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作品数:1,505 被引量:1,491H指数:16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时空编码的磁共振k空间轨迹测量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编码的磁共振k空间轨迹测量方法,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时空编码相位特性的磁共振脉冲序列方法。包括基于时空编码的磁共振k空间轨迹测量的脉冲序列,以及基于时空编码相位特性的k空间轨迹计算方法,可以实现任意k...
- 周欣袁亚平江谋郭茜旎孙献平
- 载体垂向扰动对轴对称型金属弹簧海洋重力仪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轴对称型金属弹簧海洋重力仪在动态测量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载体扰动加速度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CHZ-Ⅱ型海洋重力仪为例,在建立其测量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载体垂向扰动对重力仪的电容微位移检测以及动态非线性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垂向扰动加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电容微位移检测的输出,且垂向扰动加速度是海洋重力仪非线性误差的直接影响因素。这对提高海洋重力仪的动态测量精度有重要意义。
- 刘雷钧何建刚涂海波郎骏健柳林涛
- 关键词:海洋重力仪
- 基于DEM与GACOS的InSAR同震形变场大气误差校正被引量:7
- 2023年
- 从全球地震频发地区选取多次地震事件,以精河地震为例研究基于DEM进行大气误差校正时拟合区选取方法;然后分别基于DEM和GACOS数据对同震形变场进行大气相位延迟改正以分析其校正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扣除主要同震形变区域后的相位-高程相关系数大于0.4时,必须对获取的形变场进行大气误差校正,校正后噪声可下降约1~4 cm;相关系数为0.4~0.8时,可通过两种方法相互验证以校正精度;相关系数大于0.8时,可以只使用DEM拟合大气误差分布函数进行校正。基于GACOS进行大气误差校正具有普适性,用于大气噪声较为严重且与地形不相关的平原地区可取得较好效果。
- 白希选张兵强徐昊湛舒文严翼
- 关键词:INSAR同震形变DEM
- 一种多核素多通道核磁共振射频链路实时切换控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核素多通道核磁共振射频链路实时切换控制装置,包括光电接收模块,逻辑控制模块,通道扩展与隔离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光电接收模块与逻辑控制模块连接,通道扩展与隔离模块与开关驱动模块连接,逻辑控制模块还分别与通...
- 张志刘朝阳程鑫陈方
- 人源转录因子INSM1与TEAD1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 <正>胰岛素瘤相关蛋白INSM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包含5个锌指结构域(ZF1/2/3/4/5),是其结合DNA和行使转录调控功能的必要部分。该蛋白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与分化过程,其异常表达与一系列肿瘤发生相关,是神...
- 熊月李双利朱江杨运煌刘买利
- 固体材料的快速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作为一种无辐射,非侵入式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在固体材料领域,MRI可作为一种用于介观尺度(μm–mm量级)研究固态组...
- 徐若韬王强鲍庆嘉徐君
-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超快激光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众多研究领域中超短时间尺度(例如飞秒)的微观过程的深入理解。详细介绍了基于飞秒时间分辨的瞬态吸收光谱技术与原理,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展示了该方法在凝聚相分子体系中量子态演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对激发态电子能量弛豫、波包演化过程、能量转移过程、质子/电荷转移以及分子激发态结构动力学等微观机制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到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环境等交叉研究领域。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野张嵩张冰
- 关键词:光谱学
- 一种多分量冷原子重力梯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分量冷原子重力梯度测量系统,包括多个原子干涉单元,各个原子干涉单元的均包括真空腔体、碱金属样品源、冷却激光发射器、反赫姆霍兹磁场线圈对和光电探测器,真空腔体包含有冷原子制备腔和垂直设置的与冷原子制备腔连...
- 吕伟仲嘉琪朱磊张小伟刘武罗军王谨詹明生
- 文献传递
-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3部分:云贵高原(发布稿)
- 本文件规定了云贵高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防控要求与策略、基础调研、外区与协同防控、分区防控技术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云贵高原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管理。
- 纳米抗体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前景被引量:4
- 2019年
- 纳米抗体(Nb)最早发现于羊驼的外周血液中,与传统抗体相比,Nb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组织渗透性强、易于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等特点,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功能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片段,因此Nb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蛋白质,在基础研究、新药研发、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综述Nb的结构特点和生化特性、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预测Nb的应用前景。
- 王冠徐文娟姜国胜
- 关键词: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