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

作品数:35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傅婷齐文娟杨艳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角膜
  • 20篇细胞
  • 8篇内皮
  • 8篇内皮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角膜内皮
  • 7篇角膜内皮细胞
  • 6篇小鼠
  • 5篇多能干细胞
  • 5篇诱导多能干细...
  • 5篇细胞培养
  • 4篇上皮
  • 4篇小鼠角膜
  • 3篇眼表
  • 3篇体外
  • 3篇兔角膜
  • 3篇自然科学基金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角膜基质

机构

  • 35篇暨南大学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郑州大学
  • 3篇暨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陈建苏
  • 7篇招志毅
  • 7篇李志杰
  • 7篇吴静
  • 5篇李善义
  • 4篇徐锦堂
  • 4篇谭美华
  • 4篇侯光辉
  • 4篇崔裕波
  • 3篇戴应
  • 3篇唐光霞
  • 3篇郭永龙
  • 3篇余榕捷
  • 3篇潘红卫
  • 3篇王超
  • 2篇王婵
  • 2篇钟敬祥
  • 2篇薛芸霞
  • 2篇张瑾
  • 2篇祁冰

传媒

  • 12篇中华实验眼科...
  • 6篇眼科新进展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合并贫血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38岁,左眼视力下降1d就诊。3d前头部不慎撞至桌角,当时神志清、无视物模糊,未曾处理。入院前1d自觉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无疼痛、虹视、恶心、呕吐等症状,次日晨起后左眼视物不见。患者有贫血病史30年,曾行胆囊切除术和部分肝切除术,既往有全身多处骨折史、肾结石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眼部外伤史。眼部体征:视力右眼1.0,
谭美华陈建苏刘引招志毅
关键词:贫血部分肝切除术视力下降胆囊切除术视物模糊眼视力
脂肪干细胞的三维球形培养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大多哺乳类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以三维结构存在,为还原细胞本身在体内的自然状态,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在体外对细胞进行三维培养,球形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三维培养模式。目的:尝试用3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对人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提取的脂肪来源细胞进行表面Marker流式检测以及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后,证实为脂肪干细胞。先后用低黏附培养法、hanging-drop培养法和Eppendorf管培养法3种方法在体外对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对3种方法形成球形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Imagej软件计算出3组多细胞球体的平均面积,利用Viability/Cytotoxicity Assay Kit for Animal Live&Dead Cells试剂盒对3组多细胞球体进行活力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标志物,其中CD29,CD44,CD59完全阳性,同时成脂成骨诱导也为阳性,证实提取的细胞为脂肪干细胞。3代以内脂肪干细胞多呈长梭形,并克隆状生长。②低黏附培养法、hanging-drop培养法、Eppendorf管培养法均可使脂肪干细胞聚集成球形生长,但所成多细胞球形有所差异。低黏附培养法所形成的细胞球形大小不一,不易控制;而hanging-drop培养法和Eppendorf管培养法均可使脂肪干细胞形成大小均一的球形,但在大小和形成时间上有所不同。③3种不同方法所形成的球形细胞均保持较好的细胞活力。
王婵戴应郭永龙杨艳刘庆陈建苏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真核基因重组Sox2及其在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基因重组构建具有穿膜活性的核转录因子Sox2真核表达系统,将其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检测其在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重组目的基因Sox2-PTD构建质粒,测序检测重组DNA序列是否克隆正确。确定正确序列后将其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转染后约10d免疫荧光化学鉴定其表达。结果成功构建质粒PCDNA3.1-Sox2-PTD;4个转录因子测序结果显示:Sox2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模板序列100%一致;成功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Sox2-PTD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成功构建核转录因子的真核表达系统,可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并引起细胞形态和表型的变化,为真核重组外源蛋白诱导角膜基质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奠定基础。
李晓霞袁军陈建苏
关键词:SOX2角膜基质细胞
房水对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房水对角膜基质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去除后弹力层、内皮层和上皮层后,得到基质层,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角膜基质细胞。在实验组的培养基中加入10%房水,对照组使用常规培养基培养。通过CCK8实验测得角膜基质细胞的吸光度(A)值以分析细胞增生的情况。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2.5%、5%、10%、15%、20%的房水,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呈多角形或树枝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明胶酶谱法显示实验组的条带比对照组清晰。实验第1~5天分别测角膜基质细胞的A值,实验组的检测条带明显强于对照组,>10%的房水培养组检测的条带明显强于2.5%、5%房水培养组。CCK8检测表明,培养1~5d实验组的角膜基质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水作用于角膜基质细胞后,可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10%房水对体外培养角膜细胞有促细胞增生的作用。
唐光霞陈建苏徐锦堂吴连胜潘红卫林熙唐建军
关键词:房水角膜基质细胞细胞培养
白细胞介素-1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塞病易感关联性的Meta分析
2014年
背景白细胞介素-1(IL-1)α-889C/T、IL-1B-511C/T、+3962C/T和IL-1Ra-2是IL-1基因的不同位点。IL-1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塞病之间的潜在相关性已经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已发表的关于IL-1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之间关联性的文献进行二次分析,探讨儿IL-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白塞病的易感性。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2013年5月31日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 IL-1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文献,检索途径包括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knowledge、GoogleScholar、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语种限于英文和中文,研究设计包括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根据Newcastle-OttawaScale(NOS)量表(共9分)评价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分析IL-1α-889TT基因型、IL-1β-3962C等位基因、IL-1p-511T表型基因和IL-1Ra-2等位基因与白塞病易感性间的关联性,用RevMan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7篇研究中异质性低(12〈50%)的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评价各指标的合并效应量,异质性高(12〉50%)的指标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价合并效应量。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0篇,经过阅读摘要和全文共纳入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NOS量表评分均≥8分。7篇文献共包括白塞病患者499例和正常人708名,结果发现IL-1β-3962C等位基因多态性增加白塞病的风险(OR=1.41,95%CI:1.06~1.88,P=0.02),IL-1α-889TT表型基因的多态性降低白塞病的风险(OR=0.61,95%CI:0.40~0.92,P=0.02),而IL-1B-511T等位基因(OR=0.84,95%CI:0.58~1.23,P=0.38)和IL-1Ra-2等位基因(OR=1.25,95%CI:0.50~3.14,p=0.63)与白塞病之间均无明显关联。结论儿IL-1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易感性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
吴静崔裕波侯光辉王超张日佳祁冰
关键词:白塞病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共培养环境中兔角膜内皮细胞诱导人iPSCs分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兔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 cells,CECs)共培养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检测iPSCs向CECs分化前后部分标志蛋白表达的变化,为研究iPSCs向CECs的分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兔CECs并传代,同时使用无饲养层细胞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源iPSCs,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用量子点对iPSCs进行标记示踪,以不同密度比例建立iPSCs与CECs的共培养模式,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前后iPSC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iPSCs分化前后CD34、CD133、CD31和水通道蛋白1(AQ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扩增的兔CECs形态为六边形,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iPSCs呈克隆样生长,Western blotting检测Oct4、Nanog和Sox2多能性标志蛋白均呈阳性;10 nmol/L量子点标记的iPSCs以1/4悬液与融合60%的兔CECs共培养为最佳模式;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共培养后iPSCs体积增大,胞浆增多,核浆比减小,细胞膜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物,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前iPSCs的CD34、CD133、CD31和AQP1表达均呈阴性,共培养2周后iPSCs的CD34、CD133和CD31表达阴性,AQP1表达阳性。结论:与兔CECs混合共培养后人iPSCs不仅从形态学上向内皮样细胞方向转化,同时表达角膜内皮细胞标志蛋白AQP1。
谭美华陈建苏招志毅丁勇钟敬祥戴应李善义杨皓庄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查水通道蛋白1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充质细胞均可重编程成为iPSCs并可通过一定的诱导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为多种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而iPSCs研究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眼科,iPSCs诱导后可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感光细胞和其他视网膜细胞,从而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干细胞治疗不同,iPSCs移植治疗相应的疾病避免了传统干细胞治疗所存在的道德伦理及免疫排斥等限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iPSCs的概念、诱导策略及方法、在眼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招志毅陈建苏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眼科
灌注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灌注培养方法是在传统的培养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动物细胞的培养方法。目前,组织工程方面有关灌注培养条件下细胞体外生长的研究表明,灌注培养提供的动态培养环境有利于细胞体外生长和增殖,可以得到与活体组织相似的体外组织,用灌注培养所得的细胞或组织进行体内移植的成功率较高。灌注培养方法为组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对灌注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唐光霞陈建苏
关键词:灌注培养细胞培养
琼脂糖凝胶的光学特性
2016年
为了研究应用于生物细胞打印的琼脂糖凝胶的光学特性,将不同比例的琼脂糖粉末与蒸馏水混合后加热,溶解冷却形成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测量琼脂糖热溶液冷却过程中55℃时的琼脂糖溶液的折射率及琼脂糖凝胶的折射率。通过对比细胞培养液的折射率,获得作为生物打印基质材料和生物支架的琼脂糖凝胶最佳浓度为0.786%。测量琼脂糖凝胶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显示琼脂糖凝胶在400~1 100 nm波段没有特征吸收峰,而且最大吸收只有0.171Abs;在红外波段琼脂糖凝胶的吸收特性与细胞培养液基本相同,细胞培养液在2 96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是培养液独有的。对琼脂糖凝胶表面的激光散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40 nm激光的散射最强,532 nm激光散射最弱;琼脂糖凝胶浓度越小,散射越强。
张仁梅张军谢梦圆陈建苏
关键词:琼脂糖热冲击
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并进行常规培养,观察并鉴定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3月龄新西兰白兔12只,摘除新鲜眼球,光学显微镜下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面完整分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后得到CE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锥虫蓝染色法计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M—Dil染色法进行细胞标记传代;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抗体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揭取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联合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CECs,且快速贴壁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5~7d即融合形成单层,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为95%;CM—Dil染色显示培养的CECs呈现红色环状的荧光颗粒,标记率达90%以上,连续传代后仍显示红色荧光。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核圆,细胞质中NSE呈棕黄色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间足突相互连接,细胞体积大而扁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ZO-1呈绿色荧光。结论通过完整分离角膜后弹力层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体外培养、纯化和传代兔CECs,传2~3代的细胞具有CECs的生物学特性,有望为组织工程化角膜内皮移植膜的构建提供优质�
祁冰侯光辉季青山崔裕波吴静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标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