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

作品数:182 被引量:674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澜生黄伟秋沈新娥丁向明张占英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7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12篇政治法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1篇细胞
  • 28篇基因
  • 16篇动脉
  • 13篇肿瘤
  • 13篇免疫
  • 10篇动脉压
  • 10篇受体
  • 10篇注射
  • 10篇颈动脉
  • 10篇颈动脉窦
  • 9篇颈动脉窦反射
  • 9篇基因表达
  • 9篇法医
  • 8篇松果体
  • 8篇昼夜节律
  • 8篇分子
  • 8篇病理
  • 7篇血管
  • 5篇生物学
  • 5篇数字仿真

机构

  • 179篇苏州大学
  • 13篇苏州大学附属...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江苏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3篇镇江市第四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日本爱媛大学
  • 2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苏州市公安局
  • 2篇长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0篇王国卿
  • 25篇杨吉成
  • 22篇缪竞诚
  • 17篇周希平
  • 16篇邹容
  • 16篇盛伟华
  • 11篇吴士良
  • 9篇童建
  • 9篇白艳艳
  • 9篇杨亚安
  • 9篇谢宇锋
  • 8篇王旻晨
  • 8篇卞士中
  • 8篇高玉振
  • 8篇阮长耿
  • 7篇吴淑燕
  • 7篇邵君飞
  • 6篇王兆钺
  • 6篇诸葛洪祥
  • 5篇杜玉珍

传媒

  • 20篇中国血液流变...
  • 20篇苏州大学学报...
  • 10篇江苏医药
  • 7篇江苏大学学报...
  • 6篇法医学杂志
  • 6篇实验动物与比...
  • 5篇中国法医学杂...
  • 4篇生理学报
  • 4篇中国航天医药...
  • 4篇中国司法鉴定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上海实验动物...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6篇2008
  • 21篇2007
  • 23篇2006
  • 30篇2005
  • 29篇2004
  • 14篇2003
  • 16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与司法精神病鉴定被引量:3
2007年
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首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动机、作案方式及作案后果均具有特殊性,因此精神分裂症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司法案件的作案特征以及患者的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王亚辉乔可朱广友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司法精神病鉴定受审能力服刑能力
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学科。在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我们采取了讲授教材与新进展专题讲座相结合、使用中英文“鸡尾酒”式授课方法,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快速获取新知识、坚持闭卷问答式考试与撰写综述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成绩考核办法等策略。这些措施对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水平和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魏文祥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
人脑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2年
目的研究人类脑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脑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37例脑肿瘤组织和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7例脑肿瘤组织标本中,16例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阳性率为43.2%;4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恶性脑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邵君飞保泽洛杨亚安蔡杰季剑张岩松
关键词:脑肿瘤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法
特异性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的体外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建立自患者体内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及其抗原尿素酶B(ureB)体外表达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胃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分离ureB基因,并经测序鉴定,所表达的抗原蛋白用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符,经Westernblot证实获得ureB的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高表达的重组抗原蛋白,为ureB检测及Hp感染的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
白艳艳王兆钺白霞缪竞诚苏健顾冠彬阮长耿
关键词: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
用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蛋白可行性,并检测用重组蛋白制备的免疫血清对原虫蛋白的特异性反应。方法将目的蛋白PfRON2的部分片断克隆连接到重组表达载体后,用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并用免疫斑点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IFA)检测该血清对恶性疟蛋白的特异性反应。结果成功克隆的重组质粒能在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中生成大小相符的GST融合蛋白,并能较好地纯化。免疫斑点实验中,用该重组蛋白制备的免疫血清能检测到重组蛋白和恶性疟目标蛋白,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显示该免疫血清能成功地标记恶性疟目标蛋白所在部位。结论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可应用于恶性疟原虫蛋白的重组表达,获得的免疫血清能特异性识别疟原虫蛋白。
曹俊金子修坪井敬文鸟居本美诸葛洪祥夏超明高琪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免疫血清
低剂量照射离体血的刺激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受过低剂量照射的离体人血能否对正常血细胞或辐射损伤的血细胞产生刺激效应。将受过10cGy低剂量照射的离体人血,分别与未受照射或受过1000cGy大剂量照射的同一人血,以不同组合方式共培养,72h后收获细胞,测定各实验组的H?TdR掺入值。结果表明,接受低剂量照射的人血能够对受大剂量照射的3人血细胞产生明显的刺激增殖效应。受低剂量照射血的血浆中存在着引起刺激效应的物质。
张力元江家贵宁萍陈列松朱永进
关键词:低剂量照射离体血
血小板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水平,以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MAIPA)检测患者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和P-选择素)的特异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ITP组MAIPA的阳性率为63.3%,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阴性;PAIgG分别为73.3%、45%。淋巴细胞亚群中,ITP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8、CD19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抗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体对提高ITP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ITP的病理机制。
戴兰缪竞诚范磊沈文红韩悦白霞王兆钺阮长耿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淋巴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蛋白质错误折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被引量:8
2005年
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是由蛋白质错误折叠引起的,这类疾病被称为蛋白质错误折叠病。蛋白质突变、泛素-蛋白酶和自噬功能的失常与蛋白质错误折叠的发生,异常蓄积和聚集有关。本文综述了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的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关研究进展。
王晔顾振纶秦正红
关键词:分子伴侣神经退行性疾病聚集体
细菌感染与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02年
细菌可通过其毒力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侵袭素等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是细菌逃避宿主第一道免疫防御的途径;凋亡的巨噬细胞发生形态、生化和细胞膜生物物理性状的改变,并可通过分泌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是导致感染严格局限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细菌与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细菌感染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周正宇吴淑燕薛智谋
关键词:细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凋亡
人P选择素胞外区Lectin-EGF片段的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构建表达人P -选择素胞外凝集素 -表皮生长因子样区 (Lectin -EGF)片段的基因工程菌。方法 从人血小板中提取总RNA ,经RT -PCR得到P -选择素cDNA ,用PCR方法扩增其中的Lectin -EGF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中 ,再转化宿主菌DH5α。结果 通过酶切、PCR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重组载体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有效表达重组蛋白。结论 表达人P -选择素胞外区Lectin -EGF片段的基因工程菌的成功构建 。
郭瑞峰姜海燕杨吉成熊佩华盛伟华李福民
关键词:P-选择素克隆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