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作品数:16,039 被引量:65,912H指数:58
相关作者:王志刚龚建平冉海涛胡丽娜钟小宁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15篇期刊文章
  • 1,34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14,346篇医药卫生
  • 398篇文化科学
  • 236篇生物学
  • 64篇电子电信
  • 47篇经济管理
  • 4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2篇化学工程
  • 36篇理学
  • 31篇农业科学
  • 30篇机械工程
  • 28篇社会学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哲学宗教
  • 11篇建筑科学
  • 9篇政治法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电气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340篇细胞
  • 1,267篇超声
  • 1,031篇肿瘤
  • 851篇护理
  • 805篇蛋白
  • 717篇血管
  • 703篇肝炎
  • 687篇基因
  • 587篇慢性
  • 581篇病毒
  • 536篇手术
  • 509篇糖尿病
  • 503篇糖尿
  • 495篇乙型
  • 458篇动脉
  • 455篇造影
  • 454篇乙型肝炎
  • 450篇教学
  • 441篇肝癌
  • 412篇术后

机构

  • 15,16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335篇重庆医科大学
  • 63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29篇重庆大学
  • 1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2篇重庆市中医院
  • 94篇四川大学华西...
  • 92篇第三军医大学...
  • 80篇川北医学院附...
  • 77篇四川大学
  • 74篇重庆市第九人...
  • 69篇四川省人民医...
  • 64篇重庆市第三人...
  • 62篇第三军医大学...
  • 57篇泸州医学院附...
  • 53篇重庆医科大学...
  • 47篇重庆三峡中心...
  • 46篇第三军医大学
  • 46篇复旦大学
  • 44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778篇王志刚
  • 578篇龚建平
  • 404篇任红
  • 394篇冉海涛
  • 260篇殷跃辉
  • 257篇周向东
  • 244篇胡丽娜
  • 234篇邓忠良
  • 231篇杨刚毅
  • 225篇张大志
  • 219篇陈阳美
  • 219篇郑元义
  • 212篇黄爱龙
  • 205篇王导新
  • 186篇赵建农
  • 179篇黄晶
  • 176篇张唯力
  • 175篇王智彪
  • 172篇胡长林
  • 169篇刘长安

传媒

  • 1,304篇重庆医学
  • 1,060篇现代医药卫生
  • 943篇重庆医科大学...
  • 48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58篇中华肝脏病杂...
  • 287篇中文科技期刊...
  • 259篇临床超声医学...
  • 255篇检验医学与临...
  • 230篇临床医学进展
  • 199篇中国医学影像...
  • 158篇激光杂志
  • 142篇心血管病学进...
  • 132篇中国药业
  • 120篇中华超声影像...
  • 110篇中文科技期刊...
  • 92篇肝博士
  • 91篇中国介入影像...
  • 91篇国际检验医学...
  • 89篇中国药房
  • 84篇中国生物制品...

年份

  • 50篇2024
  • 616篇2023
  • 631篇2022
  • 783篇2021
  • 524篇2020
  • 594篇2019
  • 575篇2018
  • 530篇2017
  • 604篇2016
  • 703篇2015
  • 720篇2014
  • 685篇2013
  • 785篇2012
  • 821篇2011
  • 715篇2010
  • 679篇2009
  • 721篇2008
  • 661篇2007
  • 663篇2006
  • 576篇2005
16,0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障碍患者药物应用须知
2021年
认知障碍是指由于各种疾病或外界因素导致个体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计算力、思维判断、空间构型、语言能力等认知领域出现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损害。笔者在临床诊治认知障碍患者的过程中,发现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药物应用存在一些误区。1、要针对性服用药物,尤其是针对病因。
李小凤
关键词:药物应用思维判断空间构型记忆力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肝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肝癌 HepG2细胞发生失巢凋亡的作用。方法:悬浮培养 HepG2 细胞,予以血卟啉和超声辐照处理,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DNA ladder 检测、Annexin V-FITC/PI 双染...
成涓冉海涛王志刚许川山张茂惠谢昭鹏
文献传递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年
探究对使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录在案的2584例采用剖宫产的产妇进行数据调查,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数表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1292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统计不同组别患者间的视觉疼痛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记录所有组间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疼痛指数中,观察低于对照,apgar指数中,观察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1);产后抑郁率对比中,观察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疼痛表现,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对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谭金红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
抗2型登革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克隆表达2型登革病毒M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可用于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条的抗2型登革病毒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登革热2型病毒全长基因重组质粒,经PCR方法扩增出prm/m基因片段,在pET-32a(+)表达系统中表达,表达产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M蛋白的mAb,采用间接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进行mAb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mAb相对亲和力。结果获得2株可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Ⅲ1A6和Ⅲ3D2;相对亲和力均在105以上。Western blot显示2株mAb能特异识别重组M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出抗登革病毒2型病毒M蛋白的2株mAb,为建立快速特异检测登革病毒的实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张娟但妍张君蔡雪飞陈婧郑建黄爱龙
关键词:登革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生物学特性
蛋白酶抑制剂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蛋白酶抑制剂(特拉普韦或波塞普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_IFN)及利巴韦林(RBV)的三联治疗方案与Peg—IFN联合RBV的标准二联方案治疗基因1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纳入比较蛋白酶抑制剂联合Peg-IFN及RBV的三联治疗方案与Pe妒IFN联合RBV的标准二联方案治疗基因1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词为proteaseinhibitor、hepatitisC和genotype1。主要的研究结果包括: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复发率、贫血发生率、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致的停药率。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甜)作为研究结果的评价指标,异质性通过x。检验及,。检验评价,异质性明显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3200例患者。三联治疗组的SVR率高于标准二联组(65.4%比40.嘶,OR=2.92,95%a为2.5~3.42,P〈0.01),复发率低于二联治疗组(11.3%比24.8%,OR=0.42,95%CI为0.26~0.68,P〈0.01),贫血发生率高于二联治疗组(44.1%比26.2%,OR=2.25,95%CI为为1.9~2.65,P〈0.01),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致的停药率也高于二联治疗组(12.4%比7.%,OR=1.66,95%CI为1.19~2.32,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包括24或28周组、48周组、应答指导疗程组)均有较高的SVR率及较低的复发率。结论特拉普韦或波塞普韦联合Peg-IFN及RBV的三联治疗方案对于基因1型的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Peg-IFN联合RBV的二联治疗方案,但增加了贫血发生率及因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停药率。
袁学兰李茂英张大志
关键词: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素类利巴韦林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与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重型肝炎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高达50%~70%,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肝炎病情加重的主要标志。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如何能预防和早期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呢?只有通过责任包干制的护理工作模式,让护士对自己管理的患者全面负责。本科室对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了此种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罗玲袁春兰蒋祖利林年芬汪景香赖宁
关键词:重型肝炎患者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工作模式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近年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发展迅速,但是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仍可能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目前单纯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还不尽如人意。肾交感神经消融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目的,现已成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新型手术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和交感神经系统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交感神经消融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减少心房颤动复发,也许将会成为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现就导管消融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陈竹殷跃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交感神经
乳腺癌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30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血栓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给予PICC的302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302例给予PICC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4.30%(13/302),其中30.77%(4/13)血栓发生于置管后12 d内,4、5 Fr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3/166)、7.35%(10/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部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后应严密监测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有效、全面评估乳腺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较小直径导管及合适穿刺部位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刘为彭倩邓琴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靶向破碎微泡对心肌梗死犬心肌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超声靶向破碎微泡对犬心肌梗死模型局部心肌微环境的影响。将10只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犬,结扎犬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周,将实验组每只模型犬用脉冲超声(强度为1.0 W/cm2,频率为1 MHz)经胸辐照心肌,辐照时间共为10 min,同时静脉注入2 m L超声微泡。按照上述方法,每隔2 d处理一次,一共处理3次。对照组中的模型犬不经预处理。在所有犬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两周左右处死所有实验犬,取出心脏,于心肌梗死周边区域选取相应心肌组织,并送检。所取组织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ting法及定量实时PCR法分别从蛋白以及基因水平测量局部心肌组织内VCAM-1、VEGF、SDF-1和IL-1β的含量,从而探讨超声靶向辐照破碎微泡对犬心肌梗死模型局部心肌微环境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从蛋白水平定性和半定量观察到实验组中梗死周边区心肌分泌的VCAM-1、VEGF、SDF-1和IL-1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周边区;定量实时PCR法从基因水平定量分析检测显示实验组内梗死周边区心肌分泌VCAM-1、VEGF、SDF-1和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心肌梗死周边区(p<0.05)。采用一定量的超声被动靶向辐照破碎微泡能够引发心肌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促进VCAM-1、VEGF、SDF-1和IL-1β的高表达,从而使局部心肌微环境得到一定改变,有利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钟世根骆杰王志刚何金凌智瑜张辉李巧
关键词:心肌微环境超声微泡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差异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WHONET5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 - 2 0 0 2年 7月临床分离的 4 30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 87%、78%、80 %、6 7%、6 5 %、5 3%、5 5 %和 4 2 % ;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2 3%、18%、4 %和 18% ;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 2 2 %、15 %、2 2 %、0、15 %和2 0 %。痰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标本中分离者。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 ,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等均已高度耐药 ,临床不宜选用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类耐药率较低 ,临床可选用 ;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差异 ,痰标本中细菌耐药率最高 。
黄长武李兴禄黄坤容陈维贤邱君凤聂红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
共1,5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