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 作品数:98 被引量:196H指数:7
- 相关作者:胡孝素刘明杰王涛杨斌斌陈宪更多>>
- 相关机构: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室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引入CpG基序的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构建了引入CpG基序的lvg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lvgA/CpG,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将特定CpG基序作为核酸佐剂构建于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侧翼,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构建重组质粒pclvgA/CpG,体外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IH3T3细胞。结果通过测序证实真核表达质粒pclvgA/CpG中lvgA/CpG克隆片段长为657bp,推测lvgA基因编码蛋白大小约为27.7Ku,lvgA基因及两侧翼原设计CpG基序完整扩出,测序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符合。用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瞬时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嗜肺军团菌pclvgA/CpG真核表达质粒,并在NIH3T3细胞检测到其瞬时表达信号。
- 景彩霞杨加周刘明杰徐佳楠关望许颖陈建平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CPG基序NIH3T3细胞
- 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5年
- 张莉陈建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疫水阻断传播重寄生
- 杜氏利什曼原虫amastin-ctxB融合基因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 陈建平李金富杨斌斌曹得萍徐佳楠
- 成都及周边地区5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调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猪、羊、鸡、兔等畜禽及猕猴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采集 2 49份新鲜粪便标本 ,检查的每种动物中均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 ,而且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89.7%、65 .3 %、41 .2 %、88.2 %及 5 5 .0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初步发现不同粪源的隐孢子虫在形态学上的差异 ,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种株的差异 ,以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打下基础。结论成都及周边地区
- 廖宛军陈建平陈盛文张雷刘明杰
- 关键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
- 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状况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建立鉴别人体四种疟原虫的套式 PCR技术 ,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用两组疟原虫引物 ,扩增 SSU r DNA特定片段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 ,紫外检测凝胶分析仪观察并摄像。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扩增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分别为 10 4bp、10 2 bp和 115 bp特异片段。所检测的 138份疟疾患者血样中 ,四川名山县 95份均为间日疟单纯感染 ,筠连县 37份中 10份为与间日疟和 /或恶性疟呈混合感染的三日疟 ,云南金平县的 6份均为合并恶性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 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 ,在疟疾诊断、虫种鉴别、混合感染的判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监控预测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刘佩娜姜素华廖琳刘庆川本文彦
- 关键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套式PCR
- 中国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比较蛋白组学研究
- 李浇郑之琬陈建平
- 嗜肺军团菌热休克蛋白6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05年
- 目的构建嗜肺军团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P60,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嗜肺军团菌扩增得到HSP60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UC18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pUC18/LpHSP60中的目的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子pcDNA3.1/HSP60,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PCR进行鉴定。结果克隆的Lp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性为98%,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PCR分析表明HSP60基因已成功插入pcDNA3.1中。结论成功构建了LpHSP6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军团菌病HSP60基因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 廖涛陈建平刘明杰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热休克蛋白60真核表达载体
- 我国不同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ITS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为测定我国荒漠、山丘、平原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ITS序列并分析其序列差异,首先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出ITS片段克隆入PMD18-Tvector上,再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约1000bp的ITS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本文报道的荒漠、山丘、平原疫区的3株杜氏利什曼原虫(L.dXJ771,L.dSC10,L.dSD2)的ITS序列大小分别为:1086、1027、1028bp。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荒漠分离株(L.dXJ771)的ITS序列与平原分离株(L.dSD2)及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有明显差异,平原分离株(L.dSD2)与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也存在较明显差异,荒漠分离株(L.dXJ771)与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差异略小于与平原分离株(L.dSD2)的ITS序列差异。
- 田玉陈建平
- 关键词: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克隆基因序列
- 利什曼病疫苗研究进展(续)被引量:1
- 2013年
- 利什曼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由不同种属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利什曼病流行于全球88个国家,约3.5亿人受到威胁。目前治疗利什曼病的主要方法是化学疗法,但毒性和耐药性阻碍了其应用,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利什曼病疫苗。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现了许多利什曼原虫抗原,但仅少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取得进展。此文就利什曼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孙柯陈建平
- 关键词:抗原
- 多媒体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运用
- 从2000年开始,我们自制多媒体电子教案,在本科生、留学生,专科生的本专业的必修课、选修课的理论课、实验课中采用电子教案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拓展了课程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 刘佩娜廖琳陈静先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技术电子教案教学改革高等医学教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