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作品数:18 被引量:71H指数:4
相关作者:潘锡清赵佳雯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翻译
  • 3篇生态女性
  • 3篇生态女性主义
  • 3篇女性主义
  • 3篇文学
  • 2篇言说
  • 2篇英语
  • 2篇有我
  • 2篇有我之境
  • 2篇生态
  • 1篇新批评
  • 1篇新资料
  • 1篇行车
  • 1篇学法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言语
  • 1篇译家
  • 1篇译者
  • 1篇英汉

机构

  • 18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杜志卿
  • 5篇张燕
  • 3篇许春翎
  • 1篇潘锡清
  • 1篇黄娟娟
  • 1篇陈菲菲
  • 1篇赵佳雯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
  • 3篇海外英语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中共山西省直...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时偕行”的希利斯·米勒——评张旭《多维视野下的希利斯·米勒文论研究》
2022年
一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2021)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21年2月,米勒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噩耗传来,多位中国学者如王逢振、郭英剑立即撰文悼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国内学界常把米勒的名字与解构主义批评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他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见证者,其批评生涯始于新批评和意识批评阐释学,后转向解构主义批评和文学言语批评及后现代伦理批评。
陈书平杜志卿
关键词:文论研究解构主义批评新批评文学言语后现代伦理
重审尼日利亚内战:阿契贝的绝笔《曾经有一个国家》被引量:3
2014年
《曾经有一个国家》是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的绝笔。作家以生动和沉稳的笔调再现了尼日利亚内战期间(1967—1970)他本人或是听闻或是亲历的那些或许已被世人遗忘的人和事。该书糅文学家的诗意柔情和历史学家的辩证思维为一体,检视了内战发生的背景原因、战争进程及其对民众尤其是"比尔弗拉"平民的肉体与精神戕害,充分体现了作家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曾经有一个国家》的出版再次说明,这场曾让无数生命凋零的惨剧是当代尼日利亚知识分子心中的一个巨痛,也是他们在思考其国家和民族命运时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杜志卿
华侨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
华侨大学的非洲文学研究始于2005年春,当时来自南非的剑桥大学博士达米安·肖(Damian Shaw)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后殖民文学"课程,多位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老师包括杜志卿、张燕、黎林、曾阳萍等人全...
杜志卿
文献传递
沃克生态思想研究的新资料——评《世界变了:艾丽斯·沃克访谈录》被引量:6
2013年
鲁道夫·拜尔德教授编辑并作序的《世界变了:艾丽斯·沃克访谈录》收录了1973至2009年间著名非裔美国女作家沃克与美国社会各界人士的谈话,内容涉及她的家庭生活、文学创作以及她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等,表达了她对宗教、历史、资本主义、家庭伦理、婚姻、性爱、死亡、动物权利、黑人民权运动、殖民主义、文化身份认同、作家的社会角色等诸多问题的看法。访谈录的内容看似庞杂,但作家逐渐清晰的生态女性主义立场乃是各种话题的交汇点:强调自然的神圣性,批判等级制,解构父权价值观,倡导文化多样性。这一系列访谈以更加直接和生动的方式记录了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索,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她小说、诗歌作品中生态主题的绝佳资料。
张燕
关键词:非裔美国文学
论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被引量:5
2011年
美国非裔女作家沃克把她的生态伦理意识融入《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创作之中。小说借助孟多部族的生活、文化习俗揭示了西方白人主流文化中文明/自然、理性/非理性、精神/肉体等二元对立思想的荒谬性。作品观照正统价值观"逼视"下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文化,反映了作家高尚的生态女性主义情愫。
张燕
关键词:《父亲的微笑之光》生态女性主义
为“属下”言说:恩瓦帕《伊芙茹》主题重识
2021年
弗洛拉·恩瓦帕的长篇处女作《伊芙茹》是一部首次为非洲女性"属下"发声的作品。本文通过将其与《瓦解》等作品进行对比,展现恩瓦帕改写阿契贝等尼日利亚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属下"生活中被动和失语状态的愿景。恩瓦帕在小说中把女性"属下"的家庭生活及社区活动置于叙事中心,挑战了传统尼日利亚社会男性的"主人话语",并通过描写商业活动中女性的英勇行为让她们发出有别于男性民族主义作家的反殖民主义之声,使女性"属下"的声音突破私人领域而进入到公共政治领域。此外,恩瓦帕还借重塑本土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形象,解构了传统伊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权威,重拾女性"属下"因殖民主义和性别歧视而失去的自信和尊严。
张燕杜志卿
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被引量:46
2007年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本文以国外(主要是美国)的莫里森研究为参照,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评述,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国内莫里森研究的特色与态势。
杜志卿
关键词:学术研究
荒诞与反抗:阿契贝小说《天下太平》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5
2010年
从象征的层面来看,阿契贝的短篇小说《天下太平》是一篇描写荒诞的哲理小说。小说主人公乔纳森在战争期间及战后见证了社会的混乱与生活的无序,体味了人生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漠,荒诞感是其人生体验的重要内容。不过乔纳森不是一位陷入荒诞境遇而无法自拔的懦夫,他处世坦然的生活智慧使他成为一位敢于直面并试图超越荒诞的西西弗式的"荒诞人"。
杜志卿
关键词:荒诞反抗
天下太平
2010年
钦努阿·阿契贝杜志卿张燕
关键词:问候语自行车孩子
目的论与余光中《不可儿戏》的翻译策略
2011年
戏剧翻译存在可表演性与文化忠实传递的矛盾。源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言文化差异越大,该矛盾就越突出,也就越会使译者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王尔德戏剧更因充满幽默、诡异的对白而令不少中国译者却步。而目的论则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从目的论观点看,余光中对王尔德戏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不可儿戏》)所采取的文化传递与可表演性兼顾而以表演性为重的中国化翻译策略是成功的;反之,余光中的翻译实践又印证了目的论的可行性。
陈菲菲
关键词:目的论《不可儿戏》翻译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