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19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机构: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文化生命力的美学审视
- 2007年
- 一个民族的历史性,说到底取决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影响重要而又深远,引发着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过深入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无处不在以及对民族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 祁嘉华
- 关键词:中国文化审美精神生命本质
- 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人居环境观——风水之美深解被引量:2
- 2008年
- 风水是中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几乎统领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实践,成为中华民族建设理想家园时的重要依据。那些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场所固然有山青水秀的一面,但还是构成理想人居环境的形式因素。除此之外,古人在确认最佳居住环境时还十分注重"气"的聚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古人查风观水的过程,就是寻找最佳"气"点的过程。"气"是人居环境的根本,决定着风水宝地的成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典籍资料、出土遗址和大量古建民居中体会到气与美的关系。
- 祁嘉华
-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居环境美学精神
- 陕西古民居生态美学意蕴解读被引量:6
- 2007年
- 生态和谐,不仅要求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更要求人与社会文化相统一。因为,只有当人与自然和社会实现统一的时候,生命形态的和谐才可能产生。陕西古民居从现实生存需要考虑,在选址、用材、布局方面以各地自然条件为基准,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从满足社会伦理原则出发,在建筑的大小、朝向、高低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追求人与建筑的人文和谐。陕西古民居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审美精神,从古老的“居穴”、“居巢”的窑洞、吊脚楼,到四合院等多种民居类型,无不体现着这种整体和谐的建筑理念。
- 薛敏祁嘉华
- 关键词:古民居窑洞吊脚楼建筑建筑理念
- 刍论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建筑分类
- 2008年
- 为了使建筑分类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避免以往那种为了与有限的使用功能保持一致而对建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削足适履式的硬性规定,应当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将建筑放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上去考察,运用逻辑推理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挖掘建筑中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历史地研究不同社会时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根据不同建筑表现出来的美学效果,可以将建筑划分为生态化、程式化和变异化三大类型。
- 祁嘉华王蓉
- 关键词:审美文化建筑分类
- 立体的诗,流动的画——陕西古园林美学探微被引量:1
- 2008年
- 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陕西园林产生早,时间长,积累的经验多,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因此引起过学界多方面的关注。本文以皇家园林为切入点,分析总结其中的美学倾向。同时结合陕西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这种带有源头性美学精神,不仅成为了后来传统园林建设的基本依据,对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广泛影响,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活力,足以为提升现代建筑环境的民族文化品味提供借鉴。
- 祁嘉华薛敏
- 关键词:美学意蕴
- 试论大众传媒影响下的文学接受与生成
- 2008年
- 笔者通过对不同时代的传播要素的分析,了解到时代和大众传媒在进行自我更新的同时,对文学的生产和接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和发现其中各自的规律,一方面有利于规范文学活动,使文学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文学欣赏者的水平。
- 薛敏
- 关键词:文学接受
- 姜夔《暗香》、《疏影》托意新证
- 2008年
- 《暗香》、《疏影》为词坛名作,其托意历来众说纷纭。其实,两词在咏梅的外表下寄托了作者情脉一贯的怀人之情:《暗香》为怀念合肥恋人之作,《疏影》则为词人向范成大索求小红的闪烁之词。按照这一思路,则历代对这两首词的疑惑与难解均可冰释。
- 储兆文
- 关键词:《暗香》《疏影》寄托
- 文人园林的诗意之美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园林家族中,文人园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文人园林,可以分为文人为自己建造和为他人出谋划策修建两种情况。但是,富有文人情趣是文人园林共同的审美取向。与其他园林比较,充满诗意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文人园林的诗意之美主要体现在很多园林景点命名来源于诗,增加了景点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虚实相生,构成园林的意境之美。文人园林,是人们休息的场所,更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对现代建筑活动有着深刻的启示。
- 戈静祁嘉华
- 关键词:园林文人诗意美学价值出谋划策审美取向情景交融
- 文学视阈下贾平凹绘画艺术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一、贾氏绘画的作家精神
绘画是贾平凹人格心态与精神世界最直接的表现与展露。说它是作家的“精神史”与“心灵史”,一点不为过,因为它更为契合绘画作为一种“察言观色”的艺术特点。
- 贾浅浅
- 关键词:艺术研究绘画视阈文学人格心态
- 刘绍攽《学韵纪要》古音观探析
- 2021年
- 《学韵纪要》是刘绍攽阐述其音韵思想的学术著作。本文通过分析《学韵纪要》的内容,探寻刘绍攽传达的古音观。刘绍攽的古音观主要体现在他对古韵部的划分和对“通转叶音说”的认识上。刘氏以收声不同将古韵分为六部,虽分韵过宽,但能避免因通转叶音造成的各部间无所不通、无所不叶的错误,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刘氏虽反对朱熹随意取叶具有先进性,但受当时复古主义的影响,在对语音发展的认识上有所局限。
- 谭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