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 作品数:80 被引量:868H指数:19
- 相关作者:魏艳敏齐秋锁杜冬冬刘华梁谢欢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宁夏农学院林学系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SR标记被引量:12
- 2005年
- 选取小麦感叶锈病亲本Thatcher、6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F2代为材料,开展了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从13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了1对在亲本及TcLr19×Thatcher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引物Xgwm44,并获得了1个与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44139bp,此标记位点与Lr19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9cM。该研究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构建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 李星杨文香李亚宁刘大群闫红飞孟庆芳张汀
- 关键词:SSR标记抗叶锈病基因小麦抗叶锈基因F2代
- 植物根结线虫分子鉴定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06年
- 从RFLP、RAPD和SCAR、rDNA-ITS-PCR、AFLP等几方面概述了分子技术在植物根结线虫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分子技术用于检测植物根结线虫种间和种内群体间在DNA水平上的根本差异,为根结线虫的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
- 魏学军杨文香刘大群张汀
- 关键词:根结线虫分子技术
-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 嗜线虫杆菌(Xenorhabdus sp.)是昆虫病原线虫肠道的共生细菌,随着线虫的侵染进入寄主血腔,是昆虫病原线虫主要的致病因子。嗜线虫杆菌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多种代谢产物抑制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生长,特别对植物病原真...
- 杨秀芬张志铭杨怀文简恒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
- 文献传递
- 棉花大丽轮枝菌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
- <正> 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从8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了9个扩增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12个不同省市的27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一株来自美国的大丽轮枝菌T-9...
- 张立英黄国红刘大群
- 文献传递
- 三株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3
- 2005年
-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链霉菌在不同时间间隔的防效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且随着叶面喷施后与接种白粉菌时间间隔的缩短,防效有增高趋势,而喷施特谱唑则表现了相反的趋势;3株链霉菌叶面喷施的防效差异不大,M63的防治效果较稳定;3株链霉菌浸种结合预防性叶面喷施的防病效果和变化趋势与单独叶面喷施链霉菌的防效相似。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M63和S93浸种处理显著地增加株高,相反S15显著降低了株高。3株链霉菌均显著地增加黄瓜植株的叶片数。总之,链霉菌M63的防效优于S15和S93,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 杨文香张汀刘大群
- 关键词:链霉菌黄瓜白粉病生物防治
- 土耳其8个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及抗叶锈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有Lr1;8个材料中均不含Lr9、Lr19、Lr20、Lr21、Lr24、Lr26、Lr28、Lr29、Lr34、Lr35、Lr37、Lr38和Lr47基因。结果表明,来自土耳其的8个小麦材料具有较差的抗叶锈性、抗寒和抗倒伏能力,而且产量低,不适宜于大规模推广种植,也不能作为我国小麦抗叶锈的抗源使用。
- 刘彦慧赵轩宇杨文香刘大群
-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基因推导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拮抗链霉菌Men-myco-93-6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4
- 1999年
- 本研究采用抑菌圈法和菌落生长法测定桔抗链霉菌 M en-myco- 93- 63(52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T-9和河北省强致病力菌株V-h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Men-myco-93-6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体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棉花黄萎菌的生长量。同时发现,拮抗链霉菌及其发酵液对不同致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抑菌效果;Men-myco-93-63发酵稀释液可使V.dahliae出现融菌现象。
- 刘大群杨文香祁碧菽王朝花
- 关键词:拮抗链霉菌发酵液棉花黄萎病菌菌体生长
- 玉米种子包衣处理效果试验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通过试验表明玉米种子经过种衣剂包衣后对发芽率的影响,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芽率逐渐降低,要做到既能防虫增产又能减少药害,以1:40的药种比比较合适,通过试验还发现,玉米种包衣后对幼苗和成株的生长速度,抗虫性,长势长相以及产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刘淑香郝艳茹杨军玉杨春山
- 关键词:玉米种包衣防虫器官建成
- 防治小麦根腐病药剂筛选
- <正>小麦根腐病(Wheat root rot)是小麦生产中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该病害是由多种病原混合引起的,且在种植小麦地区不断传播蔓延,控制困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筛选有效防治...
- 王茹茹张毓妹范学锋杨文香张立荣刘大群
- 文献传递
- 叶锈菌胁迫下的小麦基因组MSAP分析被引量:23
- 2009年
- 内源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胁迫为植物提供一种内在的表观遗传进化动力。研究生物胁迫下DNA甲基化的变异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DNA甲基化的表观调控生物学功能。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TcLr41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在苗期对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TKTJ分别表现为小种特异性抗病反应和感病反应。文章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了小麦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了苗期在生物胁迫前后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用60对MSAP引物对接种前后的小麦DNA进行全基因组筛选,没有直接分离得到接菌前后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初步表明,叶锈菌并没有诱导稳定且特异的植物基因组DNA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化,但发现TcLr41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之间存在表观遗传学差异。
- 付胜杰王晖冯丽娜孙一杨文香刘大群
- 关键词:DNA甲基化小麦叶锈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