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98 被引量:710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晶晶洪岩璧李林艳胡伟唐德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26篇社会学
  • 17篇哲学宗教
  • 17篇文化科学
  • 14篇政治法律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社会
  • 7篇文化
  • 6篇道德
  • 6篇企业
  • 6篇主义
  • 5篇教育
  • 5篇阶层
  • 4篇电商
  • 4篇电子商务
  • 4篇哲学
  • 4篇政府
  • 4篇商务
  • 4篇社会主义
  • 4篇实证
  • 4篇老年
  • 3篇心理
  • 3篇信任
  • 3篇养老
  • 3篇社会学
  • 3篇生产力

机构

  • 95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南京图书馆
  • 1篇深圳市委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 1篇上海开放大学

作者

  • 14篇洪岩璧
  • 6篇周敏倩
  • 5篇龙书芹
  • 4篇张晶晶
  • 4篇鲁品越
  • 3篇张宗庆
  • 3篇郭卫华
  • 3篇胡伟
  • 2篇李林艳
  • 2篇尹莲英
  • 2篇李廉水
  • 2篇张晶
  • 2篇曾迪洋
  • 2篇许建良
  • 1篇唐德才
  • 1篇林伟
  • 1篇陈梦瑶
  • 1篇东宁
  • 1篇孙迎联
  • 1篇王强

传媒

  • 9篇江苏社会科学
  • 5篇浙江学刊
  • 5篇学海
  • 5篇社会学研究
  • 5篇社会发展研究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社会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科学管理研究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江苏经济探讨
  • 2篇学术论坛
  • 2篇社会学评论
  • 2篇中国研究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调研世界
  • 1篇东南文化

年份

  • 8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1997
  • 7篇1996
  • 7篇199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灾后重建中的资源再分配与健康不平等 基于三期汶川地震重建调查被引量:11
2019年
基于2008年至2011年间三期汶川灾区调查数据,本文假定应急救灾、恢复重建和重建结束三个阶段政府的再分配能力存在差异,进而分析这一时段不同职业和教育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首先,在自评健康上,2011年呈现显著的教育梯度,而2008和2009年则无显著的教育差异。其次,在心理健康上,2011年存在显著的教育梯度,2009年存在较弱的教育梯度,2008年未呈现系统性教育梯度。第三,在自评和心理健康上各年份均未呈现系统性的职业阶层梯度。第四,稳健性比较分析表明灾区健康差异模式存在独特性。本文认为,在应急救灾阶段政府再分配能力骤增,提升了弱势阶层的医疗资源可及性,进而降低了阶层健康不平等。但该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重建结束、外部资源减少,不平等会回到常态社会水平。
洪岩璧赵延东
关键词:健康不平等灾后重建心理健康
放大还是缩小:差异化人际信任对雾霾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0
2021年
信任与风险感知的关系研究已成为风险感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已有研究虽然探讨了不同类型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但是缺乏深入探讨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深刻改变人际信任,并形塑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在已有文献基础上,针对雾霾问题提出风险感知维度、人际信任类型,构建差异化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影响机制假设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等方法,验证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际信任分为三类:亲近人信任、周围人信任和陌生人信任。亲近人信任和周围人信任不仅对风险感知产生正向效应,而且通过人际交流对风险感知产生间接效应。陌生人信任会对雾霾风险感知产生负向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差异化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影响的内在机理,更重要的是为构建信任机制和信息机制,引导理性、科学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王晓楠叶茂鑫
关键词:风险感知人际交流人际信任
再分配与幸福感阶层差异的变迁(2005——2013)被引量:30
2017年
本文利用两期CGSS的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2005年和2013年不同社会阶层的幸福感差异,并尝试从国家再分配能力变化的视角探讨其原因。首先,通过年度比较发现,所有职业阶层的主观幸福感皆有提升,但由于测量问题,需谨慎对待这一结论。其次,同一年度内不同职业阶层间的幸福感差异可以被收入变量和教育变量所解释。再次,中下阶层,尤其是农民和无业下岗阶层的幸福感上升幅度远大于中上阶层(管理者和专业人员阶层)。然后,用分层线性模型(HLM)分析发现,这一阶层差异变迁和国家近十年在财政汲取和再分配水平上的提升有关。在2005年较低的宏观税负和再分配水平下,其增长更有利于提升较高收入群体的幸福感,但在2013年较高的水平下,宏观税负和再分配水平的增长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幸福感无差异化影响。这些结果说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再分配力量对人们生活机遇和福祉的影响日益凸显。
洪岩璧
关键词:幸福感阶层宏观税负
“儒学下行”:通向儒学社会学
2019年
在“儒学下行”的思想趋势与社会背景之下,本文尝试提出“儒学社会学”的构想,既是儒学研究的方法革新,又是导向儒学规范性建构的过程策略。儒学社会学的基本理念是从自我思想独白与形上观念缠绕中挣脱,将着力于诠释儒家人物及其经典文本的研究惯式转向关注儒学与社会之间的深层互动,借助社会学方法,重塑儒学范式型构的逻辑.儒学社会学以对“是”的深描为前提,以对“应当”的构建为目的,以进入和参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为旨归,从心灵、自我与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建立一种对话式和开放式的公共儒学。
赵浩
关键词:心灵自我社会
专业课程教学影响力从何而来?——以社会学学科为例
2023年
自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法人机构或社会组织诞生以来,课堂的教学效果或讲授者对学生或听众的学术吸引力就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大学的水准。就专业课程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课程而言,有五大因素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功底扎实,是教师教学影响力形成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为教学影响力的提升插上翅膀;博览群书,是教师巩固教学影响力的基本保证;师生互动,能够建构教学影响力四溢的氛围;出口成章,则是教学影响力油然而生的引信。
胡洁周晓虹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影响力影响因素
试论技术进步对企业家的挑战
1992年
要使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化为第一生产力,离不开人的中介。在这方面,企业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使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试图在科技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从一个侧面阐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困难所在。一、技术进步的机遇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1.技术进步的机遇技术进步的机遇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常规的技术进步机遇和激进的技术进步机遇。
张宗庆
关键词:技术进步商品经济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社会科学企业家
兴趣与成绩:中学生文理倾向的阶层养成被引量:5
2022年
研究使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惯习概念,探讨家庭阶层背景对中学生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影响,并借此透视我国中等教育中的阶层差异固定化状况。基于对全国城市地区初二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学生的文理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其家庭阶层背景和文化资本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在学习兴趣方面,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中学生对文科的兴趣明显高于低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阶层对文科兴趣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起作用;而在理科兴趣上,不同阶层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控制家庭文化资本后可见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对理科兴趣更强。其次,从学习成绩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低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都显著不如较高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再次,作为一种“惯习”的学习兴趣对不同阶层学生的成绩差异有影响,但阶层差异并非主要通过兴趣影响成绩。最后,“家庭藏书量”和“父母教育水平”等文化资本对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阶层差异影响非常显著,而阶层差异也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成绩。这些结果可能喻示着我国中等教育中已出现阶层差异固定化趋势,但阶层间教育获得的不平等仍主要源自物质资源而非内在态度和性情的差异。
赵延东洪岩璧徐笑
关键词:中学生阶层文化资本惯习
兴趣与成绩:中学生文理倾向的阶层养成
2022年
教育在社会地位的代际传承和再生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关于社会阶层差异讨论的核心之一便是教育不平等问题。例如对教育扩张背景下不同阶层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的研究,以及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和阶层差异固化的影响等。阶层差异的固定化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阶层之间流动性降低,阶层地位的继承性增强;二是阶层界限日益封闭,难以逾越,且这种壁垒逐渐内化于个体的认知和能力中,形成布迪厄所说的“惯习”。
赵延东洪岩壁徐笑
关键词:阶层差异教育不平等教育扩张代际传承布迪厄
企业管理者群体组合优化探讨
1995年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十分重要的是要改革企业的治理结构,其中,企业管理者群体组合的优化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一、企业管理者群体组合优化的必要性企业管理者群体组合是指各层次多个管理者个体为完成特定管理目标,形成管理功能,在管理职能、专业知识、智能、年龄、气质等方面比例构成的动态结合体.优化管理者群体组合即是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适应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使管理者群体组合的各方面要素的构成比例及序列合理化,成为具有良好管理功能的系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单个管理者的素质好坏有关,而且更依赖于管理者群体组合的优化.首先,企业管理者群体组合的优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现代企业,特别现代大企业,其内部都有多个管理层次,从公司总部到车间、班组。
周敏倩
关键词:企业管理
多重逻辑、信息模糊与专业性困境:政府购买服务中的医患纠纷调解
2023年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构具备结案率高、时效短、经济成本较低等优势,却也由于专业化逻辑、行政化逻辑和商业化逻辑的共同影响,时常陷入困境。本文发现,医患纠纷调解面临二重信息模糊。一方面,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正式制度规则存在着模糊和不协调之处,导致了脱耦型信息模糊,使得医调委在实践层面产生结构功能分化,嵌入调解过程中的医疗责任险制度也因此产生异变。另一方面,调解服务的不同利益相关方在需求上具有内在冲突,导致了产品型信息模糊,使得政府购买的调解服务倾向于回应技术治理目标,而忽视患者的潜在需求。并且,调解员由此采取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引发了治理困境。这需要我们理顺多重逻辑,通过结构调整、制度建设来发挥调解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专业性。
张晶
关键词:人民调解社会治理政府购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