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 作品数:124 被引量:182 H指数:6 相关机构: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2019年江苏省臭氧污染与气象条件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7 2023年 江苏省臭氧污染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较重的2019年江苏省臭氧污染特点,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臭氧浓度逐年增高,沿江苏南区域高于苏北城市;臭氧污染主要分布于4~9月,污染较重集中在5~6月。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气温超过25℃,湿度在60%以下,偏南风(SSW~SSE),风速在2~4m/s时,臭氧超标率最高,易出现高浓度臭氧,从逐月气象因子与臭氧超标率的关系来看,5~6月的气象条件更易出现臭氧污染。研究臭氧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区域臭氧污染防治,前体物排放管控,有较为有效的指导意义。 茅晶晶 杨雪 秦玮 秦玮关键词:臭氧污染 气象因子 超标率 苏州市大气CO_(2)和CH_(4)的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利用2022年苏州市姑苏站大气CO_(2)和CH_(4)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典型城市苏州市大气CO_(2)和CH_(4)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和气团输送对CO_(2)和CH_(4)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苏州大气CO_(2)和CH_(4)年平均摩尔分数分别为(449.8±15.2)×10^(-6)和(2108.5±82)×10^(-9),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浓度和中国本底观测站监测浓度;CO_(2)和CH_(4)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特征,除了在早上8:00—9:00左右达到峰值,同时分别在晚间18:00和20:00出现了小高峰,体现了城市人为活动的影响;气象要素中风速与大气CO_(2)和CH_(4)的相关性最大,表现为随着风速增大,扩散增强,CO_(2)和CH_(4)浓度减小;大气CO_(2)和CH_(4)浓度在不同季节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春季和冬季,说明二者在苏州的排放源或吸收过程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或机制;在秋季和冬季WNW-SSW扇区大气CO_(2)和CH_(4)浓度较高与该方向居民楼燃料排放和天然气泄漏有关,同时秋冬季节太湖和农田会释放较高浓度的CH_(4).结合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解析,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三明市对苏州市CO_(2)和CH_(4)的贡献率较高,黄海区域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潜在源区,该海域航海船舶排放会带来高浓度的CO_(2)和CH_(4),且黄海作为天然湿地对CH_(4)浓度具有较大贡献. 叶思晴 陈圆圆 方双喜 张晓华 鲁嫣冉 兰文港 臧昆鹏 周民锋 林溢 刘硕 郭娜一种卫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水质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分别对获取的第一卫星、第二卫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反射率数据;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物,建立不同传感器的辐射归一化模型;建立基于权重滤波的时空融合模型;基于时空融... 何炜琪 李继影 吴志杰 董世元 张仁泉 黄佳慧 薛媛媛 郭超硕 陈蓉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3 2021年 建立一种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丙酮超声波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氮吹浓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2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检出限为0.03~0.15 ng/m^(3)。除萘外,其它组分加标回收率为74.8%~142%,6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定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刘淼 孙欣阳 尹燕敏关键词:超声波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颗粒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路径探讨 2025年 预算与绩效的高水平管理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作效率,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至关重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关联不够紧密、预算绩效执行与监督反馈不够及时、激励约束与持续改进机制不够健全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构建单位的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平台,分析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投入运行后的使用成效,为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持续推进财政资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参考。 王禹翔 廖思佳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 信息化管理 阳澄湖水质总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解阳澄湖水质总氮浓度时空分布特征,2015—2019年对阳澄湖水质总氮进行了逐月监测,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反演等技术,对社会经济、七浦塘引水、水产养殖、重点工程、气象条件和水生植物等影响因素与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澄湖湖体总氮年均值为1.26~1.54 mg/L,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总氮浓度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最低,该变化特征与入湖河流总氮浓度以及湖体水生植物周期性生长旺盛和腐烂分解情况保持一致,空间上总氮浓度大致表现出由西湖向东湖递减的趋势,该差异主要受上游来水和水体自净能力共同影响;阳澄湖出湖河流水质总氮低于入湖河流,湖体对总氮进行了截留。因此,要改善阳澄湖水质,应从控源截污、优化产业、生态恢复、生态清淤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张晓婕 卢仁杰 张健 黄佳慧 薛媛媛关键词:氮 苏州垃圾分类现状调研与探讨 2020年 垃圾围城现状使得垃圾分类刻不容缓,多个城市都将垃圾分类列入工作计划。本文对苏州垃圾分类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苏州市垃圾分类执行情况进行探讨,为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 朱夏义关键词:垃圾围城 垃圾分类 水质指纹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污染溯源是当前水环境监测体系迫切的技术需求。本文围绕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水质指纹技术,具体阐述其在水环境污染溯源中的应用。在地表水污染溯源案例中,针对导致河水水质异常的未知污染进行溯源排查过程中,通过水质... 王文霞 吕清 顾俊强 苏明玉 程澄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地表水 文献传递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3年 强对流天气局地性强,难以准确、提前监测预警,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弥补探空资料在连续观测中时间间隔长的不足,利用风廓线雷达对环境风场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常熟市沿江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垂直方向上的风场、垂直气流等气象要素,雷达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速度也与强对流天气特征相吻合,可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刁家敏 熊宇 钱绮雯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强对流 垂直风切变 2020年苏州城区近地面CO_(2)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2020年1-12月苏州城区近地面大气CO_(2)浓度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基于稳健局部近似回归的筛分方法(robust extraction of baseline signal,REBS)对观测数据进行筛分,对比本底和非本底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征,分析CO_(2)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和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下的CO_(2)体积浓度水平。结果表明:2020年苏州城区CO_(2)体积浓度水平高出瓦里关背景站0.273×10^(-4),与北京、西安、上海和临汾相当。CO_(2)体积浓度冬季高,夏季低;本底浓度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6:00,吸收浓度为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4:00-6:00和20:00,谷值出现在15:00。抬升浓度受局地污染源影响较大,日变化特征不明显。本底CO_(2)体积浓度与PM2.5、NO2和CO浓度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95、0.461和0.330,非本底CO_(2)体积浓度与其他污染物浓度相关性高于本底CO_(2)体积浓度,表明局地交通排放源对CO_(2)浓度影响显著。春夏季CO_(2)体积浓度受本地排放和西北方向输送共同影响,秋冬季偏西和偏北方向区域输送贡献更大。 缪青 周民锋 张晓华 熊宇 魏恒 杨倩关键词:二氧化碳 近地面 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