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吴熙中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磁共振
  • 5篇成像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颅内
  • 2篇代谢物
  • 2篇碘帕醇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 2篇离体
  • 2篇狼疮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机构

  • 14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6篇吴仁华
  • 5篇杨忠现
  • 4篇沈智威
  • 3篇肖叶玉
  • 2篇曹震
  • 2篇刘艳艳
  • 1篇陈薇
  • 1篇李骊
  • 1篇黄恩民
  • 1篇翟玉霞
  • 1篇耿宽
  • 1篇易美芝
  • 1篇林艳
  • 1篇贾岩龙
  • 1篇李克
  • 1篇李秋雨
  • 1篇黄得校
  • 1篇代海洋
  • 1篇张志艳
  • 1篇陈东晓

传媒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T上基于碘帕醇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检测细胞外pH值的初步研究
<正>目的:人体组织病变常伴有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紊乱,而多数病变表现为细胞外pH值的降低,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肿瘤等病变。同时,细胞外低pH值环境有助于肿瘤生长转化,增加肿瘤的转移、侵犯机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病变...
王吕浩沈智威戴卓智肖刚吴仁华
文献传递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正常人腓肠神经硬度的初步研究
2019年
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正常人腓肠神经硬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及门诊选取健康志愿者104例,将男女按照年龄分为A组(n=31,20~39岁)、B组(n=47,40~59岁)和C组(n=26,60~79岁),利用迈瑞R7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4例健康志愿者行腓肠神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比较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间左、右两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年龄与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左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分别为(20.80±5.37) kPa和(20.29±6.18) kPa,右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分别为(22.63±4.87) kPa和(22.07±6.01) kPa,男性和女性的左右两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左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分别为(26.49±3.72) kPa、(18.53±4.54) kPa和(16.91±3.94) kPa,右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分别为(27.80±3.32) kPa、(20.89±4.59) kPa和(17.91±3.58) kPa,B组与A组,以及C组与A组的左右两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与B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逐渐变小,且年龄与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呈负相关(r=-0.78,P=0.012)。结论不同年龄正常人的左右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不同;年龄与腓肠神经弹性模量值呈负相关;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腓肠神经的硬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腓肠神经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艳艳吴贻宏朱春苗杨忠现
关键词:腓肠神经周围神经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颅内微结构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评估神经精神狼疮患者(NPSLE)及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on-NPSLE)颅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fMR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3.0T MR仪对22例NPSLE患者、21例non-NPSLE患者及20例年龄及性别与两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C)行MR DKI扫描。应用Functool软件对DKI数据进行后处理,测量双侧背侧丘脑(DT)、扣带回后部(PCG)、豆状核(LN)及侧脑室后角旁白质(PWM)的平均峰度值(MK)。同期采用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部位MK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对MK值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HC组比较,NPSLE组和non-NPSLE组在双侧PCG及左侧DT的MK值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间的MK值在各感兴趣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研究对象双侧PCG的MK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右侧PCG:rs=0.291,P=0.046;左侧PCG:rs=0.364,P=0.017)。结论:DKI技术有利于评估SLE患者颅内微结构的损伤,SLE患者认知功能的减低与扣带回后部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有关。
张志艳王育凯沈智威杨忠现李骊吴仁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磁共振成像认知功能障碍
右大腿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2019年
患者女,40岁,因右大腿内侧无痛性肿块10年余,进行性增大伴间歇性疼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大腿中下段内侧扪及4cm×4cm×3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伴有轻压痛。超声检查:右大腿中下段内侧皮下软组织内见一大小约44mm×43mm×31mm低回声包块,距体表约5mm,边界不清,呈毛刺状,形态不规则,内部呈极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
刘艳艳翟玉霞杨忠现
关键词:右大腿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无痛性肿块大腿内侧皮下软组织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观察两种亚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萎缩的差异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观察由皮质下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PWMH)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与关键部位单发梗死(SSI)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灰质萎缩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收集24例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结果将其分为PWMH组(n=14)和SSI组(n=10);另选同期16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正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梗死灶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高分辨力结构MR扫描后进行VBM分析,比较组间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与SSI组相比,PWMH组双侧额叶及颞叶灰质体积明显缩小,以双侧颞叶明显,左侧颞叶萎缩体素差为4086个,右侧颞叶为4154个,左侧额叶为1718个,右侧额叶为1141个。结论 PWMH患者与SSI患者具有不同的灰质萎缩特点。PWMH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具有相似的灰质萎缩特点,提示该类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可能合并或继发于神经退行性改变。
李秋雨沈智威杨忠现肖叶玉吴仁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颞叶
7.0 T MRI体外标记Gd-DTP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MRI对比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5)的可行性及标记之后体外MR成像示踪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中获取,培养、传代并纯化细胞,采用临床通用Gd-DTPA增强剂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标记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方法及噻唑蓝(MTT)法测定标记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对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7.0 T MR成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清晰观察到Gd-DTPA颗粒大部分存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浆中,少许贴附于细胞膜上。台盼蓝染色方法证实标记之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受到影响,MTT法证实标记之后对BMSCs增殖能力没有影响。体外试管扫描示标记细胞呈高T1WI信号强度,并且持续时间较久。结论 Gd-DTPA标记细胞之后,BMSCs的活性及增殖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并且透射电镜结果证实Gd-DTPA颗粒存在于细胞胞浆内,在细胞胞膜上也有Gd-DTPA颗粒存在。标记的BMSCs在体外检测到明显的MRI信号强度改变。Gd-DTPA可以作为一种示踪剂用来MRI示踪研究。
耿宽贾岩龙黄得校易美芝杨忠现林艳吴仁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钆DTPA
9.4TMR波谱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代谢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高分辨MR波谱(MRS)代谢特征。材料与方法培养获取间胎儿脐带充质干细胞,建立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模型,利用甲醇/氯仿获取细胞代谢提取物,经后处理后利用9.4 T高分辨率MRS检测代谢提取物频谱特征。结果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前后,位于2.02 ppm及2.25 ppm的脂质峰明显减低,且在1.77 ppm出现一新的代谢峰,该代谢峰可能为亮氨酸。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MRS具有一定特征,位于1.77 ppm的代谢峰可能做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生物学标识。
洪璧楷代海洋肖叶玉吴仁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代谢
7T上基于碘帕醇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检测细胞外pH值的初步研究
王吕浩沈智威戴卓智肖刚吴仁华
五种乳腺癌细胞离体9.4T1H-MRS磁共振频谱研究
张苗苗徐志峰章洁李秋雨吴仁华
9.4T液态离体型磁共振频谱对肝脏代谢物的检测
2015年
目的:应用9.4 T液态离体型高场强、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仪分析大鼠肝脏代谢物。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牺牲后取出肝脏组织置于低温液氮冷藏保存。肝脏组织加入2 mmol·m L-1冰冷的高氯酸,经过研磨、匀浆、p H中和后移至低温高速离心机进行高速离心,除去高氯酸盐及肝脏匀浆后残渣,获取上清液置于真空环境冻干。冻干后的肝脏提纯物粉末,用精细天平称量20 mg,随机置于含有10 mmol·L-1或1的TMSP内标及重水的5 mm内径核磁共振测试管中,并使样本完全溶解后进行磁共振频谱检测。磁共振检测在离体型9.4 T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仪进行。提纯物频谱通过含有抑水脉冲的Bruker zgpr序列获得。频谱在频率域上经机器自带的XWINNMR(Bruker Gm BH)软件初步处理,后通过MestRe-c 4.3进一步分析。结果:含有合适内标及肝脏代谢物比例的测试管中,9.4 T离体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能准确定位频谱零点,获得质量良好的高氯酸提纯大鼠肝组织氢质子频谱,并能准确探测并定位常规的肝脏各种水溶性代谢物。结论:9.4 T离体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能用于分析肝脏各种不同的代谢物。
曹震林培吟沈智威肖叶玉吴仁华
关键词:肝脏代谢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