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

作品数:74 被引量:136H指数:6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污染
  • 6篇气候
  • 5篇青藏高原
  • 5篇PM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土壤
  • 4篇气溶胶
  • 4篇污染特征
  • 3篇水溶性离子
  • 3篇水质
  • 3篇青藏
  • 3篇流域
  • 3篇抗菌
  • 3篇矿床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催化
  • 2篇地貌
  • 2篇地下水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机构

  • 73篇西安地球环境...
  • 5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长安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延安大学
  • 2篇中国飞行试验...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黄宇
  • 5篇常宏
  • 5篇常宏
  • 5篇陈怡平
  • 5篇李乐意
  • 4篇张婷
  • 4篇李建军
  • 3篇牛振川
  • 3篇王凯博
  • 3篇熊晓虎
  • 3篇刘随心
  • 3篇江彪
  • 2篇程鹏
  • 2篇陈宁
  • 2篇付云翀
  • 2篇王森
  • 2篇贺茂勇
  • 2篇朱崇抒
  • 2篇黄凡
  • 2篇赵国庆

传媒

  • 11篇地球环境学报
  • 4篇环境化学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铸造技术

年份

  • 4篇2024
  • 21篇2023
  • 20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1篇2019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宝鸡市冬季PM2.5中元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12
2020年
为了研究宝鸡市冬季PM2.5颗粒物中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健康风险,于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1月31日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RF)对Ca、K、Fe、Al、Na、Mg、Zn、Ti、Mn、Pb、Cu、Ba、Cr、V、Sc、Ni、Se和Co等18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宝鸡市冬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95.5μg·m^-3,陈仓区环境保护局、宝鸡文理学院和监测站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7.0、86.5和93.0μg·m-3,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运用富集因子法和聚类分析法探究各元素来源,富集因子显示Zn和Pb的富集因子>100,主要来自人为源;Ca、Fe、Na、Mg、Mn、Ba、V和Sc的富集因子<10,主要来源于自然源;Cu富集因子介于10~100,受人为源和自然源共同作用;聚类分析显示K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燃烧;Al、Fe和Ca主要来自于扬尘源;Zn、Pb、Mn、Cu、Ti、Cr、Ni和Co主要来自于燃煤源、交通源和工业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致癌及非致癌风险在不同群体中均表现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Pb、V、Ba、Mn、Zn、Ni、Cr、Co和Cu的非致癌风险均<1,对人体非致癌风险较小;Cr的致癌风险在儿童群体中介于10-^6~10-^4之间,对儿童健康有潜在致癌风险。
周变红王锦曹夏张容端刘雅雯许东东
关键词:PM2.5聚类分析
一种便携式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集成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集成采样装置,包括装置DNPH采样装置车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装置;DNPH采样装置车包括箱体,箱体内侧背板上安装有可移动插排,箱体顶部设置有能够开合的上盖,箱体的左右两端面上开设...
张艺凡刘亚莉操玥林敬淇李璐姜映坤
内蒙古赤峰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金属沉淀机制探讨被引量:10
2019年
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热液型银矿床,也是目前亚洲最大银矿。该矿床热液作用可划分为Ⅰ、Ⅱ两期,第Ⅰ期又可划分三个成矿阶段,依次为成矿阶段(Ⅰ-1)(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石英组合,分布在北西走向矿脉)→成矿阶段(Ⅰ-2)(主要为方铅矿+银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组合,分布在北北东走向矿脉)→成矿阶段(Ⅰ-3)(含金石英+方解石脉组合,分布在近东西走向矿脉)。第Ⅱ期为胶结硫化物脉的无矿石英脉,主要是石英+少量方解石组合。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以L型和V型为主,总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阶段(Ⅰ-1)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1℃~280℃之间,平均228℃,盐度介于0.53%~12.73%(NaCleqv)之间,平均3.48%(NaCleqv);成矿阶段(Ⅰ-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9.3℃~258.0℃之间,平均193.3℃,盐度介于0.18%~22.38%(NaCleqv)之间,平均4.20%(NaCleqv);第Ⅱ期热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38.7℃~362.9℃之间,平均275.9℃,盐度介于0.35%~2.24%(NaCleqv)之间,平均1.05%(NaCleqv)。方解石δ13C介于-11‰^-7.4‰,δ18OSMOW介于1‰~4.5‰;石英和方解石δDH2O变化于-145‰^-65‰,δ18OH2O变化于-12.5‰~4.6‰,表明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来源;金属硫化物40Ar/36Ar值介于294.75~303.92,3He/4He值介于0.25~0.81Ra,显示壳源流体特征。双尖子山矿床成矿流体具有脉冲式活动、多阶段演化和多来源特点,成矿流体具有从相对的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规律。岩浆水与循环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可能是本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双尖子山矿床属于与壳源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江彪张通陈毓川黄凡武广孙洪军李治远李雪娇闫洁
关键词:流体来源热液矿床
宝鸡市春季PM_(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大气重金属分析仪(Amms-100)获取宝鸡市高新区2020年3月1日-4月24日PM_(2.5)中金属元素的逐时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PM_(2.5)及其金属元素的日变化特征,并运用富集因子和正矩阵因子分解法探讨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高新区春季PM_(2.5)质量浓度为(51.5±25.2)μg/m^(3);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μg/m^(3),约占PM_(2.5)的8.9%。日变化中,K、Al、Fe、Ca和Ba呈"双峰"分布;Zn、Pb和Co呈"单峰"变化。富集因子分析显示,Zn和Pb的EF值>40,主要来自人为源;Ca、Fe和V的EF值<1,主要来自于地壳;Cr、Cu、Mn和Ba的EF在2~5之间分布,受自然和人为两大来源共同作用。源解析结果表明,春季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扬尘源(44.3%)、交通源(26.5%)、工业源(20.9%)和燃烧源(8.3%)。
周变红王锦曹夏许东东冯瞧刘文霞杨震龙王勇李建军
关键词:金属元素
烟花爆竹燃放事件对宝鸡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健康风险评估
2023年
基于宝鸡市2020年春节期间高时间分辨率大气颗粒物及主要化学组分数据(包括PM_(10)、PM_(2.5)、水溶性离子和重金属元素等),针对燃放烟花爆竹对关键污染组分的影响及重金属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期和非燃放期PM_(2.5)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68.6μg·m^(−3)和125.4μg·m^(−3).其中浓度升高较为明显(增长倍数>1)的组分为Mg^(2+)、Ba、K和K^(+),从非燃放期的71.1、16.7、980.0 ng·m^(−3)和1.26μg·m^(−3),升高至609.0、140.7、2907.6 ng·m^(−3)和2.61μg·m^(−3).相较于非燃放期,燃放烟花爆竹期间SO_(2)和NO_(2)二次无机转化提高,酸性离子SO_(4)^(2−)和NO_(3)^(−)含量更为丰富;二次无机离子在细颗粒物中的占比由非燃放期39.7%增高至燃放期45.0%.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Al、Mg^(2+)、K^(+)、K和Ba等组分燃放期相关性明显升高,但是有一部分组分(如Sb、Ca、As等)相关性却降低,这归因于烟花添加物质不同.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发现重金属非致癌风险呈现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风险值均小于1,说明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而重金属致癌风险呈现: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多种重金属元素暴露的致癌风险在10^(−6)—10^(−4)之间,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烟花爆竹燃放不仅会引起空气质量恶化,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烟花爆竹禁燃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王璐瑶何婧张婷刘随心刘随心操玥杨雪玲李焕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安大气重污染过程案例分析
2023年
基于大气污染六要素(PM_(2.5)、PM10、SO_(2)、NO_(2)、CO和O_(3))、PM_(2.5)化学组分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大气再分析数据,采用物质平衡和硫/氮氧化速率(SOR/NOR)等方法对2019年1月西安市一次重污染事件过程和成因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将该次污染过程划分为累积阶段(P1)、维持阶段(P2)和消散阶段(P3),本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是由于不利天气形势叠加反馈效应造成的,P1和P2阶段西安在500hPa都受平直西风气流影响,海平面气压为均压场,等压线稀疏,天气形势稳定,且925hPa以偏东风为主,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地基微波辐射计可辅助反映气象条件与重污染间的反馈机制,其反演的水汽密度和逆温均与PM_(2.5)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38.反馈机制主要表现为: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辐射冷却效应使地面降温,进而导致或加强逆温,混合层高度降低,水汽积聚,高湿条件通过加速二次转化和促进气溶胶吸湿增长使污染进一步维持,因此P2阶段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NH_(4)^(+),SNA)和"其他"组分对PM_(2.5)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43.2%和23.1%,且SOR、NOR和消光系数均在P2阶段达到峰值.NH4NO_(3)、有机物(OM)、(NH4)2SO4和元素碳(EC)对消光系数的总贡献率超过85%,但各组分占比排序在每个阶段略有不同.
王楠高宇星屈垚曲静师菊莲时迎强周岳朱崇抒
关键词:重污染化学组分
青藏高原中北部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演化及其对构造和气候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古纬度演化可以为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化以及构造变形过程等提供宏观的构造位置背景。加强青藏高原中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的古纬度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构造抬升过程历史以及机制、阐明东亚季风起源和演化与高原隆升变形的耦合关系、探讨可可西里盆地晚始新世孢粉所指示的干旱气候的动力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等选取青藏高原腹地研究相对薄弱的可可西里盆地的一个次级沱沱河盆地(TTHC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古地磁研究,重建其在新生代的古纬度演化历史。岩石磁学研究表明TTHC剖面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但以赤铁矿为主。与同期(约35 Ma)欧亚极期望磁倾角以及研究区西边乌兰乌拉湖地区的火山岩磁倾角对比,TTHC剖面所记录的磁倾角存在明显的浅化现象,经E/I方法校正后,得到在约35 Ma的古地磁方向为Dec=358.5°,Inc=44.4°,a95=5.7°。综合已发表的贡觉盆地、改则盆地、尼玛盆地、囊谦盆地、下拉秀盆地和乌兰乌拉湖火山岩等古纬度数据以及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到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演化历史(以TTHC剖面坐标为参考点),沱沱河盆地在约35 Ma古纬度为26.1°N,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气候带内,可以解释孢粉和岩性所指示的暖干气候。在约24 Ma沱沱河盆地到达现在的纬度位置,盆地上地壳缩短在约24 Ma减小或者停止。
李乐意常宏常宏
关键词: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气候地壳缩短
延安市新造耕地马铃薯种植潜力初探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评估延安新造耕地马铃薯种植潜力,初步研究了栽培品种(克新1号、NK001、陇薯7号和青薯9号)、栽培方式(起垄和平作)和增施有机肥等对马铃薯地上、根系生物量和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施用充足情况下,起垄和增施有机肥对新造耕地马铃薯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块茎产量和块茎生产效率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在相同施肥和栽培条件下,栽培品种对新造耕地马铃薯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块茎产量和块茎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陇薯7号和青薯9号较当地传统品种克新1号具有显著高的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并且陇薯7号块茎产量较克新1号增加51.5%,在延安新造耕地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
王凯博张永旺郑太波李媛孙琦魏蓉陈怡平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产量生物量
基于机器学习的浐灞河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西安市浐灞河水资源丰富,但受周边市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开发的影响,水质较差。近年政府对浐灞河进行了重点治理,为观测其治理效果,以浐灞河下游河段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首先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研究区河段水体,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NN)与随机森林法(RF)构建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水质参数反演模型,获取了整个水域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ANN反演结果整体优于RF,ANN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在该地区有良好的适用性,且精度满足模拟要求;研究区TN和COD_(Mn)浓度值整体上分布较为均匀且波动较小,部分区域出现高值,同时TN与COD_(Mn)也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与沿岸和上游的人类活动有关。
王喆连炎清李晓娜王璇方焱徐新涵
关键词:水质参数遥感反演人工神经网络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21年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和重点,它是解决地球深部动力学、地貌地形演化和气候变化等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一个关键突破口。目前以古生物和氧同位素为代表的各种古高度计被用来重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古高度历史,但是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关于青藏高原何时隆升到现在的海拔高度存在晚上新世、晚中新世和始新世等不同认识。因为古高度结果的差异,所以对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构造隆升过程和动力机制也存在大的争议。本文首先详细的阐述了部分古高度计的应用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收集总结了77条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的成果,梳理了目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高原古高度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即地层年代学、氧同位素和古生物古高度计结果的协调、"以点带面"、区域研究程度差异较大、替代性指标的多解性、古纬度影响、地质时期温度递减率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特点和问题。最后就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指出在恢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时所需要完善和注意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地层年代学的可靠性。
李乐意常宏常宏常宏沈俊杰秦秀玲权春艳常小红
关键词: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年代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