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作品数:23 被引量:814H指数:13
相关作者:冯立孝李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土壤
  • 3篇氮素
  • 3篇轮作
  • 3篇肥力
  • 2篇稻麦
  • 2篇稻麦轮作
  • 2篇冬小麦
  • 2篇失绿
  • 2篇施肥
  • 2篇水分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管理
  • 2篇土壤特性
  • 2篇缺铁失绿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2篇小麦
  • 2篇离子
  • 2篇离子吸附

机构

  • 23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李生秀
  • 6篇张一平
  • 4篇王玉
  • 3篇黄东迈
  • 3篇高亚军
  • 3篇常庆瑞
  • 3篇朱铭莪
  • 2篇朱培立
  • 2篇刘思春
  • 2篇王志明
  • 2篇雷梅
  • 2篇和文祥
  • 2篇翟丙年
  • 2篇冯立孝
  • 2篇尚浩博
  • 1篇杨小红
  • 1篇王俊儒
  • 1篇陈文新
  • 1篇齐玉春
  • 1篇陈同斌

传媒

  • 6篇土壤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土壤与环境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草地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1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7
2000年
通过对乾县试区土壤定点培肥试验地土壤团聚体及微团聚体的分析测定 ,得出连续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各级团聚体及微团聚体数量与组成差异明显。与对照相比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 ,土壤有机质、1 0— 2 5 0μm微团聚体和 >0 .2 5 mm团聚体不断增加 ,<1 0μm的微团聚体含量有下降趋势 ;土壤分散系数减小 ,结构系数增大 ,土壤容重降低 ;特别是施高量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 ,更有利于土壤中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的改善。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有机质与 >0 .2 5 mm团聚体和 1 0— 2 5 0μm微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 ,与 <1 0 μm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线性相关。
刘京常庆瑞李岗魏永胜
关键词:团聚体微团聚体有机质土壤肥力土壤结构
塿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_4^+)运移特征研究
2002年
利用土柱切割法研究(土娄)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4+)运移特征。在水分入渗初期,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为斜线,随入渗时间延长,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上部逐渐出现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直线段。与水分入渗、再分布相比,溶质(NH4+)入渗、再分布明显滞后;水分入渗深度增加,水溶质入渗距离比增加,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增大。入渗液浓度增大,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及溶质入渗阻滞因子减小,相应的土壤吸持溶质的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表观活化自由能减小。不同再分布时间的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具有交点(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且该交点随入渗液浓度增大而加深。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的土壤溶质吸持量基本不变,而其上部的土壤吸持量减小,下部的土壤吸持量增大。
王玉张一平
关键词:LOU土水分入渗溶质运移
温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被引量:24
2000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 ,土壤水势 ( ψ)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 ,提高 ψ(或增加土壤含水量 )可提高非饱和土壤导水率 ( K) ,并有黄绵土 >土娄土的趋势。根据 K的对数值与 ψ拟合出线性方程 ,在生产实践中测定 ψ值 ,用此方程可计算出 K值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 ,K也提高 ,且呈正相关 ,在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 ,增加温度可提高 K,增加幅度土娄土 >黄绵土。由 K对数值与温度 ( t)回归出线性方程可看出 ,土娄土和黄绵土的水势温度效应 ( dψ/dt)与 K温度效应 ( dln K/dt)随 ψ增加而降低。
刘思春张一平朱建楚马爱生
关键词:土壤水势温度土壤水分运动
赤霉素荧光测定法改进研究被引量:22
2000年
研究了硫酸体积分数、硫酸用量、样品前处理及温度与时间对赤霉素测定结果的影响 ,对赤霉素的经典荧光测定法作了必要改进 ,并对荧光法与福林法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改进荧光法与经典荧光法测定结果一致 ;2改进荧光法操作简便 ,不需冰浴及真空抽干设备 ;3节省试剂 ( 50 %~ 75%) ;4测定精确度和样品回收率高 ;5反应产物的荧光值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温度稳定性 ;6该法适合于发酵液及固态产品中赤霉素的测定 ;7福林法选择性差 ,不能用于成分较为复杂的样品中赤霉素的测定。
薛泉宏李东汤莉
关键词:赤霉素发酵
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21
2000年
介绍了近年来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动向,以及重金属对酶活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用土壤酶表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土壤酶类对重金属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土壤酶活性特别是总体酶活性作为污染指标是可行的;土壤酶与重金属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粘粒等含量的高低及它们对土壤酶的保护容量和对重金属缓冲容量的大小。文中还分析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和文祥朱铭莪张一平
关键词:土壤酶重金属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污染指标
冬小麦生长后期地上部分氮素的氨挥发损失被引量:63
2001年
在拔节到成熟期,采用密闭生长室法直接收集和测定了种植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上的冬小 麦挥发的氨气。结果表明,进入成熟期后施肥处理的冬小麦地上部分的氨挥发速率和数量成倍升高, 而不施肥的处理和生育前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挥发量相差很大,下部衰老茎叶的 氨挥发量明显高于生长正常的上部穗和旗叶。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降低冬小麦地上部分氨的挥发;而 氮磷配合施用则会增强成熟期的氨挥发损失。
王朝辉田霄鸿李生秀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损失氨挥发施肥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氮素肥力的影响被引量:57
2000年
通过十二年的耕作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苏南太湖稻麦轮作地区,长期休闲的农田0~5cm土层最高含氮量可达2.89%,休闲田结合每季耕翻,全氮含量下降,只及最高含氮量的70%,保持在2%左右。无论免耕与否,不施肥土壤(0~5cm)全氮含量为最高含氮量的50%左右,单施化肥时为52%~56%,猪粪+化肥为63%,秸秆十化肥为63%~70%。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全氮、氮素矿化势、生物量氮和矿质氮在土层中的分布及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施肥,特别是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供氮容量的影响大于耕作对其的影响。固定态铵的含量不仅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有关,施肥对其也有影响。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李生秀
关键词:稻麦轮作耕作方式氮素肥力土壤管理生态农业
两种菠菜累积硝酸盐特性差异的研究被引量:25
2000年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超能菠菜生长后期的生长量较大,硝酸盐累积量较低,氮素吸收量较少,可以肯定其优良性;在生长后期供给等量硝、铵态氮的条件下,日本超能菠菜吸收硝态氮较少,还原硝酸盐的相对能力又较高,因而累积硝酸盐较宁夏圆叶菠菜低;在仅供给铵态氮源的条件下,日本超能菠菜还原硝酸盐能力较小,可能与其易于吸收和利用铵态氮源有关。
艾绍英李生秀唐拴虎姚建武
关键词:菠菜氮素吸收硝酸盐累积
秦岭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被引量:19
2002年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 ,包括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 :秦岭北坡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有规律的变化 ,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检索 ,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
常庆瑞雷梅冯立孝闫湘
关键词:秦岭北坡土壤特性垂直带谱土壤发生特性
滤纸法测定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等温线的初步研究
2002年
滤纸法对非饱和土壤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现性 ,能够用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滤纸法和乙醇浸提法、离心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滤纸法测定的非饱和土壤NH+4 、K+离子吸附等温线具有一般吸附等温线的共性 ,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且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在土壤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 ,液土比增大 ,离子固相吸附量增大 ,Freundlich方程的k值 ,n值增大 。
王玉张一平
关键词:非饱和土壤吸附等温线离子吸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