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黄河研究中心

作品数:40 被引量:210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罗号李北辰刘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水利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黄河
  • 12篇黄河下游
  • 11篇泥沙
  • 7篇滩区
  • 7篇河道
  • 6篇滩区治理
  • 5篇流域
  • 4篇水流
  • 4篇板桩
  • 3篇数学模型
  • 3篇水流挟沙
  • 3篇水沙
  • 3篇水沙调控
  • 3篇水资源
  • 3篇泥沙运动
  • 3篇下游河道
  • 3篇黄河流域
  • 3篇黄河下游河道
  • 3篇河床
  • 3篇河道整治

机构

  • 40篇清华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黄河水利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黄河勘测规划...
  • 2篇浙江水利水电...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务院
  • 1篇咸阳市水利局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2篇张红武
  • 6篇张罗号
  • 6篇钟德钰
  • 6篇卜海磊
  • 3篇张欧阳
  • 3篇黄河清
  • 3篇张俊华
  • 3篇李振山
  • 2篇戴文鸿
  • 2篇方红卫
  • 2篇刘晓民
  • 2篇吴腾
  • 1篇余国安
  • 1篇张立
  • 1篇李东风
  • 1篇许炯心
  • 1篇张红艺
  • 1篇张红艺
  • 1篇刘青泉
  • 1篇安催花

传媒

  • 17篇人民黄河
  • 4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泥沙研究
  • 2篇水利规划与设...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2005年新...
  • 1篇第六届全国泥...
  • 1篇第七届全国泥...
  • 1篇第八届全国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道与滩区治理组合板桩抗倾覆稳定计算被引量:1
2021年
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提出了异形钢结构组合桩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的目的。鉴于钢结构板桩组合坝结构特殊,目前尚没有现成的完全配套的技术模型与规范可供参考,故根据示范工程总体布置要求与基本力学原理,结合工程环境、地质、水文等条件,采用加权方法体现基础对异形组合桩不同部位实际接触的多寡对板桩与管桩的抗倾覆影响作用,采用安全系数法对钢结构板桩组合坝示范工程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型钢结构预制板桩组合坝的安全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按实际面积加权计算出抗倾覆安全系数为1.43,略微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值1.50,为推荐算法。
侯琳张红武卜海磊施祖麟张晓龙龚西城
关键词:治河工程黄河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黄河问题研究属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历史上黄河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洪灾主要集中在下游,突出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改道。黄河治理特别是下游治理,历来是民族兴邦的大事。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防洪取得了7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重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张红武李振山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滩区治理防洪工程体系社会公益性河流改道
高含沙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基于现有各家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不能直接用于高含沙水流挟沙力计算的状况 ,本文引入宾汉切应力 ,并运用能耗原理建立了新的高含沙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 ,并利用大量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 ,本文建立的高含沙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比现有各家公式概念清晰 ,与实测资料更为符合。
张红艺周赤建张欧阳张红武
关键词:高含沙水流水流挟沙力
黄河立法须体现保护和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被引量:5
2021年
通过对《黄河保护立法草案》《黄河保护法(草案)》(送审稿)进行研究,认为黄河立法应充分体现保护和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突出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主基调,故将本法名称修改为《黄河保护治理法》更好;从本法条款构成看,其内容远远超出黄河保护和治理范畴,也可将本法的名称修改为《黄河管理法》或《黄河保护管理法》。鉴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建议将"立法目的"条款中的表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后面加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鉴于生产堤在防洪减灾中作用较大,应以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高标准改造成第一道防线,大堤为第二道防线,再将两道防线间的道路提升成格堤,形成"三堤共存"局面,故将生产堤逐步拆除既不现实也不必要。
张红武
关键词:黄河滩区
泥沙基本理论研究进展对黄河数学模型的作用
数学模型是研究黄河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数学模型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近20年来泥沙基本理论研究与黄河数学模型的密切关系,指出泥沙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对黄河河性的深刻认识是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灵魂,只有对这个根...
张红武钟德钰吴腾
关键词:黄河泥沙动力学数学模型水流挟沙能力
文献传递
基于河流动力学的黄河“粗泥沙”的界定被引量:8
2008年
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从描述泥沙运动特性和异质粒子与紊流跟随性2个角度,分别对黄河"粗泥沙"的理论界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下游粒径大于或等于0.075 mm的泥沙多难以被水流直接输送入海,粒径小于0.075 mm的颗粒则易在水流中悬浮入海,因此,黄河中游划分粗细沙的临界粒径应该为0.075 mm。
张红武张俊华吴腾
关键词:河流动力学粗泥沙黄河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工程板桩组合技术研究被引量:18
2020年
在阐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各课题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示范工程的重要地位;经比选论证,将示范工程确定在辛店集拟下延尾坝以下100 m处,以防河势下滑和漫滩洪水冲击大村台,且能通过稳定周营工程靠溜部位而遏制老君堂下首河势下挫。研发出通过空间调整构件组合实现不同功能的治河与抢险新型结构--板桩组合技术。如沉桩运用钢筋混凝土水力插板技术,丁板桩比顺板多插2.5 m,加深基础的同时可减小工程对上部水流的影响,促使底流泥沙在近岸落淤,采用该技术修建的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堤经受住了风暴潮考验。当前防腐与打桩技术日渐成熟,为实现精准设计,将工程材料改为钢材,以宽翼缘H型钢与钢管为主预制组合成异形板桩单元构件,每隔7.5 m增设1道上挑淹没式防冲装置,实现了研发技术的自主创新,从而优化成“异形板桩组合坝+上挑变流促淤装置”结构形式。介绍了构件加工与施工中的技术细节。
张红武
关键词:黄河下游
宁蒙黄河治理对策被引量:28
2020年
资料分析表明,宁蒙黄河冰凌灾害频繁的被动局面是由于主槽萎缩、卡冰结坝所致;而洪灾与用水安全问题则是河势变化无常和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淤堵干流形成"沙坝"引起的。为有效恢复宁蒙河段的行洪排沙功能,实现河道减淤、恢复和维持河道中水河槽、保障防洪(凌)安全的宁蒙黄河治理目标,从产沙、输沙、调控机理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各因素对宁蒙黄河河床演变特征的影响。就产沙而言,通过产沙地貌分区、遥感影像分析和流域水系分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黄河上游不同沙源区的分布。基于提出的风蚀输沙通量计算方法及风沙入河估算方法,并结合区域风速与植被覆盖率实测数据,发现近30 a风速下降、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是风沙侵蚀量与入黄风沙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宁蒙河段日均风速、日降雨量和已有侵蚀观测资料,发现宁蒙地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主要体现为风蚀与水蚀交错存在及其交互促进,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3—5月,水力侵蚀则集中在7—9月。现场观测与黄土降雨侵蚀模型试验则表明,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的整个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遭到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也是激发和加剧重力侵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总体来看,宁蒙黄河的流域产沙具有典型的风-水-重力多营力交互特点,在比尺模型与野外观测揭示的流域径流汇集过程、沟道水流与河床自适应以及非平衡输沙机理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地貌形态的小流域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成功模拟了不同植被特征和分布状况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并得出了植被的减水减沙效果与延滞径流洪峰的作用同郁闭度呈正相关关系,陡坡区域植被对径流洪峰的延滞作用大于缓坡区域的结论。就输沙而言,以泥沙起动、推移质输沙与河床均衡调整等基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水沙两相�
张红武方红卫钟德钰王新军李振山黄河清张俊华安催花刘青泉李颖曼
关键词:黄河宁蒙河段水沙调控侵蚀产沙河道输沙
适用于明渠流及冰盖流的统一泥沙起动流速计算方法初探
2023年
冰盖是北方高寒地区河流冬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冰盖的出现改变了河流的运动状态,由原来的明渠流变为覆盖流。受冰盖糙率影响,垂线流速分布相应变化,进而影响河床泥沙输移。为进一步探讨冰期河床泥沙输移演变规律,基于Einstein假定,采用滚动起动模型,考虑冰盖下糙率变化、黏性淤积物干重度、相对暴露度对泥沙起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适用于冰盖流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并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集中在1%~10%之间;同时,探讨了本文公式对于明渠泥沙起动的适用性,即当冰盖糙率为0时,可视为明渠流泥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与实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范围为0%~0.86%,亦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刘晓民杨耀天张红武张红武
关键词:糙率相对暴露度泥沙起动流速
黄河流域产水产沙、输移和沉积系统的划分被引量:6
2002年
根据Schumm提出的河流系统的理论对黄河流域地貌系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 ,整个黄河流域地貌系统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产水产沙系统、输移系统和沉积系统 ,其模式与Schumm的理想流域模式非常吻合 ,同时又表现出其特殊性。以河口镇为界 ,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两部分分别具有对应的产水系统、产沙系统和河道输移系统 ,各子系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存在一种强耦合关系 ,这种特点主要是由黄河流域的历史发育过程决定的。
张欧阳许炯心
关键词:黄河流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