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作品数:1,623 被引量:15,164H指数:58
相关作者:王宗培李勇刘昭和张荣岭韩明武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1篇期刊文章
  • 23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5篇电气工程
  • 30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6篇电子电信
  • 48篇理学
  • 44篇机械工程
  • 26篇文化科学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经济管理
  • 1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建筑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水利工程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矿业工程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07篇电力
  • 238篇电力系统
  • 204篇电机
  • 117篇电网
  • 105篇永磁
  • 98篇电动机
  • 94篇电压
  • 86篇永磁同步
  • 85篇功率
  • 76篇变换器
  • 66篇逆变
  • 62篇逆变器
  • 60篇网络
  • 60篇无功
  • 60篇仿真
  • 59篇发电
  • 58篇谐波
  • 58篇控制器
  • 54篇配电
  • 44篇暂态

机构

  • 1,618篇哈尔滨工业大...
  • 34篇昆明理工大学
  • 3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5篇华北电力大学
  • 19篇哈尔滨工程大...
  • 17篇清华大学
  • 14篇东北电力学院
  • 14篇郑州大学
  • 14篇学研究院
  • 11篇国家电网公司
  • 7篇大连海事大学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大连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云南电网公司

作者

  • 240篇徐殿国
  • 123篇柳焯
  • 103篇郭志忠
  • 91篇陈学允
  • 81篇于继来
  • 68篇孙力
  • 66篇冯勇
  • 64篇佟为明
  • 48篇纪延超
  • 44篇杨明
  • 44篇邹继斌
  • 43篇张晓华
  • 41篇束洪春
  • 34篇李勇
  • 31篇安群涛
  • 31篇程树康
  • 30篇胡建辉
  • 29篇吴凤江
  • 29篇陈希有
  • 26篇王卫

传媒

  • 146篇中国电机工程...
  • 114篇电力系统自动...
  • 113篇哈尔滨工业大...
  • 57篇电机与控制学...
  • 57篇电力自动化设...
  • 55篇电工技术学报
  • 54篇继电器
  • 50篇电网技术
  • 45篇微电机
  • 42篇电气电子教学...
  • 31篇电子器件
  • 21篇控制工程
  • 20篇控制与决策
  • 18篇哈尔滨理工大...
  • 18篇中国电力
  • 17篇低压电器
  • 17篇伺服控制
  • 15篇电力系统及其...
  • 14篇高电压技术
  • 14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13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37篇2016
  • 36篇2015
  • 20篇2014
  • 42篇2013
  • 38篇2012
  • 82篇2011
  • 83篇2010
  • 103篇2009
  • 120篇2008
  • 141篇2007
  • 134篇2006
  • 98篇2005
  • 89篇2004
1,6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本硕EDA/SOPC系列课程建设被引量:6
2007年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电子技术先进的设计方法,是现代电子设计工程师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为使我校EDA/SOPC课程建设跟上科技的发展,本课题从EDA创新实验基地的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地开展了EDA/SOPC系列课程建设。提出了本硕一体化建设模式:包括教学内容互相渗透、教师队伍一体化、实验平台共享等,已收到很好的建设效果。
杨春玲朱敏蔡惟铮
关键词:EDA技术片上可编程系统师资队伍
异步电动机短路反馈电流衰减时间常数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在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突然短路时 ,每个转子绕组都会产生直流电流 ,同时在定子绕组中感应出短路电流的交流分量称之为异步电动机的短路反馈电流。该电流的特点是按照转子绕组的时间常数衰减到零。不同类型、不同的转子结构 ,其短路反馈电流衰减的时间常数是不一样的。
李晓明李晓霞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短路反馈电流时间常数定子绕组
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1
2001年
研究了用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对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用神经网络辨识器来逼近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并在线修改控制参数。实验及分析表明 ,适当的选择网络参数 ,经过充分的离线训练 ,该控制器可以进行在线的自适应控制 ,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有明显提高 ,且在环境参数变化时 ,控制器具有在线自学习和自整定参数的能力。
朱春波包钢程树康王祖温
关键词:气动伺服系统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比例阀控制方法
直接功率和转矩一体化控制的能量回馈变频器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双PWM型能量回馈变频器基于开关表控制的磁链和转矩脉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功率和转矩一体化控制方案。为满足网侧单位功率因数和负载侧转矩、磁链脉动小等要求,根据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和PWM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的数学模型,提出整流器基于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双闭环PI控制方案和逆变器基于转矩、磁链的双闭环PI控制方案。通过引入功率前馈环节,实现PWM整流与逆变的一体化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在直流母线电容容量减小的情况下,系统输入输出功率匹配仍然良好,验证一体化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张华强孟凡华梁志平
关键词:功率前馈一体化控制
智能住宅家庭设施控制与管理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智能住宅家庭设施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是为住宅建设产业开发智能化产品 .该项研究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基于LonWorks技术研制家庭智能控制装置 ,二是应用Delphi技术研究家用电脑管理软件 .其中家庭智能控制装置可实现对住宅设施监控、住宅三表远传计费、家用保安三防功能 ,装置为LON总线的一个节点 ,整个小区可组成LON总线网 ;家用电脑管理软件为家庭提供多种服务信息及事务管理手段 ,并且家用电脑通过DDE技术与家用控制装置进行数据交换 ,可用家用电脑管理家庭控制装置 .该项研究具有功能集成、网络集成、管理集成的特点 ,适于住宅建设小区化、智能化的需要 .
齐维贵朱学莉喻言邵仙鹤
关键词:智能住宅LONWORKSDELPHI控制装置家用电脑
二级倒立摆的递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被引量:20
2002年
为了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比较适合于控制快速、多变量、强非线性、绝对不稳定系统,可以克服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多变量系统时的规则组合爆炸问题,本文提出用递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二级倒立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变量输入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规则数,有利于利用专家的控制经验初始化网络参数,从而有利于下一步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线性最优控制相比,本文方法的控制效果好、鲁棒性强。
杨振强程树康朴营国
关键词:二级倒立摆递阶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控制
机器人一体化关节驱动系统被引量:2
2004年
为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其各个关节的驱动系统性能的提高成为关键。随着控制理论的提高和伺服技术的进步,永磁同步电机的伺服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广泛。由交流伺服系统直接驱动的机器人关节一体化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详述了高性能的机器人一体化关节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王宏徐殿国史敬灼
关键词:机器人交流伺服系统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脉宽调制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仿真软件开发被引量:4
2007年
针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复杂环境,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计算机仿真系统,给出了动态模型和噪声的仿真算法,以及具体应用的示例。通过改变传输线、负载模拟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参数,可以观察载波通信信号在不同信道阻抗特性、衰减特性和噪声特性下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同调制方式所引起的底层信号波形畸变和上层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为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刘思久赵岩岩
关键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仿真
小波熵及小波变换的短期负荷预报被引量:2
2007年
基于小波分解理论,借助db8小波函数,对历史数据进行尺度为3的静态离散小波变换,并将小波熵引入到电力负荷预报工作中,用于处理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选取一定小波熵阈值,识别出历史数据中的非正常数据,可以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对于各个分解尺度的小波系数分别进行预测,通过小波重构,得到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较高预测精确度及适应性.
刘瑞叶龙志刚
关键词:小波短期负荷预测电力系统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速度调节器抗饱和补偿器设计被引量:13
2011年
针对永磁同步伺服系统速度调节器积分饱和问题,按照反计算思想,提出一种新型的AW设计方法。该AW方法可根据PI调节器输入输出状态确定反计算支路的增益,为其提供一套整定原则。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传统反计算AW与该新型AW设计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新型AW设计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在保证系统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新型AW设计的PI调节器能有效降低系统动态响应的超调,特别是在大范围变化时,可综合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杨明李钊胡浩徐殿国
关键词:ANTI-WINDUP永磁同步电机PI控制器
共1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