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

作品数:27 被引量:205H指数:10
相关作者:郑开福周丹丹刘长中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苜蓿
  • 5篇种群
  • 4篇叶螨
  • 4篇种群数量
  • 3篇烟粉虱
  • 3篇种群动态
  • 3篇种群数量动态
  • 3篇棉花
  • 3篇粉虱
  • 2篇毒力
  • 2篇毒性
  • 2篇蚜虱净
  • 2篇幼苗
  • 2篇杀虫
  • 2篇杀虫活性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提取物
  • 2篇主要害虫
  • 2篇苜蓿田

机构

  • 27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青海大学
  • 4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敦煌市农业技...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刘长仲
  • 7篇张新虎
  • 6篇严林
  • 5篇尚素琴
  • 5篇陈应武
  • 4篇魏列新
  • 3篇胡冠芳
  • 3篇余海涛
  • 3篇钱秀娟
  • 3篇马峰
  • 3篇刘敏艳
  • 3篇张新瑞
  • 2篇梁巧兰
  • 2篇王海
  • 2篇郭致杰
  • 2篇牛树君
  • 2篇王森山
  • 2篇王伟
  • 2篇张方
  • 2篇刘平

传媒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植物保护
  • 3篇草地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动态及防治被引量:4
2007年
2006年4~9月系统调查敦煌市杨家桥乡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5种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5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6月下旬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一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烟粉虱在不同的棉花品种上发生数量不同,敦棉V3上虫量显著低于另外4个品种。5种农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阿克泰、蚧虱傲克药效最好,其3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8.86%、82.66%。
王伟刘长仲马峰
关键词:棉花烟粉虱种群动态
小麦幼苗期抗禾谷缢管蚜的生理机制被引量:3
2010年
以5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禾谷缢管蚜后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虫后,随着接虫天数的增加各个小麦品种的PPO活性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升高,其中抗虫品种的PPO活性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不同抗性品种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PPO活性与品种抗蚜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3 9)。接虫后第1天各个品种总酚含量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增加,但抗虫品种第3天和第5天的总酚含量都比同期对照有所降低,而感虫品种则相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总酚含量与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无关。
张廷伟刘乾刘长仲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小麦幼苗多酚氧化酶总酚
刈割对苜蓿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刈割对苜蓿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在不同害虫种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刈割对苜蓿斑蚜、豌豆蚜和蓟马的控制效果非常明显.6月初第1次刈割能极显著降低其季节平均数量,并使其保持较低的种群密度水平,7月中旬第2次刈割对其季节平均数量的影响小于第1次刈割.刈割对盲蝽种群的影响有所不同,虽然第1次刈割初期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未刈割田,但刈割后盲蝽的种群数量回升较快,到8月上旬其种群数量显著高于未刈割田.第2次刈割对其季节平均数量的影响大于第1次刈割.
刘长仲严林魏列新张方钱秀娟
关键词:苜蓿害虫种群动态刈割
苜蓿田主要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对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主要害虫是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蓟马(Thripidae)和盲蝽(Miridae)等,主要天敌是瓢虫(Coccinellidae)、草蛉(Chrysopidae)、食蚜蝇(Syrphidae)、寄生蜂、小花蝽(Orius minutes)和蜘蛛等;苜蓿斑蚜、豌豆蚜和蓟马在苜蓿上的消长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上旬;建立了苜蓿斑蚜、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时序动态模型;蚜虫与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蜘蛛、蓟马与小花蝽,盲蝽与蜘蛛的相互作用表明主要天敌与害虫自然种群数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互作关系,天敌的发生出现明显的时间跟随现象,比害虫推迟10-20 d。
张新瑞刘长仲严林陈应武魏列新钱秀娟
关键词:苜蓿节肢动物昆虫种群数量动态
亚致死质量浓度吡虫啉对苹果蠹蛾解毒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苹果蠹蛾体内解毒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苹果蠹蛾的抗药性机制及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毒法测定吡虫啉对苹果蠹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通过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苹果蠹蛾死亡率为10%和20%时吡虫啉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_(10)和LC_(20)。用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苹果蠹蛾,以丙酮水作对照,分析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的比活力及其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后苹果蠹蛾CarEs比活力在48h以前均高于对照,48h时LC_(10)处理低于对照,LC_(10)和LC_(20)处理CarEs比活力分别在12和36h达到最大值。GSTs比活力LC_(20)处理6~60h均高于对照,36h时达到最大;LC_(10)处理除在6,12和60h低于对照外,其他时间点均高于对照,48h时达到最大。MFOs比活力LC_(10)和LC_(20)处理在12,24和36h高于对照,而48h时LC_(20)处理低于对照,LC_(10)处理与对照基本相同。CarEs和MFOs的Km值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Vmax均低于对照;GSTs的Km均低于对照,Vmax均高与对照。【结论】CarEs、MFOs和GSTs在苹果蠹蛾对吡虫啉的解毒代谢中均起作用,其中GSTs起主导作用。
尚素琴柳永花刘龙王敦
关键词:苹果蠹蛾吡虫啉亚致死浓度解毒酶
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功能被引量:9
2016年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初孵若虫的捕食效应,在相对湿度RH 85%±5%,5个温度梯度16、20、24、28、32℃,光照L∥D=16h∥8h条件下选取西花蓟马的初孵若虫进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在16~28℃温度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28℃时日捕食量最高达14.471 8头,处理时间最短为0.069 1d。温度达到32℃时,捕食量下降。当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种群密度一定时,巴氏新小绥螨的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猎物密度固定时巴氏新小绥螨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
尚素琴刘平张新虎
关键词:西花蓟马捕食功能
苜蓿斑蚜刺吸胁迫对苜蓿幼苗的生理影响被引量:27
2007年
研究了苜蓿斑蚜为害苜蓿幼苗初期0~9d内,15、30头/株两个虫口密度下苜蓿幼苗植株叶绿素含量、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苜蓿斑蚜刺吸为害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与同期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绿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SOD活性及POD活性、PPO活性均随为害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同虫口密度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15头/株、30头/株处理植株同期内其3种酶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虫口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反映出苜蓿斑蚜刺吸胁迫后使苜蓿幼苗对苜蓿斑蚜的防御能力增强。
兰金娜刘长仲
关键词:苜蓿斑蚜苜蓿幼苗叶绿素保护酶
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在23℃下,分别用2、5、10、20、40、80和160 mg单宁酸与食物(5 g)充分混合,饲喂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is)幼虫,观察幼虫死亡数量,蛹的质量、总食量和幼虫期发育历期的变化,以了解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酸剂量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单宁酸剂量的增加,幼虫的取食效率、生长率、体质量及存活率随之降低。单宁酸抑制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的效应与其摄取的单宁酸的量呈正比。
严林刘长中吴静
关键词:生长发育存活单宁酸
顶羽菊提取物对蚜虫和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L.)DC.)的杀虫杀螨生物活性研究,国内外迄今未见文献报道。探明顶羽菊提取物的杀虫杀螨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杀螨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浸叶(穗)浸虫法和玻片浸渍法研究了顶羽菊提取物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等9种蚜虫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杀虫杀螨活性。结果表明:顶羽菊乙酸乙酯粗提物之石油醚萃取段对萝卜蚜(Lipaphiserysimi Kaltenbach)、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和禾谷缢管蚜(R.padi L.)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3.21g.L-1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5%,94.17%和90.74%;对朱砂叶螨也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0.96g·L-1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4.81%;对甘蓝蚜、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豆蚜(A.craccivora Ko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无触杀活性。
郭致杰胡冠芳刘敏艳余海涛牛树君张新虎
关键词:提取物蚜虫朱砂叶螨生物活性
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喷施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田蚜虫和蓟马的季节平均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田,而盲蝽和瓢虫、小花蝽、蜘蛛等大多数天敌的季节平均数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田,寄生蜂与对照田没有显著差异。喷施蚜虱净对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在不同害虫和天敌种类中表现不同,5月底施药后7d对照田蚜虫和蓟马的种群数量分别为施药田的4.13倍和5.2倍,此后施药田害虫的种群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到6月底2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均与对照田无显著差异,到7月中旬以后反而显著高于对照田。施药对盲蝽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与蚜虫和蓟马不同,5月底施药后盲蝽的种群数量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7月下旬以后,种群数量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喷施蚜虱净对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有极显著的影响,大多数天敌的种群数量在5月底施药后到7月底都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8月上旬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施用杀虫剂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使害虫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为害。因此在苜蓿上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对保持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有重要作用。
刘长仲严林张新瑞陈应武张方
关键词:苜蓿害虫天敌种群动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