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

作品数:35 被引量:12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宇峰赵亦凡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6篇涡轮
  • 10篇气动
  • 8篇附面层
  • 7篇压气机
  • 7篇附面层抽吸
  • 6篇叶栅
  • 6篇仿真
  • 5篇数值仿真
  • 4篇动叶
  • 4篇气动设计
  • 4篇燃气涡轮
  • 4篇涡轮动叶
  • 4篇流场
  • 4篇航空发动机
  • 3篇轴流
  • 3篇轴流压气机
  • 3篇尾缘
  • 3篇吸附式
  • 3篇流场结构
  • 3篇冷却技术

机构

  • 35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船舶重工...
  • 2篇哈尔滨船舶锅...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杭州汽轮动力...

作者

  • 30篇王松涛
  • 10篇王仲奇
  • 6篇刘勋
  • 6篇温风波
  • 6篇丁骏
  • 6篇冯国泰
  • 6篇张龙新
  • 5篇王宇峰
  • 5篇陈绍文
  • 4篇罗磊
  • 4篇杜鑫
  • 4篇周逊
  • 4篇黄家骅
  • 3篇胡应交
  • 3篇韩俊
  • 3篇蔡乐
  • 3篇王龙飞
  • 2篇卢少鹏
  • 2篇徐皓
  • 1篇于达仁

传媒

  • 8篇工程热物理学...
  • 8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汽轮机技术
  • 3篇推进技术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节能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2013年动...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涡轮效率改变对发动机加速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采用零维闭环数值仿真平台,对某型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进行启动加速过程的零维闭环仿真,通过选择三种不同的调节方式,研究了涡轮效率的改变对发动机的转速、推力和耗油率等发动机特性的影响,其中某些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黄家骅冯国泰牛军于达仁
关键词:涡轮喷气发动机数值仿真涡轮效率闭环控制
小高径比扰流柱冷却通道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轮叶片尾缘处圆形小高径比扰流柱冷却通道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进口雷诺数和扰流柱间距对冷却通道换热和流动特性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进口雷诺数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冷却通道端壁的换热性能,但这种改善能力随着进口雷诺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同时降低冷却通道的压力损失系数.在两种扰流柱间距中,流向间距是影响端壁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流向间距的减小,冷却通道换热性能逐渐变好,压力损失系数降低;横向间距是影响冷却通道流动损失的主要因素,两者大小成反比关系.在通道计算中,扰流柱平均换热性能约是端壁平均换热性能的1.8倍,端壁换热权重约是换热面积比0.824倍,同时该权重几乎不受进口雷诺数的影响.
王龙飞王松涛卢少鹏罗磊温风波
关键词:燃气涡轮
一种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及其验证被引量:2
2014年
结合附面层抽吸技术提出了一种高负荷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高负荷设计前提下,为避免在转动部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所带来的诸如强度等问题,利用基于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的低反动度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提升动叶出口轴向速度以确保动叶效率,附面层抽吸只在静叶中进行.利用该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进行了一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验证.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第一列转子与第二列转子叶尖切线速度分别为370m/s与350m/s的前提下,实现了总压比为5.85,效率为88%的两级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
胡应交王松涛
关键词:对转压气机附面层抽吸气动设计
抽吸布局对弯曲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充分发挥附面层抽吸对叶栅流动的控制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将两种典型的附面层抽吸槽布局与不同弯曲叶片相结合以研究复杂三维气动布局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全叶高的吸力面抽吸能有效抑制吸力面中部的附面层发展,对降低叶栅主流损失最为有效;结合一定的叶片正弯曲,在叶片吸力面吸除进口流量2.27%的流体,最优的弯曲吸附式叶栅能将主流损失下降37.35%;但吸力面抽吸对角区分离的控制作用有限,裕度并未得到有效拓宽。紧贴于吸力面的端壁抽吸能有效吸除端区的低能流体,通过对角区分离的针对性控制,有效拓宽叶栅的工作范围;结合较小的叶片弯曲,仅在端区吸除进口流量1.48%的流体,便可将叶片的有效正攻角提高129.7%。
丁骏王松涛王松涛徐皓徐皓
关键词:轴流压气机数值仿真
定常抽吸与非定常脉动抽吸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提出一种新的非定常流动控制技术——非定常脉动抽吸,并将其应用到某高负荷压气机中,以达到控制流动分离的目的.在时均抽吸量ms=0. 4%和ms=0. 53%时,相比定常抽吸,在一个给定的激励频率范围内,非定常脉动抽吸在降低总压损失系数方面均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且分别存在一个最佳的激励频率,使得总压损失减小分别达9. 4%和14. 2%.在相同时均抽吸量下,非定常脉动抽吸控制流动分离的效果明显优于定常抽吸,其中,在时均抽吸量ms=0. 29%时,非定常脉动抽吸相比定常抽吸损失减小了11. 6%.
张洪鑫陈绍文王松涛王仲奇
关键词:激励频率
多级低反力度静子吸附式压气机气动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介绍了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的应用背景,并基于两种低反力度压气机设计理念初步设计了一台三级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整机通流效率不低于86%的条件下,多级吸附式压气机实现了6的总压比,进一步验证了低反力度设计理念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详细分析设计点处一维、S2气动参数分布以及三维流场细节并兼顾抽吸方案的复杂程度,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龙新杜鑫胡应交丁骏王松涛陈绍文
关键词:附面层抽吸
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多截面叶型优化设计被引量:5
2017年
出于对叶型沿叶高方向的不同以及不同叶高处气动边界的不同两方面考虑,开发了一套叶片多截面叶型优化的设计流程.以单级高负荷压气机的进口导叶和大折转角静叶为优化对象,以多截面关联的性能参数为优化目标,采用考虑附面层转捩的MISES计算程序对叶型气动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遗传算法对叶片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有效工作范围内,各截面叶型经优化后,前部负荷提高,中部及后部负荷降低,性能得到一定提升.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无大尺度二次流动的条件下,多截面叶型优化方法对提升叶片性能切实可行.
丁骏王松涛刘勋徐皓王仲奇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优化设计
考虑冷气的某对转涡轮设计简述与流场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进一步缩减涡轮轴向尺寸,提升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在考虑冷气的影响下,将某型高负荷1+1对转涡轮改型为1+1/2对转涡轮,并对其内部流场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涡轮相比,改型设计在叶片数大幅减少的前提下,效率略有提高且保证了原有的做功量基本不变。此外,对于此类涡轮设计,需考虑大冷气量下通流设计及叶片匹配、高出口马赫数叶型尾缘激波控制、高来流马赫数叶型设计以及高负荷涡轮叶片通道中通道涡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等问题。
王宇峰温风波王松涛周逊刘勋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气冷涡轮激波
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第一部分:设计流程与参数化设计方法
涡轮叶片冷却结构设计是涡轮气动传热设计中的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本文基于冷却结构参数化设计、传统的管网计算方法与新兴的气热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一套涡轮冷却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写了相关的设计程序与计算程序.参数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燃气涡轮冷却技术参数化管网计算气热耦合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采用复杂三维气动布局的高负荷压气机气动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数值模拟,采用融合多种流动控制手段的三维气动布局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对单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压气机设计角度出发,采用复杂的三维气动布局设计方法,设计所得的压气机性能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将压气机内的设计矛盾重新分配,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流动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压气机在设计点的气动性能,并明显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
丁骏王松涛刘勋王仲奇
关键词:数值仿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