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 作品数:196 被引量:580H指数:12
- 相关作者:王占文吴育良黄仕华周志航俞斌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关于硫化汞溶解性问题的讨论
- 1992年
- 众所周知,HgS 以其在水溶液中高度难溶性而著称。国内外有关教科书甚至专著也只指出其溶于王水和碱性硫化物溶液。
- 黄仕华
- 关键词:硫化汞溶解性
- 单脉冲恒电流极化技术测量金属腐蚀速率被引量:1
- 1994年
- 描述了单脉冲但电流极化技术测量金属腐蚀速率的基本原理。研制了微机控制的单脉冲恒电流极化仪,并开发了软件系统。使用这套装置测定了碳钢在中性介质和添加缓蚀剂的中性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测量结果和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相吻合。
- 刘正宝林可杨璋
- 关键词:金属腐蚀速率
- 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不饱和磺酸二元共聚物合成及阻垢性能被引量:8
- 1994年
- 以丙烯酸、丙烯磺酸、磺化马来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丙烯酸羟两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系列三元共聚物,并研究了其阻垢分散性能。结果表明,按一定配比制备的共聚物对碳酸钙垢或磷酸钙垢等具有优异的阻垢分散性能。
- 韩应琳刁月民马迎军
- 关键词:磺酸共聚物
- 偏最小二乘-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铌、锆和钛被引量:7
- 1995年
- 痕量 Nb(Ⅴ)、Zr(Ⅳ)、Ti(Ⅳ)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在酸性介质中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所形成的三元胶束络合物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辅助分光光度法成功地同时测定了模拟样和低合金钢中上述三种痕量组分.结果表明,PLS法是化学计量学中一种可适用于基体较为复杂的实际样品中痕量组分同时分光光度测定的优良多元计算方法.
- 王镇浦陈国松
- 关键词:铌锆钛偏最小二乘法
- 清凉杀菌漱口液的研制
- 1989年
- 一、概述近年来,世界上流行一类用于口腔卫生的新产品——漱口液,它具有清凉爽口、去除口臭及防治口腔疾病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在社交活动日益广泛的今天,人们对于去除包括烟、酒、葱、蒜及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引起的臭味十分注意。国外在漱口液方面研究较多,如英国研究的一种含Phantolide等成分的漱口液,有浓郁的麝香味。
- 汪群慧吴文芳
- 关键词:漱口液杀菌清凉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脱蜡煤油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分布
- 1990年
- 采用OV-101毛细管色谱柱,以程序线性升温,标准加入法测定脱蜡煤油中正构烷烃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较双柱法有明显提高。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测定含量少的脱蜡煤油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分布,亦可用于煤油、柴油等油品的分析。
- 周志航胡志昂钱立东
- 关键词:煤油正构烷烃
- 全文增补中
- Keggin型杂多酸在镀锌钝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3年
- 比较了H_4SiMo_(12)O_(40)、H_3PW_(12)O_(40)、H_4SiW_(12)O_(40)、H_3PMo_(12)O_(40)及铬酸盐对镀锌层钝化效果。H_3PMo_(12)O_(40)钝化的最佳条件为:H_3PMo_(12)O_(40)5g/L,pH 1.1,钝化时间35秒,温度15℃,空留时间10秒,封闭温度100℃(水)。经扫描电镜、XPS、AES、IR和Raman光谱等测定,表明在锌表面形成了一种含有P、Mo、O及Zn的耐蚀性膜。其中钼以Mo(Ⅵ)、Mo(Ⅴ)和Mo(Ⅳ)存在,P/Mo比为1:3.0。推测锌表面形成了一种形如Zn_x(PMo_3)_rO_z/ZnO/Zn的复杂钝化膜。
- 吴乃钧王素方王占文徐海乔方景礼
- 关键词:锌镀层钝化杂多酸
- 用复极性粒子群电极从稀溶液中去除重金属离子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探索了复极性粒子群电极法在去除稀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复极性粒子群电极法与活性碳吸附法、常见的板式电解法相比,去除效率最高,而且由于它的有效电极面积大,极间距离短,特别适用于电导率低的稀溶液废水的电解处理.
- 汪群慧
- 关键词:重金属离子电极活性炭
- 羧甲基淀粉钠合成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简要介绍羧甲基淀粉钠(Sodium Carboxymethy1 starch)的生产现状及生产方法,指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进行研究改进了合成方法,提高了羧甲基淀粉钠的质量,并可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 周惠礼
- 关键词:羧甲基淀粉钠CMS
- 氨液浸出催化氧化制备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探讨被引量:6
- 1995年
- 探讨了氨液浸出催化氧化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并从热力学、动力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其反应可能性进行了论证,从多方面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将氨液浸出法与高温焙烧法作了对比,对其工业生产可能性作了分析,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工艺条件。
- 周利容顾雷英刘正宝
- 关键词:硫酸铜催化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