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作品数:787 被引量:765H指数:9
相关作者:曹娟王楠李冬茵钱建华张增赋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0篇艺术
  • 115篇文化科学
  • 41篇文学
  • 15篇历史地理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8篇音乐
  • 107篇艺术
  • 102篇电影
  • 66篇教育
  • 59篇教学
  • 50篇钢琴
  • 48篇文化
  • 36篇叙事
  • 35篇声乐
  • 35篇乐教
  • 31篇舞蹈
  • 26篇演唱
  • 26篇表演
  • 25篇电视剧
  • 25篇高校
  • 24篇戏剧
  • 22篇音乐教育
  • 22篇民族
  • 21篇演奏
  • 20篇影视

机构

  • 659篇天津师范大学
  • 6篇天津大学
  • 4篇天津音乐学院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 4篇天津美术学院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天津市教育科...
  • 3篇宜春学院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天津体育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广西工商职业...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李冬茵
  • 17篇曹娟
  • 16篇张增赋
  • 15篇钱建华
  • 15篇杨爱君
  • 13篇卫晓琼
  • 12篇林欣甫
  • 12篇兰继洲
  • 12篇刘芸
  • 11篇张淑珍
  • 11篇殷莹
  • 10篇叶德敏
  • 10篇曹宏凯
  • 9篇叶紫
  • 9篇李姗姗
  • 9篇郝蓉蓉
  • 9篇王楠
  • 8篇师岩
  • 7篇杨云
  • 7篇康爱琪

传媒

  • 52篇大舞台
  • 43篇电影文学
  • 41篇戏剧之家
  • 31篇电影评介
  • 29篇黄河之声
  • 26篇北方音乐
  • 23篇音乐创作
  • 20篇中国广播电视...
  • 13篇当代电影
  • 12篇音乐时空
  • 12篇中国教育学刊
  • 12篇音乐大观
  • 10篇北京舞蹈学院...
  • 10篇艺术评鉴
  • 9篇艺术教育
  • 8篇作家
  • 8篇戏剧文学
  • 8篇上海戏剧
  • 7篇明清小说研究
  • 7篇芒种(下半月...

年份

  • 1篇2024
  • 43篇2023
  • 24篇2022
  • 35篇2021
  • 43篇2020
  • 43篇2019
  • 46篇2018
  • 40篇2017
  • 29篇2016
  • 57篇2015
  • 59篇2014
  • 59篇2013
  • 46篇2012
  • 34篇2011
  • 30篇2010
  • 25篇2009
  • 25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4
7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曲体与板腔体兼备的戏曲艺术——析雁北耍孩儿戏的音乐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山西雁北耍孩儿戏,历史悠久,表演艺术与音乐风格都很独特。关于它的音乐体制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是联曲体,二认为是板腔体。本文通过分析它的两大特色:不完整的曲牌联套和非纯粹的板腔结构特点,认为它是一种介于朕曲与板腔体之间的音乐过渡形态。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艺术特色,从历史原因来看,与清代青阳腔在山西的盛行有关,尤其是曾在山西雁北一代很流行的古声腔"勾腔"(或称高腔)有关。研究耍孩儿戏的音乐特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耍孩儿戏音乐唱腔特色,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弦索腔的流布及吹腔的分布都有帮助,从中可以窥见已不独立存在的古声腔勾腔的艺术特色。
钱建华
关键词:板腔体
音乐教育与人的早期发展
2011年
文章通过介绍早期音乐教育与人脑的发育、感知、注意、记忆、联想与想象及发展非智力因素的直接联系,说明音乐教育对人的早期发展的重要作用。
吴静欣
关键词:音乐早期教育大脑音乐教育
论戏剧接受在戏曲艺术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
在戏剧艺术的文本创作、舞台展现和戏剧接受三个维度中,戏剧接受是戏剧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所以在戏剧生产的过程中,从戏剧的文本创作开始,就要想到观众,想到观众在审美领域中可接受的戏剧,并为之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作品。在舞台展现这个"二度创作"中,导演的舞台构思应尊重戏曲艺术的写意性、抒情性的美学原则,在戏剧文本和戏剧接受这两个维度之间能够自然的链接,而不是通过大制作消弱和颠覆戏曲艺术的本质规律和规则,使戏曲艺术的作品走进文化市场走进观众的欣赏视野。
李汉云李冬茵
当晚霞满天,闻杜鹃花香——读《音乐创作散记》
2015年
黄友棣撰写的《音乐创作散记》,是他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实录,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历史的清晰、文学的感性、书画的色彩和音乐的律动,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籍。本论文主要从黄友棣"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的乐教工作、植根于西为中用的音乐创作、严谨的治学态度、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这四个方面进行写作,试图通过对黄先生生前写作的著作使大众认识这位从弱冠到耄耋,用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音乐教育与创作的作曲家。
师岩
关键词:音乐创作乐教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叙事学构建被引量:1
2018年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晚清陕西女富商周莹的传奇一生。从叙事角度分析,其人物设定饱满扎实,情节内容环环相扣,尤其突出叙事线的构建,可谓真人传记类题材写作的范例。本文以其叙事方式为研究对象,从类虚构写作、人物关系网搭建、悬念危机铺设、台词语言表述人物塑造等方面具体剖析,并从美学角度对该剧的价值观求索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题材的电视剧作品提供一定的启示。
陆长河
论国内战争电影中的音乐美感营造被引量:2
2012年
在电影类型中,战争电影是一种很重要的类型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战争电影呈现出了汹涌的发展态势和猛进势头。与之相伴随的战争电影音乐也在中国音乐这个大环境下呈现出了纷繁多彩的艺术形式。它不但继承了音乐所独有的内质,并且与国内战争电影这一特殊类型相结合,在不断提升自身艺术品质和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在努力尝试营造不同的音乐美感,从而给观众带来具有相当震撼性和参与性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刘倩
关键词:音乐美感审美体验
解读中西舞蹈身体语言的差异
2013年
文章以身体语言为研究对象,从体现、力效、空间意识等方面分析,对比中西舞蹈文化的差异,剖析产生身体语言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试图从哲学层面分析不同的文化对身体语言的影响。
杨云
《四个春天》:私影像下的诗意现实主义被引量:1
2020年
《四个春天》的导演陆庆屹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庭生活,通过独特的自然风貌,极具在地性的食物、习俗等人文景观真实呈现出贵州独山的生活图谱。同时也记录下了父母劳作、探亲、娱乐、扫墓等真实生活场景,探讨了亲情、死亡等虽普通却极具感染力的话题,具有明显的私影像特征。在他的镜头下,燕子筑巢、枝丫抽芽等自然场景充满了活力与美感,陆家父母勤俭持家、热情乐观、多才多艺的生活情态更是生动鲜明。
付筱茵段晓蒙
关键词:家庭伦理
从《三个人儿两盏灯》管窥台湾京剧
2015年
戏曲如何适应当代审美,在现代社会中存活下去,是困扰着当今戏曲从业者的迫切难题。被誉为国粹的京剧,由于其自身背负文化涵意的厚重,比起那些年轻剧种来说,创新尤为困难,致令很多新编剧目用心良苦却难以获得观众广泛认同。
杨芃
关键词:当代审美新编剧目文化冲击现代化社会汉宫秋《长生殿》
论文学名著和电影改编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时代发展,以往以书本形式流传的文学名著,在近年来被屡屡搬上荧屏,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光、影、声、色"等元素还原名著场景,让观众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名著中所描述的故事及所反映的思想和主题。可以说,电影改编是文学名著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本文从文学名著电影改编的意义谈起,分析电影改编的几种形式,并探讨改编与名著之间的差异。
闵易秋
关键词:文学名著电影改编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