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育种系
- 作品数:5 被引量:93H指数:4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6
- 2004年
- 对影响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基因型、外植体及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固化剂、外源激素、pH值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迟吉娜李喜焕王省芬张桂寅马峙英
- 关键词: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
-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7
- 2002年
-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 1~ 1 0号生理小种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变化的规律 ,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 ,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 ,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 。
- 张丽娟杨庆凯张彩英
- 关键词:灰斑病菌过氧化物酶抗病性灰斑病酶活性
- 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37
- 2005年
-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 吴伟刚刘桂茹杨学举
- 关键词:诱变育种
- 陆地棉抗病品种中521植株再生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以农艺性状优良且抗枯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中521的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固液结合的体细胞培养方法建立细胞悬浮系并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S+1.0 mg.L-1IBA+0.05 mg.L-1KT+0.1 mg.L-12,4-D+30g.L-1葡萄糖的固体培养基为最佳;体细胞胚的形成以MS+0.01 mg.L-1IBA+0.01 mg.L-1KT+0.005 mg.L-12,4-D+1.0g.L-1谷氨酰胺的液体培养基为最佳,悬浮30 d后可以发现体细胞胚的形成。之后转接入四种不同的MSB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形成,发现MSB+2 g.L-1谷氨酰胺+0.5 g.L-1天冬酰胺+30g.L-1蔗糖+6.0 g.L-1琼脂为最佳培养基,且发现此方法比全程固体培养缩短了体细胞再生的周期,此品种在本研究建立的再生体系下植株再生周期为6个月左右。
- 韩改英马峙英王彦霞迟吉娜李秋伶
- 关键词:棉花下胚轴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 主要禾谷类作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策略与进展被引量:10
- 2007年
-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比较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为植物基因组的进化、结构和功能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比较基因组学在作物比较遗传作图、基因结构区域的微共线性、ESTs和蛋白质水平的比较以及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基因和QTL的克隆等方面内容与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水平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策略的原理、特点、可行性,以期为利用模式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数据、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策略克隆作物重要性状功能基因、阐明基因组结构与进化提供帮助。
- 王磊陈景堂张祖新
- 关键词: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