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作品数:129 被引量:739H指数:13
相关作者:丁纯戴炳然朱一平辛强舒旻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经济管理
  • 3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欧盟
  • 20篇欧元
  • 11篇欧元区
  • 10篇债务
  • 10篇欧洲经济
  • 8篇银行
  • 8篇债务危机
  • 7篇财政
  • 6篇社会保障
  • 6篇欧盟经济
  • 6篇资本
  • 6篇金融
  • 6篇汇率
  • 6篇FDI
  • 5篇德国经济
  • 5篇货币
  • 4篇政府
  • 4篇政治
  • 4篇社会
  • 4篇失业

机构

  • 119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国际问题...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伦敦政治经济...

作者

  • 62篇丁纯
  • 14篇戴炳然
  • 6篇罗长远
  • 6篇胡荣花
  • 6篇简军波
  • 3篇朱一平
  • 3篇郑静
  • 3篇李君扬
  • 3篇杨嘉威
  • 2篇赵隆
  • 1篇顾颖
  • 1篇周韬
  • 1篇杨洁勉
  • 1篇王伶俐
  • 1篇王新慧
  • 1篇鲍小刚
  • 1篇刘明礼
  • 1篇纪志斌
  • 1篇孙海泳
  • 1篇邵育群

传媒

  • 25篇欧洲一体化研...
  • 19篇欧洲研究
  • 9篇人民论坛
  • 6篇世界经济研究
  • 6篇社会科学文摘
  • 5篇小康
  • 3篇中国货币市场
  • 2篇半月谈
  • 2篇国际经济评论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求是
  • 2篇国际展望
  • 2篇世界经济文汇
  • 2篇上海国资
  • 2篇中国社会保障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当代世界
  • 1篇世界经济
  • 1篇国际论坛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2篇2004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盟可持续金融发展状况及对我国银行间市场发展绿色金融的启示
2022年
当前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欧盟可持续金融起源较早,发展经验丰富,框架体系较为完善。欧盟《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释放明确的可持续金融发展政策信号,促使银行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快制定行动战略;同时统一欧洲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标准,提高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业务效率,促进银行间市场各金融机构业务的相互衔接。欧盟可持续金融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丁纯蒋帝文
关键词:银行间市场金融机构业务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政策信号
中国—欧盟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被引量:8
2000年
中欧关系在1975年至1989年的基本特征是:良好的政治关系,迅速发展的经济往来,但带有冷战烙印。经历短暂低迷后,中欧关系从1992年开始回升。面对新国际格局,欧盟调整对华政策:经贸关系全面升级,政治对话取代对抗;中国也日渐重视中欧关系,充分利用中欧经济互补性、良好的双边环境以及欧元新条件,将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并举。
戴炳然
关键词:欧盟对外经济对外贸易
中欧视域下的“一带一路”竞合:演进、成因与对欧影响
2023年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丁纯张铭鑫纪昊楠
关键词:竞合
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国家私人债务的发展、与欧债危机的关系及前景被引量:4
2014年
对欧债问题的研究多倾向于宏观制度层面,本文认为欧元区私人债务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微观机制,也是当前欧元区面临经济困局的一个重要掣肘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自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成员国私人债务的发展脉络、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随后重点阐述了私人债务与欧债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在于,私人债务的膨胀通过扭曲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在可贸易部门及非可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降低了经济整体的生产率,加速了产业的空心化过程,使得信贷泡沫破灭后希腊等国发生了严重的银行危机,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则将债务负担转嫁至公共部门,并形成了银行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
丁纯高弘
试析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社会的表现——兼议德国模式的作用及其前景被引量:9
2014年
以信奉"社会市场经济"著称的德国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为其经济、社会的相对平稳健康运行构筑了良好的框架条件,这在2009-2013年的欧债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因之在欧盟成员国中呈现出经济"一枝独秀"、社会相对平稳的良好局面。本文将探讨其背后支撑德国发展模式的原因,以及德国模式在经过此次危机后的发展前景。
丁纯李君扬
欧元区经济政策协调困难之分析
2004年
本文从德法违反稳定与增长公约出发,对欧元区稳定与增长两难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对称是两难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在此理论基础上,并考虑到目前形势的急迫性,作者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建议,长期内建立欧元区的财政联邦体制,与统一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短期内,把SGP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限制修正为对通胀率的限制。
王伶俐王月
关键词:经济政策财政欧盟成员国货币政策
欧元现实稳定性的直接保障与间接保障
2004年
欧盟为了确保欧元的稳定性,作了一系列详尽的体制安排,如签订了《稳定与增长协议》作为其直接保障,但时至今日,德国和法国连续三次违背《协议》中的明文规定,这已经对欧元对内价值的稳定造成了影响,严重损害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协议》的信誉,在这种情况下,是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弥补了本该受到负面影响的欧元的信誉,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是欧元稳定性的间接保障。
陈良芸
关键词:欧元欧盟中央银行
试析近年来欧盟社会政策的改革
2004年
由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政策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欧盟近年来对社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基金、政策协调等等,这些改革表现出一些特点,在取得了一些效果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对改革措施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这些改革的特点和效果。
鞠卉
关键词:社会政策欧盟社会保障基金就业
自由主义合法性理论批判
2009年
现代合法性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分化为自由主义及其批判两大范式。前者宣扬合法性主要来源于"法律、合法性信念和宪政民主",而批判理论认为,这些要素虽然重要,但最终需经真理的检验,以使权力体系重新合法化。批判理论主要来自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但也来自自由主义阵营内部。这两类合法性理论的存在,为当代政治实践提供了较全面的检查视界和参考依据。
简军波丁冬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美欧制造业竞争:现状、政策应对与前景被引量:4
2021年
近年来,中美欧之间经济竞争加剧,在举足轻重的核心领域制造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甚至高举"脱钩"大旗对中国制造业进行打压,欧盟也出台相关防范举措。中美欧在制造业竞争力上的地位差异与相互间竞逐进展如何?制造业领域欧美对华采取了哪些防范和遏制举措?本文运用OECD-WTO TiVA数据库2007-2015年和UN Comtrade数据库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中美欧制造业的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描绘了中美欧制造业的竞争状况。研究发现,近年来中美欧三方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上升,美、欧对华竞争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高端领域,但在具体产业部门上表现有所不同。从国际竞争力、出口相似度来看,美欧制造业对华亦存在差异,中美竞争烈度强于中欧。出于遏制和竞争焦虑,美欧在制造业领域对华实施了不同的应对政策,但收效甚微。未来,美欧对华遏制和防范政策仍将持续,三方制造业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丁纯陈腾瀚
关键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全球价值链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