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 作品数:83 被引量:1,438H指数:20
- 相关作者:周皓刘世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费孝通和村庄生计研究:八十年的回顾被引量:3
- 2015年
- 以费孝通先生的社区田野调查(尤其是江村调查和云南三村调查)为起点,费先生的村庄生计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范式,即古典范式和当代范式。这两个研究范式各自隐含着种种结构性社会前提,对它们的剖析和阐述可以回答费孝通先生的两个研究范式在关于中国村庄生计的整个研究脉络中所处的理论地位。如今,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文化和体验的商品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心智)在乡村地区的渗透和扩散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村庄生计模式的结构性力量,对这些结构力量的阐述,表明费孝通先生所开拓的村庄生计这一研究方向,至今仍然有其经验活力和理论价值。
- 刘能
- 数字化与乡村治理结构变迁被引量:70
- 2022年
- 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与乡村人口“人地分离”,改变了乡村人口的关系模式与生计模式。村籍人口“失连”导致治理结构尾部断链,产生了乡村治理有效的困境。数字化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变革,也提供了回应乡村治理难题新实践的机会,为乡村治理结构接续尾部断链、实现乡村治理相关主体“共同在场”创造了多重可行路径。数字化通过维系乡村人口之间的信息、情感、行动交互,维护了乡村的熟人社会。只是,数字化的乡村治理结构已经不同以往,既不是国家直理结构的简单延续,也不是传统双轨治理或混合结构的复生,无论从乡村治理权力结构还是参与结构看,数字化实践都带来了乡村治理结构的数治。
- 邱泽奇李由君徐婉婷
- 关键词:数字化乡村治理熟人社会人口流动
-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被引量:43
- 2010年
- 本文介绍了当前中国低生育率及其相关研究状况,指出社会和人口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降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而以往研究则因为思想方法问题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本文还就低生育率新时期对人口形势判断及前瞻性研究中的新特点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评论。本文指出,必须及时扭转以往形成的片面观念和思维定势,否则将会在人口发展问题上贻误战机。
- 郭志刚
- 关键词: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
- 文革研究对认识中国社会的意义——一种国家与社会的视角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以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关注文革研究中对国家权力及其这种权力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的分析,更进一步扩大至关注国家领导人、权力精英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此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从这一视角出发,文革研究可分三大部分,一是对国家层面上权力精英,特别是毛泽东的研究;二是对国家权力对社会群体影响的研究;三是对社会群体能动性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出来的对社会群体能动性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极权主义模型的解释框架,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社会性力量的新诠释上。
- 佟新沈旭
- 关键词:中国社会文革国家权力社会群体国家领导人极权主义
-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的一种关系的表述
- 中国从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就引出在一个日历年里有两个新年庆典的问题。新的公历元旦与废弃的夏历元旦(春节)一直处在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官方与民间的文化纠葛之中。在学术表述中,元旦和春节总是被看作分开的,甚至对立、冲突...
- 高丙中
- 关键词:过渡礼仪公共文化元旦春节
- 文献传递
- 隔代无仇:布波文化融合的社会基础被引量:1
- 2004年
- 布尔迪厄认为阶级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强化的 ,吉尔茨认为文化是传承的 ,根据这个逻辑 ,两个敌对的阶级和文化是不可能和解的。布鲁克斯提供了一个反例 ,曾经敌对的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如今已经合流为融合了二者特征的布波族 ,并因此构成了对布尔迪厄和吉尔茨命题的挑战。对布、波的分析表明 ,阶级与文化之间相互强化以及文化传承的基础是阶级的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社会基础的阶级之间是无法进行文化与阶级的相互强化和文化传承的 ,布波族之所以融合了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的阶级和文化特征 ,是因为它与后二者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基础 。
- 邱泽奇
- 关键词:文化文化融合社会基础
- 从统一管理到精细治理转型: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 2025年
- 我国已经进入以持续少子化、快速老龄化、日趋高龄化、区域增减分化为特征的人口发展新常态,传统的人口统一管理模式难以为继。为加快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亟待推动人口工作从统一管理转向精细治理。在治理机制上,人口精细治理基于政策创新与评估机制、组织协同与联动机制、社会合作与参与机制、技术支撑与赋能机制,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单元联动、多维度合作、多层次治理的新型机制体系。在治理路径上,人口精细治理依靠细化生育弹性支持、激活存量劳动力、提升健康和教育素质、引导有序流迁、防范人口安全风险等策略组合,精准回应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
- 陆杰华谷俞辰
- 关键词:人口管理
- 适应、依赖与机会结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国企工人被引量:6
- 2005年
-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市场经济的成长,重构了工人行动选择的机会结构,而对机会结构变化的回应及能力,决定了工人在生存竞争中的行动能力。差异性资源赋予工人不同的市场能力,越是拥有市场相容性资源的工人,越是表现出对市场的适应和对集体行动的回避。越是拥有市场排斥性资源的工人,越是表现出对企业的依赖,一旦企业依赖难以为继,若缺失预防性正式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则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较大。
- 刘爱玉
- “至乐无乐”思想与当代经济学中的理性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尝试阐述了《庄子》“至乐无乐”思想中的反思理性 ,并把它和现代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加以比较 ,讨论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 ,在区分超强反思理性和较弱反思理性的基础上 ,探讨了它们和世俗社会中的选择行为之间的冲突和相容性 ,探讨了事后再反思在调节“乐”
- 刘世定
- 《人口研究》发展过程的启示
- 2007年
-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中国计划生育经历了30多年风雨历程,中国人口研究也经历了恢复初创到繁荣的过程。两个过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在这两个过程中,《人口研究》杂志在传播、交流上发挥了的重要作用。恰逢《人口研究》正式创刊30周年,我作为长期从中受益的读者和作者,向《人口研究》杂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 郭志刚
- 关键词: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