吉周凯华雷景辉潘福根周海林
- 关键词:髌骨骨折
- 上海市青浦区工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工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 152例工业性手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工业性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切割伤和轧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食、拇指较易受伤.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人为因素是致伤的主因,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结论 人为因素、安全培训和保护及事故好发单位是手外伤发生的三要素,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 傅阳潘福根叶作舟吴晓天
- 关键词:手外伤流行病学工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