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309 被引量:2,698H指数:27
相关作者:毛丹范晓光赵鼎新冯钢刘玉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8篇经济管理
  • 106篇社会学
  • 90篇政治法律
  • 36篇文化科学
  • 17篇哲学宗教
  • 12篇历史地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3篇社会
  • 33篇社会学
  • 14篇主义
  • 13篇企业
  • 13篇文化
  • 11篇政府
  • 11篇政治
  • 11篇人类学
  • 10篇公民
  • 9篇权利
  • 9篇权力
  • 7篇社会科学
  • 7篇实证
  • 7篇历史社会学
  • 6篇民社
  • 6篇民族学
  • 6篇教育
  • 6篇国际人类学与...
  • 6篇发展型国家
  • 5篇哲学

机构

  • 288篇浙江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芝加哥大学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浙江财经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上海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王小章
  • 33篇刘志军
  • 19篇耿曙
  • 17篇范晓光
  • 14篇赵鼎新
  • 13篇毛丹
  • 11篇冯钢
  • 9篇吕鹏
  • 8篇奚从清
  • 4篇刘朝晖
  • 4篇秦红增
  • 4篇郎友兴
  • 4篇揭艾花
  • 4篇马戎
  • 4篇陈建胜
  • 3篇程诚
  • 3篇曹正汉
  • 3篇吕鹏
  • 3篇张国清
  • 3篇麻鸣

传媒

  • 28篇社会学研究
  • 15篇浙江社会科学
  • 13篇社会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3篇浙江大学学报...
  • 12篇社会学评论
  • 9篇开放时代
  • 8篇浙江学刊
  • 8篇社会科学文摘
  • 8篇广西民族大学...
  • 6篇公共行政评论
  • 6篇社会发展研究
  • 5篇广西民族学院...
  • 5篇中共浙江省委...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社会科学
  • 4篇学术论坛
  • 4篇文化纵横
  • 4篇残疾人研究
  • 4篇清华社会学评...

年份

  • 15篇2024
  • 17篇2023
  • 28篇2022
  • 10篇2021
  • 25篇2020
  • 30篇2019
  • 23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12篇2005
3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理念、政府结构与未完成的政策转移——对产业政策的中国化过程的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产业政策的中国化过程是政策转移领域的研究议题。产业政策由存在争议的产业结构政策和难以否定的企业合理化政策构成。中国引进了产业结构政策,悬置了企业合理化政策,政策转移过程并未完成。依据相关领域的主流分析框架,包括经济意识形态、经济理论范式以及关于国企改革方向的认识在内的经济理念和转变之中的政府结构共同导致了上述现象。20世纪80年代,实现赶超成为共识,改革不能直接挑战计划体制,企业自主权问题压倒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问题;国家计委在政府之中占据关键位置,国家经委在1988年被撤销。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计划体制保留了阐释空间的产业结构政策被引入,改进企业层面效率的企业合理化政策被淡化。20世纪90年代,难以发现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意义的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事实上的主流经济理论,企业改革被等同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政府结构的变动导致工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能力降低。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合理化政策被边缘化。
宋磊郦菁
关键词:产业结构政策经济理念政府结构
电影《美丽心灵》与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009年
一、电影《美丽心灵》剧情大概 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数学天才约翰·纳什如何成功,如何患上精神分裂症并与之抗争,然后恢复正常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影片讲述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一个人偏执地生活在他自己设想的那个世界中。对于他来说,如果一切仅此而已,也许问题并不太大。
吴限红于振勇
关键词:《美丽心灵》思维方法社会科学电影BEAUTIFUL诺贝尔奖
发展阶段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基于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案例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国内针对产业政策的讨论,随着时间进展越发深入,相关研究已从政策"是否有效"转而探索"有效条件"为何。论文通过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经验,说明传统"产业政策"的优势与局限,希望藉此论证"发展阶段"将如何制约"政策成效",进而有助厘清"政府何时介入?何时退出?"的问题。因此,论文研究重点不在太阳能产业的起伏成败,而在先揭橥"发展阶段"的理论假说后,通过太阳能产业两家标志性企业的案例研究,说明政府扶持作为为何有助于"扩大产能",而无益于"孕育创新"?政府政策与产业发展间的作用机制又为何?换言之,文章希望藉此研究,一则强化所提出的"阶段解释"理论假说,再则超越目前学界的笼统论证,帮助厘清在成功走过"中国制造"、进而迈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决策者应该如何调整国家的发展策略。
耿曙
关键词:政府介入产业政策太阳能产业
专栏导语:如何走出讨论产业政策的窠臼?
2019年
一、林张之辩及其超越本专栏是一个产业政策的文献专栏,包括华东理工大学陈玮老师“发展型国家”的文献综述、北京大学郭年顺博士围绕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批判、湖南大学程聪慧与上海交通大学郭俊华两位老师关于前沿政策工具的述评与剖析。根据个人看法,三篇文章各有角度,分进合击,构成了一个完整丰富、迭出新意的“产业政策”讨论方阵,成功走出传统“产业政策”论述的窠臼。能够设计出让人如此耳目一新的专栏,原专栏组稿者顾昕教授与投稿作者功不可没。
耿曙
关键词:专栏导语发展型国家
中国农村的宗族网络与民事纠纷应对被引量:4
2016年
宗族网络是否影响民众的纠纷卷入以及如何影响纠纷应对渠道选择,既有研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利用CGSS2005数据,考察了宗族网络对农村居民民事纠纷应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宗族网络不仅抑制农村居民卷入民事纠纷,而且其强度也使得农村居民更可能采取非正式渠道解决民事纠纷;引入公民意识变量后,这种非正式选择效应也未被显著消解。以上结果表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仍然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的乡村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这为建立能符合"制度需求"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提供了新的可能。
范晓光雷鸣肖阳
关键词:民事纠纷公民意识非正式
温州模式:内涵、特征与价值被引量:25
2005年
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温州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民本经济,温州人民是温州模式的创造力,市场经济是温州模式的推动力,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的内驱力,富民强市是温州模式的持续力。温州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本性、区际性、创新性、发展性等特征,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均有很大启示价值,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怎样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子,及其怎样通过市场化、民营化、国际化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走出一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富民强市之路。
方立明奚从清
关键词:温州人民营经济
马克思的“过渡”理论与“卡夫丁峡谷”之谜被引量:3
2018年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命题"被学界称为"世纪性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理论的视角,就马克思在"命题"中阐述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在《资本论》、《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等相关著述中的思想表述,借鉴有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构成分析法,探讨马克思关于"从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过渡"的理论思想,以求对"卡夫丁峡谷命题"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冯钢
关键词:社会形态卡夫丁峡谷
工人、资本与国家——理解工人阶级研究的关系视角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我国的劳工问题、劳资对抗问题犹如渐行渐显的冰山一角,令人关注。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劳资对抗为典型样态的工人阶级问题会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而不是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常性问题?同时,它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劳工问题、劳资对抗问题应该被视为一般社会问题,还是适用于阶级分析的社会问题?如果是后者,那么,日益退却的社会学经典阶级分析方法究竟还有多大的效用?
毛丹张洪
关键词:工人阶级劳资关系社会主义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资本
中国公共事务治理能力的强与弱——中央、地方与社会的关系视角被引量:3
2023年
当代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但是,在公共事务上,不同领域的治理能力有明显的强弱差别。本文发现,治理能力强的领域,通常具备两项条件,一是采用地方分权,一是鼓励社会参与;反之,治理能力弱的领域,通常限制社会参与,或者,既实行中央集权,又限制社会参与。其原因是,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协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需要协调三者之间的目标冲突,其主要的协调机制即“纵向约束机制”,只有在地方分权和社会参与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曹正汉郑翔益
关键词:地方分权社会参与
论社区精神被引量:11
2002年
社区精神要点有三 :其一 ,在社区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方面 ,社区精神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区成员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 ,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滋养下 ,逐步形成和优化出来的一种社区意识。其特征为一种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群体精神、自治精神、传承精神及个性精神 ;其二 ,在社区精神的功能方面 ,社区精神具有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整合功能及推动功能 ;其三 ,在社区精神的培育方面 ,应树立求实观点、价值观点。
奚从清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