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作品数:164 被引量:1,530H指数:24
相关作者:赵娜雷波李鹏飞马永跃廖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0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6篇湿地
  • 57篇土壤
  • 44篇河口湿地
  • 31篇闽江河口湿地
  • 21篇有机碳
  • 19篇互花米草
  • 18篇湿地土壤
  • 14篇稻田
  • 14篇沼泽
  • 14篇通量
  • 12篇甲烷产生
  • 11篇硝化
  • 11篇芦苇
  • 11篇甲烷
  • 11篇
  • 11篇沉积物
  • 10篇土壤有机
  • 10篇炉渣
  • 9篇反硝化
  • 9篇

机构

  • 164篇福建师范大学
  • 69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闽江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90篇曾从盛
  • 85篇仝川
  • 57篇王维奇
  • 30篇黄佳芳
  • 29篇章文龙
  • 27篇张林海
  • 25篇杨平
  • 11篇胡伟芳
  • 11篇杨平
  • 9篇王纯
  • 8篇陈桂香
  • 7篇王志萍
  • 6篇林伟
  • 6篇陈晓艳
  • 6篇刘晴晴
  • 5篇张永勋
  • 5篇林芳
  • 5篇刘兴土
  • 5篇林贤彪
  • 5篇林德华

传媒

  • 20篇生态学报
  • 16篇亚热带资源与...
  • 14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湿地科学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环境科学
  • 7篇湿地科学与管...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生态学杂志
  • 6篇实验技术与管...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湖泊科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中国自然资源...
  • 3篇中国自然资源...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23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9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17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州地区海湾和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秋季上覆水营养盐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2015年秋季,采集福建省福州市沿海兴化湾(福州一侧)、福清湾、闽江口、敖江口和罗源湾5个海湾和河口分布的潮汐沼泽湿地的上覆水,并测定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他水体理化指标,探讨不同海湾和河口潮汐沼泽湿地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形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①不同海湾和河口潮汐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福清湾氮、磷营养盐浓度均较高,兴化湾氮营养盐浓度最低,敖江口磷营养盐浓度最低,其中福清湾上覆水营养盐浓度主要受区域水产养殖、陆源污染、地形的影响,而兴化湾主要受潮汐影响显著;②植被类型对沼泽湿地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有一定影响,南方碱蓬群落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氮营养盐浓度较高,互花米草群落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较低;同一海湾或河口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不同,且规律复杂.潮汐、地表径流、植物群落、地形、人为活动均会对海湾和河口沼泽湿地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何露露杨平谭立山仝川黄佳芳
关键词:植物群落上覆水营养盐
闽江河口咸淡水短叶茳芏湿地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以闽江河口短叶茳芏盐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湿地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5001TI湿地沉积物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范围分别为12.98~31.32g·kg^-1、1.37~2.46g·kg^-1,不同盐淡水湿地沉积物0C、ON含量的总体趋势分别为塔礁洲〉鳝鱼滩〉蝙蝠洲,鳝鱼滩〉蝙蝠洲〉塔礁洲。可交换态无机氮NH4^+-N、NO2^--N、NO3^--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6~11.69、0.05~0.34和0.20—5.72mg·kg^-1。总无机氮(TIN)含量则表现为鳝鱼滩湿地明显高于蝙蝠洲、塔礁洲湿地。有机C/N与pH值、电导率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盐度值主要通过影响ON来影响CN比,而含水率则主要影响OC;NH4^+-N、NO2^--N、NO3^--N与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N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沉积物有机碳氮和无机氮与平均粒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颜燕燕林啸
关键词:沉积物
氮输入对植物光合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植物光合固碳(C)是生物固C的重要途径和生态系统C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研究氮(N)输入对植物光合固C的影响,对于更好的认识C、N循环过程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N输入是否能够增加植物固C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N饱和度;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N输入的临界负荷值较高,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较低;N输入可能改变植物光合固C在各器官的分配,主要由植物生理、自身生长节律和环境养分等决定。由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N输入对植物固C的影响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缺乏准确、定量表达N输入对生态系统光合和C同化物分配影响的数学表达方法和过程算法。未来应着重加强N输入下C同化物分配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N、P富集下植物光合固C耦合模型研究,并应用同位素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生态系统角度综合探讨N输入下植物光合固C的分配和转化特征。
张林海曾从盛胡伟芳
关键词:氮输入全球变化
闽江河口区盐-淡水梯度下湿地土壤氮形态及储量特征被引量:20
2011年
为了阐明盐-淡水梯度下河口湿地氮形态含量及储量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盐-淡水梯度下氮形态含量、储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尤溪洲湿地、蝙蝠洲湿地和鳝鱼滩湿地芦苇植物下0-60cm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3,1.12,1.60g/kg;有机氮分别为0.33,1.11,1.58g/kg;铵态氮分别0.97,12.36,20.04mg/kg;硝态氮分别0.85,0.87,1.24mg/kg;储量平均值分别为41.16,104.91,114.35t/km2;41.04,103.75,112.91t/km2;10.06,119.20,148.43kg/km2;713.83,887.18,1 270.36kg/km2,均表现为在盐-淡水梯度下,湿地土壤各种形态氮含量和储量尤溪洲湿地<蝙蝠洲湿地<鳝鱼滩湿地;有机氮对土壤全氮组成的贡献最大;盐-淡水梯度下湿地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及储量的差异主要受到多因子的调节作用。
王纯王维奇曾从盛仝川贾瑞霞黄佳芳
关键词:芦苇湿地土壤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口湿地土壤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裸滩湿地和互花米草入侵裸滩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磷形态以及吸附特性,探讨互花米草入侵下裸滩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吸附特性及其潜在释放风险的变化。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2种湿地类型土壤磷的主要形态,分别占裸滩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总磷(TP)含量的61.40%和61.01%;互花米草入侵裸滩湿地后,土壤中总磷、无机磷、铁铝磷(Fe/A1-P)和钙磷(Ca-P)含量总体上显著增加,其增加比例分别为12.58%,9.49%,11.11%和5.32%,而有机磷(Org P)含量无显著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无定形态铁(Feox)、铝(Alox)、磷(Pox)、吸附指数(PSI)和吸附饱和度(DPS)影响不一致,其中Feox和DPS总体上变化不明显,Alox有所降低,而Pox和PSI显著增加;裸滩湿地土壤磷潜在释放风险指数(ERI)为12.69,属于中度风险,而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ERI降为9.98,表现为较低风险,说明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磷潜在释放风险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安婉丽高灯州刘晴晴王志萍陈蔷曾从盛
关键词:磷形态互花米草入侵土壤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与氧化速率对外源氮、硫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2
2017年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NH_4Cl(N1)和NH_4NO_3(N3)处理在各培养阶段均显著促进土壤CH_4产生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136.70%和136.55%;NH_4Cl+K_2SO_4(NS1)和NH_4NO_3+K_2SO_4(NS3)处理在培养第3、6、12、15和18天均显著促进了CH_4产生速率(P<0.05)。KNO_3(N2)、K_2SO_4(S)处理在不同培养时间对CH_4产生速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KNO_3+K_2SO_4(NS2)处理除在第21天外(P<0.05),其他时间影响均不显著(P>0.05)。N2、N3、NS2和NS3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土壤CH_4氧化速率(P<0.05),平均CH4氧化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145.30%、142.93%、139.48%和112.68%。整体而言,不同添加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各处理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短期培养结束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电导率、p H值在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NH+4-N含量在N1、N3、NS1和NS3处理下,NO_3^--N含量在N2、N3、NS2和NS3处理下,SO_4^(2-)含量在S、NS1、NS2和NS3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相关分析显示,DOC、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_3^--N)是氮、硫添加处理下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短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胡敏杰邹芳芳任鹏黄佳芳李冬冬仝川
关键词:CH4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群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强度对盐度的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探讨河口区湿地沉积物反硝化强度对盐度的响应,2015年7月选择闽江河口覆盖短叶茳芏的鳝鱼滩和道庆洲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封厌氧培养,计算不同培养时期在不同盐度下的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在反硝化培养的初期,鳝鱼滩的反硝化速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分别为(15.5±1.38)、(4.28±8.46)、(12.94±0.24)mg kg^(-1)d^(-1),道庆洲分别为(31.93±4.89)、(30.66±5.375)、(36.69±3.44)mg kg^(-1)d^(-1),鳝鱼滩的10天反硝化速率在0和10盐度下降幅度分别是5天的36.97%、53.01%,高于道庆洲22.64%、28.84%,后期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并趋于0。另外,鳝鱼滩和道庆洲反硝化活性随着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鳝鱼滩变化幅度在95.6%—99.8%,道庆洲为90.0%—96.7%,整个培养期间,鳝鱼滩的反硝化活性均高于道庆洲的反硝化活性。以上结果反映出盐度对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李家兵张宝珠朱雨晨丁晓燕谢蓉蓉仝川
关键词:反硝化作用盐度沉积物
九龙江河口区养虾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区陆基养虾塘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分析及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虾塘在不同养殖阶段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虾塘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NO_x^--N(NO_2^--N和NO_3^--N)、NH_4^+-N和PO_4^(3-)-P能力均呈现随养殖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特征。沉积物在养殖中期和后期分别呈现对上覆水体NO_x^--N和PO_4^(3-)-P的吸收现象,但总体表现为释放(平均通量分别为(1.87±1.15)、(1.58±0.52)mg m^(-2)h^(-1)和(1.22±0.62)mg m^(-2)h^(-1))。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交换以NH_4^+-N为主(沉积物平均释放通量为(46.18±13.82)mg m^(-2)h^(-1))。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间的营养盐浓度差(梯度)及温度对上述交换通量的时间动态特征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初期或中期沉积物较高的无机氮(尤其是NO_2^--N和NH_4^+-N)释放是养殖塘水质恶化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污染内源,可能会对虾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效应,控制沉积物无机氮释放是养虾塘养殖初期和中期重要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一。
杨平金宝石谭立山仝川
关键词:氮磷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养殖塘
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湿地潮水理化特征及其对湿地土壤的影响
2009年
潮汐是影响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湿地的主要水文过程。为明确潮汐的特性,对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湿地潮水理化特征及其对湿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潮水的基本理化特征除pH季节变化不明显外,其他特征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比较明显;(2)潮水营养盐(N、P、K)特征表现为总氮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而总磷和总钾的离散程度比较高,季节性差异较大;(3)对所测定的潮水理化特征值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的相关性最好,呈极显著性相关(R=-0.999,P=0.000<0.01)。此外,盐度与总氮、总钾以及总氮与总钾之间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4)潮汐过程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湿地土壤对潮水营养盐的吸附作用。
陈重安王维奇
关键词:潮水营养盐芦苇湿地
闽江口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沿水文梯度分布特征被引量:26
2014年
为了解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沿水文梯度分布特征,以闽江口鳝鱼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高、中和低3个不同水淹频率土壤SOC及其活性组分,包括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态碳(EOC)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淹频率0-20cm土层SOC含量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低水淹频率〉中水淹频率〉高水淹频率;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沿水文梯度分布特征与SOC分布特征相似,并且与S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n=45),其中EOC和SOC相关关系最好(r=0.88,n=45),说明SOC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机碳活性组分也可以反映SOC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区内MBC/SOC、DOC/SOC和EOC/SOC范围分别为0.14%~0.88%,0.1%~0.47%和25.54%~45.02%,MBC/SOC和DOC/SOC随着水淹频率增大而增大,而EOC/SOC则相反,预示着随水淹频率的增加,MBC和DOC周转速率加快,而EOC稳定性增强;此外,SOC及其活性组分还一定程度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均与含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5,n=45),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n=45);土壤pH与SOC和EOC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n=45),而电导率(EC)与MBC和DOC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n=45)。
高灯州曾从盛章文龙陈美田张新中
关键词:有机碳活性组分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