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系

作品数:785 被引量:3,825H指数:28
相关作者:刘国杰黑恩成史济斌李国镇荣国斌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系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56篇期刊文章
  • 12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6篇理学
  • 162篇化学工程
  • 50篇文化科学
  • 3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5篇生物学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电子电信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医药卫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冶金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95篇分子
  • 56篇热力学
  • 49篇教学
  • 40篇内压
  • 36篇催化
  • 35篇离子
  • 34篇纳米
  • 30篇高分子
  • 28篇壳聚糖
  • 28篇分子热
  • 28篇分子热力学
  • 26篇热力学模型
  • 26篇活性剂
  • 25篇动力学
  • 23篇溶剂
  • 21篇分子热力学模...
  • 20篇课程
  • 19篇乙烯
  • 19篇混合物
  • 17篇汽液平衡

机构

  • 784篇华东理工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兰州大学
  • 9篇四川畜牧兽医...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上海博物馆
  • 7篇南阳师范学院
  • 5篇吉林大学
  • 5篇池州学院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新疆大学
  • 4篇上海应用技术...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54篇刘洪来
  • 103篇胡英
  • 97篇刘国杰
  • 73篇黑恩成
  • 37篇穆劲
  • 33篇彭昌军
  • 32篇张文清
  • 31篇史济斌
  • 30篇荣国斌
  • 30篇赵斌
  • 25篇牟伯中
  • 22篇叶汝强
  • 21篇虞大红
  • 20篇刘金库
  • 19篇康诗钊
  • 17篇沈晓燕
  • 16篇夏玮
  • 15篇钟国清
  • 14篇冯仰婕
  • 14篇栾绍嵘

传媒

  • 111篇华东理工大学...
  • 59篇大学化学
  • 47篇化工学报
  • 36篇化学世界
  • 36篇化工高等教育
  • 27篇化学学报
  • 18篇高校化学工程...
  • 16篇物理化学学报
  • 14篇有机化学
  • 13篇功能高分子学...
  • 10篇无机化学学报
  • 10篇应用化学
  • 9篇计算机与应用...
  • 8篇氨基酸和生物...
  • 8篇高等学校化学...
  • 7篇化学研究与应...
  • 7篇功能材料
  • 7篇微生物学杂志
  • 6篇Chines...
  • 6篇液晶通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19篇2013
  • 21篇2012
  • 14篇2011
  • 17篇2010
  • 34篇2009
  • 27篇2008
  • 34篇2007
  • 50篇2006
  • 38篇2005
  • 35篇2004
  • 34篇2003
7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长碳烷基核苷氢亚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将抗病毒药物核苷(3'-叠氮-2',3'-二脱氧胸苷AZT或2',3'-二脱氢-2',3'-二脱氧胸苷d4T)与三氯化磷反应,然后在不同的醇解试剂作用下,一锅法合成得到6个含长链烷基的核苷氢亚磷酸二酯衍生物,并采用31PNM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奚才明孙笑宾肖强赵玉芬施小新桂斌任玉杰
关键词:抗HIV
有机溶剂中脂肪酶催化的2-辛醇动力学拆分被引量:21
1998年
利用有机溶剂中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的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R,S)-2-辛醇进行了光学拆分;分别考察了冻干时酶缓冲液的pH值和浓度以及2-辛醇酯化的酰基给体(脂肪酸)、有机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干时酶缓冲液的pH值和浓度对酶的活力影响很大,而对选择性影响较小.以pH值为8.3、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最为合适.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对酶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以中等链长的癸酸作为酰基给体时效果最好.在亲水性很强(logP<1)的极性溶剂中,酶几乎没有活力;在较强疏水性(2<logP<3)的溶剂中,酶具有中等活力,但在甲苯(logP=2.5)中酶的对映选择性最好;在强疏水性(logP>3)溶剂中,酶的活力较高,尤以正己烷中的活力为最高.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在45℃左右.温度较高时,反应的选择性显著提高,但酶的稳定性急剧下降.
朱洁刘洪湖胡英许建和曹淑桂
关键词:辛醇动力学拆分脂肪酶对映选择性
卟啉基超分子敏化的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研究
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环境净化技术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中, 多相光催化氧化法以其成本低、效果显著、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在污水治理领域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
李向清程颖张林鄂穆劲
关键词:卟啉紫精TIO2光催化
文献传递
一些抑制剂对脲酶反应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2
1994年
利用氨气敏电极研究硝酸镍,磷酸盐及EDTA等酶抑制剂对脲酶分解尿素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抑制作用机理。
冯仰婕陈文伟滕忠健鲍景旦
关键词:尿素脲酶反应速率抑制剂
含铁、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能及其酯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制备了、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其对正丁醇和乙酸的酯化活性,表明的活性最好,较差。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催化剂活性的高低与其表面吸附的的量有关。重复使用的催化剂,由于的流失,活性逐次下降。电镜和XRD分析表明,经硫酸处理的催化剂,引起了表面形貌和物相的变化,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蔡良珍王幸宜方绮云
关键词:催化剂酯化固体酸三氧化二铁
纳米Co(OH)_2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了纳米Co(OH) 2 。并运用XRD、TEM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得到的为六方片状的 β -Co(OH) 2 ,粒径在 2 0~ 40nm之间。将该纳米 β -Co(OH ) 2 添加到镍正极中 ,电池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β -Co(OH) 2 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高的反应活性 ,能均匀地分散在镍正极中。与金属钴相比 ,能显著地提高镍电极中活性物质Ni(OH) 2 的利用率。
杨云霞章健康张蕾陈玮
关键词:CO(OH)2纳米粉末镍电极化学合成电化学性质
反向微胶团萃取分离酪氨酸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研究了AOT反向微胶团的性质 ,并以酪氨酸为反向微胶团的萃取对象 ,探讨了各种因素对酪氨酸分配比的影响 ,优化了萃取、反萃取的工艺条件。
刘亚萍张关永
关键词:AOT萃取酪氨酸反萃取
采油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被引量:5
2003年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microorganisms (B05)utilizing hydrocarbons as the sole carbonsource at 73℃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were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 B05 and produced the main metabolites of organic acids,biosurfactants,and gases.The fluid properties of the crude oil and recovery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metabolites on oil/rock/water
包木太牟伯中王修林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代谢过程采油率驱油机理生物表面活性剂
超声波作用下的侉特烯合成
侉特烯(Ⅱ)是一种杂环冠醚类化合物,它是由呋喃与丙酮经缩合而得。1955年,R.G.Ackman等人在研究呋喃与系列甲基酮在酸催化下的反应时,意外地获得了这种环状缩合产物<'[1]>,但是产率很低,仅有18℅。后来M.C...
焦家俊倪轶柯
文献传递
宏观过程的方向与限度——可逆性判据被引量:1
2006年
从热与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出发,分析了自然界一切过程方向性的实质。用热力学方法,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借助于循环手段,讨论了宏观过程方向与限度的普遍规律,进而明确了过程可逆性判据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黑恩成孙瑛何东明
关键词:克劳修斯不等式
共7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