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作品数:1,587 被引量:6,061H指数:26
相关作者:张保国苏燎原江家贵刘清芳王六一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29篇期刊文章
  • 2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8篇医药卫生
  • 89篇生物学
  • 58篇核科学技术
  • 55篇文化科学
  • 47篇理学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8篇哲学宗教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94篇细胞
  • 129篇基因
  • 104篇肿瘤
  • 92篇小鼠
  • 79篇射线
  • 75篇放射性
  • 72篇蛋白
  • 72篇电离辐射
  • 67篇照射
  • 53篇代谢
  • 53篇血压
  • 46篇凋亡
  • 46篇高血压
  • 46篇Γ射线
  • 43篇血管
  • 41篇癌细胞
  • 38篇增敏
  • 37篇胶质
  • 36篇胶质瘤
  • 32篇代谢综合

机构

  • 1,562篇苏州大学
  • 54篇苏州市疾病预...
  • 44篇苏州大学附属...
  • 40篇江苏省疾病预...
  • 39篇南京医科大学
  • 32篇通辽市疾病预...
  • 24篇常熟市疾病预...
  • 18篇军事医学科学...
  • 18篇中国辐射防护...
  • 16篇苏州卫生职业...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4篇昆山市疾病预...
  • 13篇徐州医学院
  • 13篇中国原子能科...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科左后旗疾病...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148篇童建
  • 125篇涂彧
  • 87篇徐勇
  • 87篇曹建平
  • 80篇刘芬菊
  • 67篇佟伟军
  • 59篇张永红
  • 58篇樊赛军
  • 51篇朱巍
  • 49篇周建华
  • 47篇崔凤梅
  • 44篇范我
  • 43篇杨占山
  • 42篇郭志荣
  • 42篇聂继华
  • 41篇李冰燕
  • 41篇朱圣陶
  • 40篇徐加英
  • 38篇周菊英
  • 34篇文万信

传媒

  • 117篇苏州大学学报...
  • 108篇中华放射医学...
  • 100篇辐射研究与辐...
  • 60篇中国公共卫生
  • 52篇中国辐射卫生
  • 48篇工业卫生与职...
  • 2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0篇辐射防护
  • 20篇中国血液流变...
  • 19篇职业与健康
  • 17篇中华流行病学...
  • 17篇国际放射医学...
  • 16篇核技术
  • 16篇首届全球华人...
  • 15篇江苏医药
  • 15篇中国职业医学
  • 14篇辐射防护通讯
  • 14篇毒理学杂志
  • 13篇国外医学(放...

年份

  • 11篇2023
  • 10篇2022
  • 16篇2021
  • 18篇2020
  • 21篇2019
  • 21篇2018
  • 22篇2017
  • 34篇2016
  • 32篇2015
  • 53篇2014
  • 52篇2013
  • 80篇2012
  • 131篇2011
  • 151篇2010
  • 142篇2009
  • 159篇2008
  • 135篇2007
  • 139篇2006
  • 134篇2005
  • 122篇2004
1,5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核pprI基因活体转染对BALB/c小鼠急性放射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活体转染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SPF级纯品系BALB/c雄性小鼠,应用活体电转染技术,将pEGFP-c1空载质粒及pEGFP-c1-pprI基因重组质粒转入小鼠股前肌肉.应用60Co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死亡率观察组吸收剂量为6 Gy,观察照后30 d内小鼠死亡率的变化;放射效应观察组吸收剂量为4 Gy,于照后1、7、14、28和35 d观察小鼠外周血象、胸腺、脾脏和骨髓细胞的凋亡率,并于照后第7和28天观察小鼠肺脏和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质粒注射剂量为50 μg/50μl,电场强度为200 V/cm时转染肌细胞的效率最高.pEGFP-c1-pprI基因重组质粒转染组小鼠急性辐射死亡率为30%,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60.0%)和空载体组(63.3%)(x2=4.90、6.24,P<0.05).与单纯照射组、空载体组比较,pEGFP-c1-pprI基因重组质粒转染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照后1、7、14和28 d显著增高(F=16.26、8.10、6.37、10.74,P<0.05),血小板计数在照后第7和14天显著增高(F=7.36、5.71,P<0.05),淋巴细胞百分率在照后7d显著增高(F=18.43,P<0.05);胸腺和骨髓细胞凋亡率均在照后第1、7、14、28和35天显著降低(F=3.88、14.91、14.14、39.86、5.65,P<0.05;F=53.70、11.75、21.78、41.40、4.54,P<0.05);脾脏细胞凋亡率在照后第1、7、14和28天显著降低(F=97.95、56.61、33.55、14.71,P<0.05).pEGFP-c1-pprI基因重组质粒转染组小鼠肺脏和睾丸的放射病理损伤较轻并且恢复较快.结论 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BALB/c小鼠急性放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施怡文玲任丽丽杨占山
关键词:耐辐射奇球菌BALB/C小鼠急性放射损伤
^(32)P内照射治疗中临床人员接受辐射剂量的观察
2007年
^32P内照射是临床治疗晚期肿瘤的手段之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医疗、护理、B超、SPECT、同室患者等相关人员,需要各个方面协作。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许多相关人员对放射线有一定的恐惧。劳动保护同样也要求有足够的放射安全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相关人员的剂量监溯。结果报告如下。
刘静薛美华林玲涂彧钱科卿张旭光
关键词:^32P辐射防护
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探悉被引量:10
2009年
骨亚健康状态是指骨健康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状态,即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但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状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世界常见慢性病中已跃居第7位,成为中老年妇女骨痛骨折及因骨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导致骨折危险因素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本身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被认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加之人们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缺乏,一般人往往容易忽略。而骨质疏松呈进行性而难以逆转的病理过程,一旦发生骨质丢失便难以恢复骨的正常结构,并且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是,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开展骨质疏松防治的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良认知,建立有利于骨健康的行为方式,可达到无病防病,消除可控病因;对于绝经后的妇女以及有不利于骨健康的生活习惯、某些疾病、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等高危人群,及早进行骨密度的筛查以实现早期诊断,同时对处于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或使之得到一些改善;对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笔者从无病防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预防骨折等三级预防的角度论述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骨亚健康状态的早期干预和对骨折的预防,减少骨质疏松症对人类的危害。
石阶瑶徐勇张增利刘忠厚
关键词:骨质疏松干预
吴江市1996—2008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李国培徐勇朱金华
关键词:食物中毒
γ射线外照射诱发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γ射线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方法 ]分别应用中性、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导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单链和双链断裂。 [结果 ] 0、1 0、5 0、10 0、15 0、2 0 0、3 0 0、40 0、60 0Gyγ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后 ,因DNA双链断裂而发生迁移的细胞比率分别为 3 9%、9 0 %、2 8 0 %、3 2 0 %、44 0 %、5 6 0 %、64 0 %、96 0 %、96 0 % ,细胞DNA迁移长度分别为 (2 3 42± 1 3 2 ) μm、(3 0 5 0± 2 14 ) μm、(3 7 43± 0 75 ) μm、(4 7 87± 1 5 0 ) μm、(5 4 3 3± 0 3 3 ) μm、(60 72± 1 93 ) μm、(71 66± 0 68) μm、(74 0 0± 1 86) μm、(66 41±3 68) μm。 0、0 5、1 0、3 0、5 0、10 0Gyγ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后 ,因DNA单链断裂而发生迁移的细胞比率分别为 1 80 %、7 2 0 %、8 10 %、10 90 %、2 3 68%、2 7 77% ,细胞DNA迁移长度分别为 (2 1 5 9± 0 49) μm、(2 5 5 8± 1 13 ) μm、(2 7 0 9± 0 5 ) μm、(2 7 18± 0 66) μm、(3 6 2 5± 1 15 ) μm、(5 3 2 8± 0 13 ) μm。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彗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 ,DNA电泳迁移 ,且迁?
洪承皎张军宁朱寿彭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DNA单链断裂Γ射线
辐射致心血管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报告中辐射致癌是放射生物学领域所关心的主要远期效应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恶性肿瘤外,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ICD-10...
李嵘嵘傅春玲高芬芳纪春艳安艳
关键词:心血管损伤辐射流行病学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的学习与再学习
自伦琴发现X射线至今已近110周年了,伴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电离辐射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对人类影响与贡献最大的当属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目前医用电离辐射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辐射,并且,随着...
涂彧
关键词:辐射防护医疗照射
文献传递
塞来昔布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放射后凋亡及释放PGI2和TXA2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放射后释放PGI2、TXA2及凋亡影响。方法 细胞按空白、接受X射线、塞来昔布联合X射线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联合组,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塞来昔布对HBMECs毒性及放射敏感性影响。于照后6、12、24、48 h时间点进行实验。ELISA检测培养液6-keto-PGF1α、TXB2含量及计算TXB2/6-keto-PGF1α比值,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30 μmol/L塞来昔布浓度下联合组未见明显放射增敏效应(SER=0.96);与对照组相比,两组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P〈0.05),凋亡率升高(P〈0.05),Cox-2、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联合组TXB2/6-keto-PGF1α比值降低(P〈0.05),凋亡率降低(P〈0.05),Cox-2及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结论 塞来昔布能减少放射后HBMECs释放TXB2,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抑制细胞凋亡,抗凋亡机制与抑制Cox-2及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孙佳星徐晓婷涂或
关键词: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塞来昔布凋亡
吸烟和非吸烟口腔良恶性肿瘤组织P16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吸烟与口腔肿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关系,评价吸烟的危害性。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22例吸烟和32例非吸烟口腔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19例,正常组织13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结合高温高压组织抗原修复法,对p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按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分析。试验所得数据均由SAS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吸烟组P16阳性表达率为54.55%,非吸烟组68.75%,两组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论吸烟与否,恶性肿瘤的P16阳性表达均低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P16蛋白表达与吸烟无明显关系,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肖灿周建华惠建华李卫东
关键词:吸烟口腔肿瘤P16蛋白
综合指数法在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综合指数法在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区所属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综合指数法对各机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计算获得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满意度的综合指数,并按优劣进行了排序与分档。结论综合指数法简单实用,结果可靠,能够全面反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水平。
汪胜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
共1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