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研究所

作品数:111 被引量:325H指数:9
相关作者:高建新周玉琴李勤马雪莲缪兵更多>>
相关机构: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脑微循环研究所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细胞
  • 15篇蛋白
  • 14篇家兔
  • 13篇神经元
  • 13篇缺血
  • 12篇凋亡
  • 9篇干细胞
  • 8篇血管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缺血预处理
  • 8篇细胞凋亡
  • 7篇电刺激
  • 7篇胰岛
  • 7篇生理学
  • 7篇基因
  • 7篇海马
  • 6篇胰岛素
  • 6篇脑缺血
  • 5篇生理

机构

  • 110篇山东大学
  • 8篇泰山医学院
  • 7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肯塔基大学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山东省医药生...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陈连璧
  • 23篇刘克敬
  • 21篇高建新
  • 14篇宋刚
  • 13篇张衡
  • 12篇李景新
  • 12篇王桂敏
  • 12篇周玉琴
  • 9篇李艳春
  • 9篇谢冬萍
  • 9篇夏作理
  • 8篇李勤
  • 8篇张发艳
  • 8篇缪兵
  • 8篇于书彦
  • 7篇刘星霞
  • 7篇马雪莲
  • 7篇刘亚君
  • 7篇柴强
  • 6篇李府

传媒

  • 33篇山东大学学报...
  • 6篇生理学报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5篇中国微循环学...
  • 4篇微循环技术杂...
  • 4篇中国生理学会...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27篇2005
  • 22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束核蛋白酪氨酸激酶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呼吸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本工作旨在观察脑干孤束核内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PTK)是否参与了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呼吸反应调节。实验采用电生理和微量注射相结合的方法,以膈神经放电为观察指标,观察呼吸变化。通过吸入10%氧气(10%O2,90%N2)引导出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在孤束核(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处分别微量注射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genistein和其非活动性抑制剂daidzein以及AMPA受体阻断剂CNQX,观察这些药物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影响。结果显示,吸入低氧混合气后,动物呼吸加深加快;在NTS处微量注射CNQX或genistein都会不同程度削弱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引起的通气反应,而微量注射daidzein后对反射没有影响。另外,在NTS处微量注射CNQX后再注射genistein,其削弱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作用与单独微量注射CNQX或genistein基本相同,二者并无协同作用。结果提示,NTS处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NTS处磷酸化修饰AMPA受体可能是PTK发挥这种调节作用的途径之一。
李艳春汪慧曹莹唐棣王桂敏于书彦宋刚张衡
关键词:孤束核蛋白酪氨酸激酶家兔
缺血预处理经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IPC加缺血再灌组(IPC+IR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该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测定该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IPC+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细胞色素C的释放明显少于IR组(P均<0.001)。结论:IPC可经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凋亡的发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
刘亚君刘克敬谢冬萍许复郁缪兵陈连璧
关键词:细胞色素C缺血预处理海马神经元脑缺血再灌损伤
选择性诱导凋亡协同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探讨以直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Endostatin协同具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应的sTRAIL联合用于肝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被美国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人体实验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为载体...
张艳马春红崔敏刘华王晓燕刘素侠高立芬郭春孙汶生
文献传递
免疫调节性T/CD4^+T细胞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T细胞比值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和预防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组。应用福氏痢疾杆菌灌胃造成肠道急性感染后,正常组和实验对照组每日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连续10 d;抗生素治疗组用庆大霉素8.32 mg·kg^(-1)·d^(-1)灌胃,连续3 d,后7 d 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用多维乳酸菌(美常安)52 mg·kg^(-1)·d^(-1)灌胃,连续7 d,后3 d 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联合治疗组前3 d每日应用庆大霉素,后7 d每日用多维乳酸菌灌胃。在感染成功后16~22 d,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并测定肠道感觉阈值和平滑肌张力积分,远端结肠行病理学检查。数据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大鼠组织学均无明显变化;实验对照组大鼠肠道感觉阈值明显降低,平滑肌张力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Treg/CD4^+T细胞比值[(4.40±0.43)%,(2.47±1.36)%]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5.15±0.47)%,(4.01±1.12)%,P<0.05];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使比值上升至正常水平[(4.95±0.41)%,(3.22±1.86)%],肠道感觉阈值和平滑肌张力积分恢复正常。结论Treg/CD4^+T细胞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急性肠道感染后,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使比值恢复正常,预防肠功能紊乱发生。
郭敏李延青左秀丽曾娟谢冬萍王双连
关键词:TREG细胞急性肠道感染肠功能紊乱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减少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损伤和胶质增殖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皮层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后溶剂处理组(vehicle+TBI组)、TBI后Pio治疗组(Pio+TBI组)、TBI后Pio治疗加PPARγ拮抗剂组(Pio+T0070907+TBI组)。采用CCI方法制备大鼠TBI损伤模型;neutralred染色测定脑皮层损伤体积;脑组织切片NeuN、OX-42、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显示Pio对皮层损伤周围区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变化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大鼠CCI损伤引起皮层损伤周围区神经元数量大量丢失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增殖以及胶质瘢痕形成;Pio治疗显著减小了皮层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同时降低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而T0070907逆转了Pio的上述作用。结论:Pio可能通过PPARγ抑制大鼠损伤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活化,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减小了皮层损伤体积,增强了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修复作用。
乔保华高建新王芬邴国英
关键词:吡格列酮创伤性脑损伤神经胶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波动血流对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
研究背景既往采用蠕动泵血液灌流系统的研究中,由于该系统蠕动泵能够激活血小板,波动血流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在该系统中被掩盖了而未能观察到。目的应用以灌流小室技术为关键技术的单向微量血液灌流系统,建立一种体外血流波动的模型,以...
赵晓民吴亚平夏作理陈连璧蔡洪信韩继举Philip G.de Groot
文献传递
缺血预处理的次数对兔缺血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2003年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的次数对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兔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探讨IPC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组(IR)、一次预处理组(SPC)和两次预处理组(BPC)。应用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探针记录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流过程中MAP幅度(MAPA)、复极50%时程(MAPD50)、零相最大上升速度(Vmax)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各预处理组中缺血后5min时的MAPD50、MAPA、Vmax迅速缩短或降低(P<0.05)。SPC组与IR组相比,促进了缺血20min之后MAPA、Vmax的恢复,改善了缺血20minMAPD50的过度缩短,限制了复灌时MAPD50的过度延长(P<0.05)。SPC完全抑制了缺血-再灌中室颤的发生率(0%,P<0.05)。BPC组中,缺血-再灌注中室颤发生率及在缺血30min末及再灌注末上述参数与缺血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①SPC在在体家兔心脏上具有最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随IPC次数增加,其抗心律失常作并不增强;②缺血早期SPC迅速缩短MAPD,抗早期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是缩小了造成单向阻滞的窗口;③改善缺血晚期电生理参数,抗晚期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是减小不应期离散度;④限制复灌时MAPD过度延长,抗再灌注心律失常可能与减少内向离子流及触发活性有关。
王蓉曾晓荣陈连璧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单相动作电位心律失常
银杏内酯B对神经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银杏内酯 B对低血清培养体系中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新生 Wiste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别培养在含 10 %小牛血清 (对照组 )、5 %小牛血清 (低血清组 )、5 %小牛血清 +0 .1mg/ L银杏内酯 B(0 .1mg/ L 银杏内酯组 )、5 %小牛血清 +1mg/ L 银杏内酯 B(1mg/ L 银杏内酯组 )、5 %小牛血清 +10 m g/ L银杏内酯 B(10 m g/ L银杏内酯组 )、5 %小牛血清 +40 m g/ L银杏内酯 B(4 0 mg/ L银杏内酯组 )、5 %小牛血清 +10 0 m g/ L 银杏内酯 B(10 0 m g/ L 银杏内酯组 )的 DMEM培养液中 ,通过 MTT比色法 ,分别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活性。结果 培养第 2、5、8天与对照组比较 ,低血清组、0 .1m g/ L 和 1mg/ L 银杏内酯组神经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 ;与低血清组比较 ,0 .1m g/ L和 1m g/ L银杏内酯组细胞活性均无明显改变 ;而 10 m g/ L、4 0 m g/ L和10 0 mg/ L 银杏内酯组细胞的活性均明显升高。结论 银杏内酯 B在 10~ 10 0 m g/ L 浓度范围内 ,能增强 5 %小牛血清体系中的神经细胞活性。
缪兵高建新刘星霞李府刘克敬周玉琴
关键词:银杏内酯B神经细胞活性低血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3 d内的24 h膳食调查及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并进行必要的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实际标准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量(DEI)为(117.15±5.98)kJ/(kg.d)、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为(1.02±0.42)g/(kg.d),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9.8±12.9)g/d。患者的DPI、DEI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标准。营养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者比例占48.9%。透析充分患者较透析不充分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较高,主要与透析不充分、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年龄等因素有关。
王会王菊生时一民姚子明孙云肖合存赵晓田赵长峰
关键词:血液透析营养状况膳食调查
沙苑子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脂、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沙苑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fraction of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own,TF)对高血压大鼠血脂、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雄性自发...
李景新薛冰柴强刘志向陈连璧
关键词:沙苑子总黄酮SHR血脂ET-1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