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作品数:5,064 被引量:8,838H指数:29
相关作者:丁浩韩直蒋树屏李科柴贺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95篇期刊文章
  • 1,708篇专利
  • 545篇会议论文
  • 71篇科技成果
  • 44篇标准

领域

  • 2,89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068篇建筑科学
  • 16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4篇天文地球
  • 57篇经济管理
  • 31篇机械工程
  • 27篇电子电信
  • 25篇电气工程
  • 25篇文化科学
  • 25篇理学
  • 24篇化学工程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水利工程
  • 12篇矿业工程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社会学
  • 8篇医药卫生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61篇隧道
  • 1,113篇公路
  • 547篇公路隧道
  • 402篇桥梁
  • 341篇沥青
  • 332篇高速公路
  • 314篇路面
  • 248篇照明
  • 188篇应力
  • 160篇混凝土
  • 156篇边坡
  • 145篇隧道照明
  • 145篇混合料
  • 130篇路工
  • 115篇预应力
  • 113篇大桥
  • 109篇桥面
  • 108篇沥青混合
  • 107篇沥青混合料
  • 97篇桥墩

机构

  • 4,963篇重庆交通科研...
  • 66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41篇重庆大学
  • 44篇重庆交通科研...
  • 43篇西南交通大学
  • 43篇同济大学
  • 36篇长安大学
  • 30篇广西新发展交...
  • 27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招商局公路信...
  • 20篇招商局重庆公...
  • 19篇重庆三峰环境...
  • 18篇招商局生态环...
  • 17篇招商局公路网...
  • 15篇东南大学
  • 15篇重庆市城市建...
  • 15篇重庆云途交通...
  • 1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4篇学研究院
  • 1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10篇丁浩
  • 245篇李科
  • 205篇耿波
  • 204篇王少飞
  • 187篇韩直
  • 159篇陈建忠
  • 153篇王火明
  • 150篇吴梦军
  • 146篇阎宗岭
  • 134篇胡学兵
  • 117篇涂耘
  • 117篇郭鸿雁
  • 110篇陈飞
  • 109篇陈晓利
  • 108篇唐光武
  • 103篇张琦
  • 102篇蒋树屏
  • 99篇张东长
  • 98篇黄河
  • 96篇李文锋

传媒

  • 932篇公路交通技术
  • 79篇公路
  • 78篇公路隧道
  • 69篇重庆交通大学...
  • 64篇地下空间与工...
  • 38篇隧道建设(中...
  • 31篇现代隧道技术
  • 31篇中国交通信息...
  • 30篇中国公路
  • 28篇公路与汽运
  • 27篇中外公路
  • 26篇照明工程学报
  • 25篇交通世界
  • 25篇华东公路
  • 24篇公路交通科技
  • 22篇交通标准化
  • 2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9篇城市道桥与防...
  • 18篇中国公路学报
  • 16篇岩土锚固工程

年份

  • 25篇2024
  • 387篇2023
  • 324篇2022
  • 359篇2021
  • 342篇2020
  • 374篇2019
  • 368篇2018
  • 379篇2017
  • 405篇2016
  • 365篇2015
  • 262篇2014
  • 332篇2013
  • 330篇2012
  • 291篇2011
  • 261篇2010
  • 15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5,0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隧道洞门铭牌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洞门铭牌安装支架,包括:底座,顶部外侧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内侧底部与底座顶面之间安装有多个铰接座;旋转板,一端与铰接座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U型槽;及安装组件,包括U型卡扣、螺杆和标识板,螺杆可活...
熊潇唐瑶刘星唐正伟王欣兰洲朱懿
隧道内壁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内壁结构,隧道内壁岩石层内表面喷射有混凝土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的内表面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喷射成型的排水层(2)、喷射成型的防水层(3)和二衬层(4);其中所述排水层(2)为...
刘伟吴梦军刘洋黄伦海王联果孙建国袁永明
文献传递
预应力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罗斌廖强游庆和李文锋须民健唐树名崔伟贺华芹方宗平刘玉钦习燕刘欣
预应力技术因其独特优势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量巨大。其中,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施工是关键工序。传统的预应力张拉与压浆工艺及设备存在控制精度较差、施工效率较低、管理难度较大、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成为制约预应力技术应用和...
关键词:
关键词:压浆工艺桥梁工程
固支—铰支拉索近似频率计算公式及求解条件讨论
在固支-铰支拉索索力识别的复杂过程中,频率方程中的双曲线函数项有可能造成数据溢出等病态问题。为了解决该数值问题和简化索力识别,利用双曲线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数值特性,对双曲线函数项进行近似处理,得出简化的近似频率方程及其求解...
秦小平廖敬波孟利波
关键词:双曲线函数
文献传递
基于图像处理的大跨隧道火灾定位技术试验研究
在分析公路隧道目前常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摄像头视频图像处理的火灾探测及定位技术,并在全尺寸试验隧道内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图像型隧道火灾探测器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火灾并发出报警,报警时间在1...
刘帅吴梦军左远正
关键词:大跨隧道火灾报警系统图像处理
高速公路立交区驾驶员视点分布特征研究
2015年
为研究在不同匝道类型情况下驾驶员的视点分布规律,用Smart EyePro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记录了在不同情况下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数据,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指标为瞳孔直径、XY视角、注视次数百分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平均注视时间。结果表明:对于左转弯匝道,环圈式匝道给驾驶员的舒适感要好于半定向式匝道;环圈式匝道视点分布偏向于匝道内侧区域;在半定向式匝道的左转段和右转段内,驾驶员的心理负荷和视点分布较相似,视点都关注前方和左侧区域,并不受半定向式匝道内转向变化的影响。
陈芳周智海杨运兴
关键词:交通工程驾驶员立交匝道眼动仪瞳孔直径
粉煤灰在软土地基路堤填筑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解决软土地基路基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对粉煤灰进行了试验研究,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软土加筋路堤的变形和强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解决粉煤灰在软土地基路堤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陈云勇高亮李丽民
关键词:粉煤灰软土地基路堤填筑
石笼挡土墙的颗粒离散元细观力学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在施工过程中,石笼挡土墙墙面位移的发展、墙背填土中土应力的变化的问题,从细观层面,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程序,通过多组试件的模拟压缩试验,确定了填土、填石、石笼等材料合理的力学参数值,以工程中的实体石笼挡土墙为原型,建立了墙背阶梯式石笼挡土墙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在填土表面施加均布荷载,研究了挡土墙的力学行为。模拟结果显示:填土中的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对均布荷载的敏感性降低,填土深度越浅,应力值越早得到增加,增加幅度越大,这主要是由于石笼挡土墙上部发生了较大的位移,均布荷载的作用大部分消耗在上层填土中,仅有小部分能量传递到较深填土;石笼挡土墙变形主要发生在填土阶段,应加强石笼挡土墙填土阶段的施工管理;无论是在填土阶段,还是均布荷载作用阶段,石笼挡土墙墙面的位移值均是中上部较大,下部较小。由此可推断,墙背阶梯式石笼挡土墙的破坏形式为倾覆式。
孟云伟柴贺军贾学明
关键词:石笼挡土墙颗粒离散元水平应力位移值破坏形式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动力学理论及计算分析
2022年
国内外现行抗震设计管理规范对反应谱设计提供的计算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反应谱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出现大范围地震事故时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利用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出设计反应谱计算式,此次研究对桥梁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设计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茂召
关键词:设计反应谱地震抗震设计规范计算方法
HHP花岗岩高温隧道温度场实测与仿真研究
2023年
高产热花岗岩地层高温隧道具有干热岩的典型特征,施工期有高温岩爆风险,运营期有热害通风问题。对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温度场重分布的演化规律研究,特别是隧道设计使用100 a内,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以红河州尼格隧道为研究背景,开挖掌子面围岩88.8℃,通过开挖全过程现场实测,对隧道纵向温度、径向温度、洞内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开展研究;利用三维流-热耦合模型再现隧道地质环境;通过建立深部传导热和花岗岩衰变热双热源二维模型,从地层初始温度、花岗岩生热率和埋深方面共81种工况,对围岩温度降范围和瞬态变化规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岩温、气温随埋深增大而升高,岩温>气温。隧道开挖后,围岩温度在临空面发生瞬时骤降,降幅和降速由临空面向深部减小,3 m和8 m深测点温度分别在第3 d和11 d开始下降,降速较缓约0.084℃/d和0.038℃/d。隔热层和二次衬砌施作阻挡了围岩与洞内空气热对流,浅层围岩温度由降反升,围岩温度受二次衬砌施作影响达42 d。日均9∶00~16∶00时,向阳侧洞口气温较背阳侧高出4.7℃,最大6.1℃。受隧道纵坡和山体向、背阳侧温差影响,自然通风条件下,风向在坡脚(背阳侧)由洞外吹向洞内,在坡顶(向阳侧)由洞内吹向洞外,洞内空气流动显现“横向烟囱”效应,洞口风速变化较快,洞身风速变化较小,全洞在0~2 m/s之间。隧道纵向初始温度、径向温度瞬态变化趋势与仿真结果一致,初始温度最大误差23%,论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围岩温度降范围和瞬态变化主要受地层初始温度控制,花岗岩衰变热在自然界中多为辅助热源,埋深对隧道上部地层温度降形态有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高温隧道工程降温、通风及温度场分析提供参考。
杨冬蒋树屏黄锋胡政刘星辰
关键词:数值仿真
共49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