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92 被引量:490H指数:15
相关作者:丁兆坤许友卿蒋步国吴卫君潘艳云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汕头大学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水生动物
  • 12篇代谢
  • 12篇鱼类
  • 12篇基因
  • 10篇脂肪
  • 9篇免疫
  • 9篇不饱和脂肪
  • 9篇不饱和脂肪酸
  • 8篇多不饱和脂肪...
  • 8篇生长发育
  • 8篇抗氧化
  • 8篇饱和脂肪酸
  • 7篇营养
  • 7篇幼鱼
  • 7篇污染
  • 7篇海洋酸化
  • 6篇氧化酶
  • 6篇抗氧化酶
  • 6篇二十二碳六烯...
  • 6篇二十碳五烯酸

机构

  • 91篇广西大学
  • 8篇广西水产研究...
  • 8篇汕头大学
  • 4篇广西农业职业...
  • 4篇长沙学院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湖南大学
  • 2篇钦州学院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0篇许友卿
  • 69篇丁兆坤
  • 13篇冯健
  • 9篇郑一民
  • 6篇李伟峰
  • 6篇罗波
  • 5篇覃志彪
  • 5篇张海柱
  • 5篇刘永强
  • 4篇王培培
  • 4篇黄金华
  • 4篇陈秀荔
  • 4篇赵华林
  • 3篇庞卫
  • 3篇蒋步国
  • 3篇宁毅
  • 3篇张建社
  • 3篇赵海祥
  • 3篇朱豪磊
  • 3篇钟鸣

传媒

  • 14篇水产科学
  • 7篇海洋与湖沼
  • 6篇饲料工业
  • 6篇2013年全...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5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生物学通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3篇2011年全...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8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6去饱和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8
2008年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s)在维持机体的正常机能、促进生长、发育、繁殖和提高成活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n-6HUFAs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n-3HUFAs,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还能防止动脉粥样化。
许友卿郑一民丁兆坤
关键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去饱和酶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心血管疾病生理作用
军曹鱼△6脂肪酸去饱和酶的cDNA序列克隆与基因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研究海水鱼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s)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的部分cDNA序列。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其他鱼类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序列进行分析,设计了一对用于PCR扩增军曹鱼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保守序列的引物;然后以军曹鱼肝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一段长度为743bp的片段,该片段经纯化后,连接至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与欧洲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x)△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覆盖区同源性为90.4%,该蛋白结构含有2个组氨酸保守区(HDFGH和HFQHH)和2个跨膜结构域,具有典型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特点。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yPCR,RTQ-PCR)检测该基因在军曹鱼幼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现△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军曹鱼脑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再其次是心、肠、脾、肾、鳃;而肌肉和皮肤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在脂肪组织中没有检测到△6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结论为,军曹鱼具有合成HUFAs的关键酶—△6脂肪酸去饱和酶,在其所有组织中以脑之含量最多。
许友卿郑一民丁兆坤
关键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军曹鱼
饥饿对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鱼体脂肪与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禁食试验方法进行了太平洋鲑生长鱼经8—32d饥饿后对其鱼体脂肪与脂肪酸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饥饿期间脂肪是太平洋鲑主要的能量来源,饥饿初期太平洋鲑主要消耗肝脏脂肪作为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低;饥饿中后期主要以消耗肠系膜脂肪和肌肉脂肪作为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能耗逐步增加(P<0.05)。饥饿后,鱼体肝脏、背肌和肠系膜脂肪中大多数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显著性下降(P<0.05),大多数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5)比例显著性上升,表明太平洋鲑饥饿期间主要消耗SFA和MUFA供能,而PUFA多予以保留,较少消耗供能;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比例和DHA/EPA比值均升高显著性上升(P<0.05),表明太平洋鲑在饥饿条件对脂肪中的DHA和EPA,特别是DHA有较强选择性保留能力。鱼体对肝脏、背肌和肠系膜脂肪利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器官中脂肪酸比例不同。鱼体主要利用体内不同组织脂肪中的SFA和MUFA供能,从而节约了机体蛋白质与脂肪中的PUFA以维持重要的生命活动。
陈斌冯健吴彬彭淇
关键词:生理学饥饿脂肪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研究进展(2)被引量:6
2007年
3 EPA和DHA的代谢 3.1 EPA和DHA的分解代谢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多为顺式,需转变为反式构型,才能被β-氧化酶系作用,进一步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需要更多酶的参与才能顺利进行,由于双键的存在,使DHA和EPA比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更难氧化分解。
许友卿张海柱丁兆坤
关键词: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DHAEPA
饥饿对太平洋鲑生长、机体组成及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实验研究了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 spp.)经8—32d饥饿后对其生长、体组成与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90尾初始重约为217g的太平洋鲑鱼放养于0.25m3的水族箱中0—32d,水温为(17.0±2.9)℃。实验分5组,分别为对照组(饥饿0d)、实验1组(饥饿8d)、实验2组(饥饿16d)、实验3组(饥饿24d)、实验4组(饥饿32d)。每组3个平行,每箱6尾鱼。结果表明:饥饿期间,太平洋鲑鱼存活率均为100%,相对体重损失率与饥饿时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86x(R2=0.9177),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肠系膜脂肪是太平洋鲑鱼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其直线回归方程y=-0.0719x±4.11(R2=0.9732);饥饿初期太平洋鲑鱼主要消耗肝脏糖原和脂肪、部分肠系膜脂肪和少许肌肉中脂肪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低;饥饿后期主要以消耗肠系膜脂肪、部分肌肉脂肪和少量蛋白质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高;血浆中脂肪分解酶和白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波动(P<0.05),表明脂肪代谢活跃,免疫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太平洋鲑鱼能够有效地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
罗波冯健蒋步国潘燕云庞卫赵华林
关键词:生理生化饥饿
大豆粕替代鱼粉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8
2011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粕替代鱼粉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平均体重为(5.80±0.17)g的吉富罗非鱼稚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6组饲料按照等氮(33.8%)和等能量(16.50 MJ/kg)原则配制,其中对照组饲料添加20%鱼粉(不含大豆粕),5个试验组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水平依次为20%、40%、60%、80%和100%。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大豆粕替代20%~80%鱼粉的试验组鱼的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接近对照组,当大豆粕替代100%鱼粉时,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下降10%左右,但对照组与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脂肪含量和肠脂指数随着大豆粕替代比例增加而下降,而内脏指数逐步升高,其中大豆粕替代100%鱼粉的试验组的肠脂指数和内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粕替代100%鱼粉的试验组鱼的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钙和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甲状腺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认为,大豆粕在吉富罗非鱼稚鱼实用饲料中可以替代80%的鱼粉;大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和较低的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含量是影响吉富罗非鱼稚鱼生长与饲料效益的主要原因。
赵海祥冯健宁毅潘艳云赵华林
关键词:大豆粕鱼粉吉富罗非鱼
马氏珠母贝及海水珍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人工培育海水珍珠的最常用贝类,目前已在养殖生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综述了我国马氏珠母贝的育种、人工育苗、养殖容量、术前处理、药用和食用价值开发,及其所育海水珍珠的成分分析、育珠技术、价值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海水珍珠产业发展概况,最后指出今后关注和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加深对马氏珠母贝及海水珍珠产业的整体认识。
曹占旺王大鹏甘西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育种药用价值
云斑、泥鳅和瓦氏黄颡鱼的含肉率及营养价值比较研究被引量:39
2010年
研究了3种人工养殖的小型经济鱼类云斑(Ictalurus ncbulos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含肉率和肌肉的熟肉率、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云斑和瓦氏黄颡鱼含肉率分别为(74.48±2.01)%和(73.63±3.27)%,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泥鳅(65.95±1.27)%。泥鳅熟肉率最高为(69.36±2.35)%。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24±0.56)%,明显高于云斑的(15.34±0.44)%和瓦氏黄颡鱼的(14.45±0.24)%。瓦氏黄颡鱼肌肉中脂肪含量最高为(2.4±0.17)%,与云斑(1.22±0.33)%和泥鳅(1.26±0.60)%有显著性差异。云斑、泥鳅和瓦氏黄颡鱼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0.06±0.63)%、(39.79±0.57)%和(40.36±0.52)%。3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F值均在4.90-5.06之间。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29%,泥鳅和瓦氏黄颡鱼鲜味氨基酸大多明显高于云斑。3种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泥鳅和瓦氏黄颡鱼高于云斑。云斑肌肉中廿碳五烯酸(C20:5)为(2.52±0.30)%,显著高于泥鳅(0.16±0.05)%和瓦氏黄颡鱼(0.12±0.04)%(P<0.05),廿二碳六烯酸(C22:6)含量泥鳅最高为(4.62±0.30)%,其次为瓦氏黄颡鱼(2.86±0.32)%,云斑最低为(1.84±0.27)%,三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泥鳅和瓦氏黄颡鱼具有独特风味,3种小型经济鱼类均为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人类食品。
黄钧杨淞覃志彪魏文燕冯健
关键词:肉质含肉率生化成分
维生素D3对鱼类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许友卿丁兆坤
使水产动物调节合成所需的虾青素
2008年
许友卿丁兆坤
关键词:虾青素代谢物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水产动物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