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作品数:78 被引量:350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淑贞李春林宋晓彤钟石根李春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血吸虫
  • 38篇吸虫
  • 33篇日本血吸虫
  • 21篇抗体
  • 21篇基因
  • 17篇免疫
  • 14篇独特型
  • 14篇抗独特型
  • 13篇蛋白
  • 13篇独特型抗体
  • 13篇抗独特型抗体
  • 12篇细胞
  • 11篇单克隆
  • 11篇克隆
  • 10篇NP30
  • 8篇单克隆抗独特...
  • 8篇重组抗原
  • 8篇虫病
  • 7篇乳头
  • 7篇抗原

机构

  • 7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7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滨州医学院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江苏省寄生虫...
  • 4篇宁夏医学院
  • 3篇江苏省血吸虫...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哈佛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张兆松
  • 25篇管晓虹
  • 19篇冯振卿
  • 18篇吴海玮
  • 18篇苏川
  • 16篇仇镇宁
  • 16篇胡雪梅
  • 15篇李芸茜
  • 14篇李光富
  • 14篇刘丰
  • 12篇吴观陵
  • 12篇王祝鸣
  • 11篇王勇
  • 10篇李玉华
  • 9篇季旻珺
  • 9篇毕志刚
  • 8篇朱荫昌
  • 8篇王飞
  • 8篇李春林
  • 8篇司进

传媒

  • 20篇中国血吸虫病...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3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3篇2004
  • 7篇2003
  • 14篇2002
  • 16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保护性免疫力持续时间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方法 实验组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 NP30 10μg/鼠 ,主动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 ,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免疫后 8、12、16、2 0、2 4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尾蚴感染后 4 0 d行足垫试验。结果  NP30末次免疫后 8、12、16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减虫率为 2 1.4 3%~4 1.16 %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足垫试验结果显示 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P30主动免疫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持续约 4个月 ;
赵文娥冯振卿李玉华仇镇宁王子露李芸茜管晓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主动免疫
大肠癌中DCC基因201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寻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CC基因)201密码子在大肠癌中的突变规律。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结合SalⅠ酶切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粘膜DCC基因201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DCC基因201密码子纯合突变率大肠癌(40%)显著高于癌旁粘膜(2.8%),(P<0.05)。且与肿瘤侵袭深度、Dukes分期相关。至少有17例(49%)大肠癌与相应癌旁粘膜相比增获一个密码子突变。结论:201密码子是DCC基因热点突变部位,属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基因事件,201密码子突变与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加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大肠癌预后评估指标。
马利民吴文溪张兆松吴海玮
关键词:大肠肿瘤DCC基因点突变
抗弓形虫靶向抗菌肽的构建及其效应的初步评价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S1与爪蟾抗菌肽(magainin)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观察纯化的靶向抗菌蛋白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S1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从噬菌粒S1/pIT-2中扩增到S1基因;以其为模板,加入接头抗菌肽序列,采用重叠PCR法扩增得到S1基因与爪蟾抗菌肽的融合基因(S1M),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构建成S1与爪蟾抗菌肽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S1M/pET-32c;测序验证后转化E.coliBL21,以IPTG诱导表达,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S1M,SDS-PAGE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和纯化的融合蛋白S1M;分别采用体内和体外试验观察纯化的靶向抗菌蛋白抗弓形虫感染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将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S1与爪蟾抗菌肽的融合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SDS-PAGE显示IPTG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S1M大小约为43kDa,与预期的大小相一致,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变性条件下Ni2+亲和柱纯化获得S1M重组融合蛋白;体内和体外试验证实,经靶向抗菌蛋白处理过的弓形虫对小鼠的致病能力下降,应用靶向抗菌蛋白的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以抗弓形虫速殖子人源单链抗体作为靶向分子,以爪蟾抗菌肽作为效应分子,构建成功的靶向抗菌蛋白通过体内、外试验证实,具有一定的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虽然还不能完全杀灭弓形虫,但是在弓形虫生物治疗药物的研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弓形虫病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司进朱荫昌曹利民王晓婷梁幼生管晓虹
关键词:弓形虫单链抗体抗菌肽靶向
HPV-11 E7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HPV-11 E7基因转染树突细胞(DC)对其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最佳感染滴度(MOI)重组腺病毒pAD—E7转染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DC表型变化,并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ELISA检测DC、T细胞共同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MOI100为pAD—E7转染DC最佳滴度,pAD—E7转染成熟DC前后对细胞表面的特征性表型CD1a、CD83及CD40、HLA—DR无影响,转染后的DC仍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T细胞分泌大量IFN-γ、IL-12。结论pAD—E7转染成熟DC对其功能无明显影响.转染后的DC与T细胞共孵育能诱导T细胞向Th1细胞极化。
王飞相文忠毕志刚李光富刘丰吴海玮张兆松
关键词:尖锐湿疣乳头状瘤病毒树突细胞
日本血吸虫22.6kDa有效抗原表位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 2 2 .6 k Da有效抗原表位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预测其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用纯化的抗 Sj2 2 .6 k Da的多克隆抗体 Ig G对噬菌体 12肽库进行 5轮免疫学筛选 ,挑取克隆 ,经 Western- blot免疫识别、动物初筛及序列分析后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免疫 BABL/ c小鼠。结果 共获得 4个有效抗原表位 ,各免疫组和对照组相比 ,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小鼠 ,获得了 39.5 % (P<0 .0 5 )的减虫率及 5 7.1% (P<0 .0 1)肝总减卵率 ;4种表位分别免疫4组小鼠 ,各组分别获得了 2 7.5 % (P<0 .0 5 )、5 .4% (P<0 .0 5 )、2 2 .8% (P<0 .0 5 )、11.6 % (P<0 .0 5 )的减虫率及 41.4% (P<0 .0 1)、2 9.7% (P<0 .0 5 )、32 .2 % (P<0 .0 5 )、30 .9% (P<0 .0 5 )肝总减卵率。结论 所获得 4种有效抗原表位均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
胡雪梅张兆松李春林吴海玮苏川季旻珺王勇刘丰吴观陵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噬菌体肽库表位免疫保护
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免疫状态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局部免疫状态,分析局部Th1/Th2的变化。方法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分析CA皮损局部多个细胞因子和抗体变化,并用Real-timeQ-PCR验证部分结果。结果CA皮损局部Th1细胞因子IFN-γ,IL-12,TNF-α较正常包皮明显降低,Th2细胞因子IL-4,IL-10较正常包皮升高,IL-6降低,IL-2,IL-5,IL-13无明显变化;sIgA,IgA,IgG,IgM较正常包皮高。结论CA患者局部Th1/Th2细胞失衡,Th细胞向Th2极化,CA局部处于Th2优势应答状态。
王飞相文中毕志刚李光富刘丰张兆松
关键词:尖锐湿疣基因芯片人乳头瘤病毒免疫
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研究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ICR小鼠腹腔注射NP30 10 0 μg/次 ,连续免疫 3次 ,对照组腹腔注射SP2 / 0腹水。尾蚴攻击感染后第 4、8、12、16、2 0和 2 4周分别处死小鼠剖取肝脏 ,用VG(VanGieson)组织化学染色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 (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肝脏虫卵肉芽肿体积和虫卵肉芽肿内的胶原沉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尾蚴攻击感染第 12周后 ,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虫卵肉芽肿细胞组分与对照组明显不同 ,出现两种不典型肉芽肿。VG染色显示实验组虫卵肉芽肿内胶原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虫卵肉芽肿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FN含量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NP30接种可能诱导体液和细胞两种保护性免疫 ,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具有负调节作用 。
冯振卿朱荣李玉华仇镇宁李芸茜王祝鸣薛婉芬管晓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血吸虫病
Sj28GST基因克隆和高效表达产物的纯化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克隆 2 8kDa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Sj2 8GST)基因 ,获得用于疫苗和T细胞表位研究的高纯度重组融合蛋白 2 8GST -TRX。方法 应用引物特异性PCR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Sj2 8GST基因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碱基序列分析鉴定后 ,采用定向克隆技术构建Sj2 8GST -TRX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 1(DE3)的表达 ,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以融合蛋白方式表达的Sj2 8GST的免疫原性 ,通过包涵体纯化结合Ni+柱亲和层析获得高纯度重组融合蛋白。结果 Sj2 8GSTPCR产物为约 6 4 0bp ,其碱基序列 (6 33bp)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2 11aa)与GenBank报道一致 ;获得了Sj2 8GST -TRX重组质粒 ;2 8GST -TRX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 ;在分子量为约 4 3kDa处有一能与羊抗Sj2 8GST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含 2 8GST融合蛋白条带 ;包涵体纯化法结合Ni+ 亲和层析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结论 获得到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8GST分子的全长基因和高纯度重组 2 8GST -TRX融合蛋白 ,该融合蛋白具有天然Sj2 8GST免疫原性。
李光富张兆松王新军李春玲王勇季旻刘丰蔡晓萍朱翔
关键词:基因克隆纯化日本血吸虫
重组抗原用于弓形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司进朱荫昌
关键词:弓形虫病重组抗原免疫诊断诊断试剂盒畸胎原虫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可变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分离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重链可变区 (V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方法 根据鼠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 FR1和 FR4序列的保守性 ,化学合成体外扩增 Ig重链可变区基因的数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的杂交瘤细胞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扩增 VH 基因 ,将其克隆入 p U C19载体 ,重组子用 Sanger's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 ,将序列与Gene Bank中已发表的抗体序列比较。结果  VH 基因全长 35 7bp,属鼠免疫球蛋白重链第 亚类 ,由种系基因 V、Dsp2 .8与 JH4重排而来。该 VH 基因序列已被 Gene Bank收录 (accession NoAF2 82 6 2 2 )。结论 该 VH 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宋晓彤冯振卿仇镇宁李芸茜林敏柏慧沙家豪管晓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基因扩增NP30重链可变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