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香港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作品数:421 被引量:5,161H指数:39
相关作者:谭国焕杨峻李启光区达光徐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0篇期刊文章
  • 1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1篇建筑科学
  • 65篇天文地球
  • 54篇理学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交通运输工程
  • 21篇水利工程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矿业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化学工程
  • 5篇核科学技术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0篇混凝土
  • 27篇岩土
  • 27篇应力
  • 26篇数值模拟
  • 26篇值模拟
  • 23篇滑坡
  • 21篇边坡
  • 20篇有限元
  • 18篇土力学
  • 17篇风化花岗岩
  • 14篇岩石力学
  • 14篇荷载
  • 13篇钢筋
  • 12篇全风化
  • 12篇钢筋混凝
  • 12篇钢筋混凝土
  • 11篇岩土力学
  • 11篇全风化花岗岩
  • 11篇细观
  • 8篇岩体

机构

  • 421篇香港大学
  • 43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同济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武...
  • 17篇山东科技大学
  • 14篇清华大学
  • 13篇广东工业大学
  • 13篇中山大学
  • 1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1篇东北大学
  • 8篇河海大学
  • 8篇大连大学
  • 7篇长江科学院
  • 7篇核工业北京地...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湖南大学
  • 6篇湖南工业大学
  • 6篇三峡大学

作者

  • 88篇岳中琦
  • 66篇谭国焕
  • 45篇李焯芬
  • 34篇杨峻
  • 19篇李启光
  • 17篇王思敬
  • 16篇区达光
  • 14篇肖洪天
  • 13篇徐钺
  • 12篇李晓岩
  • 12篇胡瑞林
  • 12篇戴福初
  • 10篇唐春安
  • 10篇徐文杰
  • 10篇邓建辉
  • 9篇郑宏
  • 9篇黄仕进
  • 9篇葛修润
  • 9篇尚彦军
  • 9篇李行伟

传媒

  • 5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2篇岩土力学
  • 9篇工程地质学报
  • 9篇工程力学
  • 8篇应用数学和力...
  • 6篇水利学报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5篇力学学报
  • 5篇工程勘察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计算力学学报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中国公路学报
  • 4篇防灾减灾工程...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工业建筑
  • 3篇固体力学学报
  • 3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3篇2021
  • 1篇2020
  • 15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23篇2015
  • 20篇2014
  • 18篇2013
  • 20篇2012
  • 12篇2011
  • 20篇2010
  • 21篇2009
  • 17篇2008
  • 30篇2007
  • 27篇2006
  • 28篇2005
4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最小二乘的NS方程算子分裂有限元法
2012年
提出一种新的求解NS方程的有限元法,即基于最小二乘的NS方程算子分裂有限元法。该算法采用算子分裂法将NS方程分解成扩散项和对流项:扩散项时间离散采用向后差分格式,空间离散采用标准Galerkin有限元法;对流项时间离散采用向后差分格式,空间离散采用最小二乘有限元法。应用该算法对方腔流和后台阶流进行数值模拟,方腔流数值计算结果与标准解吻合很好;在后台阶流数值模拟中给出了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场特征和速度对比曲线,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最小二乘的NS方程算子分裂有限元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精度。
王大国任燕纬沈连山THAM Leslie George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有限元法扩散项
岩爆应力状态研究被引量:101
2000年
通过地下洞室围岩的应力状态分析和真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岩爆应力状态及其在围岩中的极限深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片状劈裂岩爆是在双轴压缩应力状态作用下在洞壁面上产生;剪切错动型岩爆是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在围岩内部产生;围岩内部存在着产生岩爆的极限深度区,极限深度的深浅取决于地应力场中的垂直和水平主应力的比值大小。
许东俊章光李廷芥谭国焕李启光徐钺
关键词:岩爆应力状态
考虑阻尼修正的Pyke滞回模型研究
阻尼比反映了土体滞回耗能的特性,是土的重要动力特性参数。土的滞回本构模型能同时真实反映土的动剪模量衰减和阻尼比非线性变化特性,是保证场地及土-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精确度的关键。针对经典的Pyke滞回本构模型,基于文献实测...
吴孟桃刘方成杨峻
关键词:阻尼比土动力特性循环单剪试验
砂土中钢管桩承载力的静力触探设计方法被引量:13
2011年
静力触探原位试验法确定单桩承载力,主要用于混凝土预制桩,而钢管桩的挤土效应较小,还具有土塞效应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在国外已建立的ICP和UWA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HKU设计方法。这3种方法具有类似的理论背景,且都利用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分别计算端阻和侧阻。尽管如此,在预测原型试桩承载力时3种方法的计算值差别较大。其不同点在于:端阻力计算中对管壁和土塞部分是否分别考虑;对桩端承载影响区的理解;对侧阻疲劳退化的考虑;以及如何利用土塞指标考虑闭塞程度和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俞峰杨峻
关键词:钢管桩砂土静力触探试验土塞
开闸式异重流前峰行进规律:数值求解被引量:4
2000年
本文首次以数值方法求得开闸式异重流前峰行进规律。数值求解基于重正化群(RNG) k-ε湍流应力封闭模式 ,能合理反映异重流的过渡性局部湍流特征 ,结果与实验相符 ,表明开闸式湍动异重流的前峰行进有两个阶段 ,先是坍塌段 ,峰速不变 ,后是自相似段 ,峰速随时间以— 1/3次方规律递减。
陈国谦李行伟
关键词:异重流湍流
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橡胶砂作为轻质、耗能填料在土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强度往往会随橡胶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土工格栅常用于对散体材料的加筋补强,研究土工格栅对橡胶砂强度特性的加筋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轴压缩试验,对3种不同格栅布置方式(1、2、3层)下的干燥橡胶砂强度特性展开研究,重点考察加筋层数对不同围压(50、100、200k Pa)下、不同配比(0%、10%、20%、30%、40%)橡胶砂的强度参数,如峰值强度、似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的强度参数,包括峰值强度、似黏聚力、内摩擦角,相对于未加筋橡胶砂均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随土工格栅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围压的降低而增大;土工格栅对配比为20%橡胶砂的强度加筋效应最为明显;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的强度参数恢复系数与加筋密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的强度特性可由试验所得的经验恢复函数较好地估计。
刘方成吴孟桃杨峻
关键词:土工格栅加筋强度特性三轴试验
圆射流在非恒定横向流中的掺混扩散被引量:9
2001年
运用RNGk ε湍流模型对圆射流在非恒定横向流中的的混合、扩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程序FLUENT解控制方程 .选择了与前期实验模拟相同的 2组参数进行数值计算 ,浓度场的数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计算和实验结果显示 ,射流在非恒定横向流中的扩散行为与在恒定流中的情形存在显著差别 ,横向流的不稳定性有效地提高了射流的掺混扩散能力 .
夏丽萍林杰明杨志峰王金生
关键词:数值模拟射流
再生微粉对水泥胶砂及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本论文针对再生微粉对水泥胶砂及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从力学性能、流动度、耐久性能、干燥收缩率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对提高再生微粉水泥胶砂及混凝土性能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再生微粉广泛应用所遇到的难点进行了介绍。
谢蕙竹李古刘锋
关键词:再生微粉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活性激发
守恒高阶交通流模型的相平面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在Lagrange坐标下,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中的相平面分析方法,研究一个近期所提出的守恒高阶交通流模型的行波解.讨论系统的平衡点类型及其稳定性状态,分析相平面中的轨线全局分布结构,验证数值解与解析解的一致性.从而,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交通中的时停时走波和瓶颈处的振荡现象,表明所讨论的模型能够描述复杂的拥挤交通.
吴春秀宋涛张鹏黄仕进
关键词:交通流相平面分析
五种不同途径获取全风化花岗岩孔隙度数值对比被引量:3
2004年
 在岩土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土孔隙度是一个经常遇到和需要明确数值的参数。它的大小由常规土工试验数据换算得出。另外,还可通过压汞试验(包括氦孔隙仪和压汞仪)、薄片观测、扫描电镜图象处理等试验分析得到其数值。这5种不同途径得出的同一套土样孔隙度差别多大?本文以全风化花岗岩为例,通过5种途径对相当数量样品孔隙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和计算。结果发现,这5种途径得到5种不同孔隙度数值;其差别一方面表现在数值大小上,另一方面显示孔隙度应属不同范畴和物理意义。区别对待这一点对工程计算应用很有意义。物理实验结果换算出的孔隙度为绝对孔隙度,数值结果最大;压汞试验得到的孔隙度是三维空间内孔隙的体积百分比(氦气计测得的为开孔隙度,压汞仪得到的应是有效孔隙度);薄片和扫描电镜图象处理得到的是不同尺度范围上二维平面内孔隙面积百分比,其中以薄片鉴定得到的孔隙度值最小,原因在于在毫米级观察尺度上很多粒内孔隙被忽略掉了。而因为局部结构影响被放大,扫描电镜图象处理得到的孔隙度值变化较大而不很稳定,但微孔隙基本得到了反映。5种孔隙度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绝对孔隙度(物理实验法)>开孔隙度(氦孔隙仪)>SEM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压汞仪)>薄片孔隙度。总体看它们之间差值较明显。
尚彦军岳中琦胡瑞林涂新斌王思敬
关键词:岩土工程孔隙度全风化花岗岩压汞薄片扫描电镜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