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表面科学与腐蚀工程系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表面科学与腐蚀工程系

作品数:70 被引量:292H指数:9
相关作者:魏忻薛江云王瑛董玉兰余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鞍山钢铁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篇化学工程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冶金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篇合金
  • 10篇电镀
  • 9篇化学镀
  • 9篇不锈
  • 9篇不锈钢
  • 8篇钝化
  • 7篇耐蚀
  • 7篇耐蚀性
  • 6篇镀层
  • 6篇镍磷
  • 5篇钝化膜
  • 5篇镍磷合金
  • 5篇磷合金
  • 5篇金属
  • 5篇管线
  • 4篇点蚀
  • 4篇电化学
  • 4篇阴极
  • 4篇阴极保护
  • 4篇光度

机构

  • 70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北方交通大学
  • 3篇宝山钢铁(集...
  • 2篇鞍山钢铁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化工公司
  • 1篇冶金工业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化...
  • 1篇武汉工学院

作者

  • 17篇孙冬柏
  • 15篇吴荫顺
  • 12篇卢燕平
  • 11篇杨德钧
  • 10篇朱日彰
  • 10篇俞宏英
  • 7篇李晓刚
  • 7篇屈祖玉
  • 6篇曹备
  • 6篇董超芳
  • 5篇吴继勋
  • 5篇魏忻
  • 5篇沈卓身
  • 4篇杨玉国
  • 4篇何业东
  • 4篇谢建辉
  • 4篇丁宝峰
  • 4篇李久青
  • 3篇王瑛
  • 3篇李长荣

传媒

  • 9篇材料保护
  • 7篇腐蚀科学与防...
  • 7篇中国腐蚀与防...
  • 6篇腐蚀与防护
  • 4篇石油化工腐蚀...
  • 3篇电镀与涂饰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材料导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中国腐蚀与防...
  • 2篇2000全国...
  • 1篇电化学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金属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机械强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理化检验(物...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3
  • 12篇2001
  • 15篇2000
  • 16篇1999
  • 7篇1998
  • 8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5篇199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沉积铜钴层状结构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利用双脉冲电位法从简单的镀液中制备Cu-Co层状结构材料,研究了镀液中铜含量、镀液的pH值、电流密度、转速对镀层形貌和铜在铜钴合金层中含量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镀层的形貌、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镀层由纯铜和含有少量铜的铜钴合金层交替组成,其断面结构为层状结构,为了降低铜在铜钴合金层中的含量,可以采取降低镀液中铜含量、降低转速和提高高电位脉冲来实现。
薛江云吴继勋杨德钧
关键词:电沉积层状结构电镀镀合金
Fe-Ni-Cr合金在H_2S/H_2/CO_2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
1997年
研究了铬含量相当、镍含量分别为18wt%和39wt%的两种Fe-Ni-Cr合金在H_2S/H_2/CO_2混合气氛中于600℃的腐蚀动力学和产物层结构。镍含量不同使腐蚀产物结构上有差异:18wt%Ni合金的外腐蚀层为FeS,其下是FeCr_2S_4和Cr_3S_4;而39wt%Ni合金的腐蚀产物外层是疏松多孔、呈黑色粉状的(Ni,Fe)S,其下也是FeCr_2S_4与Cr_3S_4。低含镍合金的腐蚀遵从抛物线规律,高含镍合金的动力学曲线不规则;前者受硫分压的影响不大,而后者的腐蚀增重随硫分压的升高而上升。含镍高的合金腐蚀增重低于含镍低的合金。
李陵川朱日彰
关键词:高温
改性低铬钝化膜耐蚀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由于常规低铬钝化膜的耐蚀性不能达到中性盐雾试验的标准 ,采用在低铬钝化液中添加金属钛 (IV)对低铬钝化膜进行改性。利用SEM、XPS等方法研究了所得钝化膜的形貌、组成及结构 ,并通过极化电阻的测量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发现 :钛 (IV)的加入能明显提高钝化膜的耐蚀性 ,这是由于钝化膜中形成二氧化钛和硫酸氧钛 ,它们掺杂在钝化膜及其腐蚀产物中 ,有效抑制了锌镀层的腐蚀。
卢燕平屈祖玉梅淑文邱明煊
关键词:钝化膜低铬改性耐蚀性电镀镀铬
电脉冲空化参数对镍磷超细合金粉体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电脉冲空化成功制备出超细镍磷合金粉体材料.研究了脉冲能量、反应温度和电极间距等工艺因素对镍磷合金粉体尺寸、形貌及收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镍磷合金粉体粒径可控制在80~500 nm范围内.反应初期,反应形核受脉冲能量(电压和脉冲次数)的控制,镍磷合金粉体颗粒数随脉冲放电能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脉冲空化导致镍磷合金粉体的反应被激活,溶液中镍磷粉体可自发形核、生长,直至反应完成.镍磷合金粉体颗粒尺寸受形核及长大过程的共同影响.通常,随脉冲电压和脉冲次数的增加、电极间距的减小、反应温度的降低和反应时间的缩短而非线性减小.
王瑛俞宏英杨昊孙冬柏
关键词:电脉冲镍磷合金
管线钢在Na<,2>CO<,3>+NaHCO<,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的SCC敏感性研究
该文研究了常用管线钢10<'#>钢和API-X60钢在1mol/LNa<,2>CO<,3>+0.5mol/L NaHCO<,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SCC敏感性。10<'#>钢和X60钢在75℃的0.5mol/L Na<...
丁宝峰曹备吴荫顺赵永成
关键词:管线钢电化学行为SCC敏感性
文献传递
氯化物浓度及pH值对ICr13不锈钢微动腐蚀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利用自制的微动腐蚀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NaCl溶液和 3.5%NaCl溶液中不同的 pH值对 ICr13不锈钢微动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动腐蚀失重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pH值的升高而下降;NaCl的浓度(0~12)%及pH值(4~14)对微动腐蚀失重量的影响遵循不同的指数规律,影响大小的绝对值都在同一数量级,但影响方向相反;NaOH对NaCl溶液中的微动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志刚李久青吴荫顺
关键词:微动腐蚀PH值不锈钢氯化物
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被引量:11
2000年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 Cr P合金镀层在 3 .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 .结果表明Ni Cr P镀层与Ni P镀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形状相似 ,自腐蚀电位正移 1 50mV以上 ,自腐蚀电流降低近 3倍 ,在钝化区的阳极电流降低约1个数量级 。
杨玉国孙冬柏杨德钧
关键词:化学镀耐蚀性氯化钠溶液
医用317L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电化学评定方法研究
研究了不同钝化状态的医用317L不锈钢在几种待选检测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0.9℅NaCl溶液(37℃)和2℅NaCl溶液(30℃)两种检测介质可以较好地区分和评价317L不锈钢的钝化状态。提出了在0.9℅NaC...
张琳丁宝峰吴荫顺
关键词:钝化点蚀电位
用神经网络算法分析环烷酸的腐蚀行为被引量:14
2001年
利用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 ,对炼油过程中的环烷酸腐蚀进行分析建模 ,综合考虑温度、环烷酸浓度和流速、材质和环烷酸腐蚀速度之间的关系 ,为准确的数学建模、准确的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相应专家系统的研制开拓了新的思路 ,也是神经网络分析在腐蚀研究中应用的一个尝试 .
李晓刚付冬梅董超芳金鹰
关键词:神经网络环烷酸炼油
循环氢压缩机组主汽轮机轴失效分析
2001年
通过硬度检测、金相检验、宏观及微观断口分析 ,结合力学分析证实了汽轮机轴失效是由于轴肩变径处加工刀痕导致应力集中 ,造成多条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及最终的断裂 ,提出了防止汽轮机轴疲劳断裂的措施 .
董超芳李晓刚陈华杨力王汉军
关键词:汽轮机轴应力集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