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作品数:58 被引量:282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晓龙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建筑科学
  • 26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理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篇路基
  • 7篇散射
  • 6篇隧道
  • 5篇弹性波
  • 5篇动应力集中
  • 5篇动应力集中因...
  • 5篇压实
  • 4篇路面
  • 4篇抗裂
  • 4篇抗裂性
  • 4篇隔振
  • 3篇悬索
  • 3篇悬索桥
  • 3篇压实度
  • 3篇圆形衬砌
  • 3篇瑞利波
  • 3篇深埋
  • 3篇实度
  • 3篇水泥
  • 3篇水泥灰土

机构

  • 58篇郑州大学
  • 14篇浙江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原工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广东省电力设...
  • 1篇河南电力试验...

作者

  • 33篇徐平
  • 14篇夏唐代
  • 13篇乐金朝
  • 10篇王复明
  • 8篇马清文
  • 7篇蔡迎春
  • 6篇李晓龙
  • 4篇李新明
  • 4篇陈忠平
  • 3篇闫东明
  • 3篇邓亚虹
  • 2篇黄江华
  • 2篇铁瑛
  • 2篇周新民
  • 2篇李喜安
  • 2篇牛向飞
  • 2篇郑元勋
  • 2篇彭建兵
  • 2篇吴明
  • 2篇王士革

传媒

  • 7篇路基工程
  • 5篇振动与冲击
  • 3篇中外公路
  • 3篇工程力学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2篇华东公路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西部交通科技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公路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热力发电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CP在高速公路路基压实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8年
DCP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路基压实度,但经验表明,DCP贯入比率越小说明压实质量越好。以太澳高速岭南段为工程实例,通过分析DCP总锤击数与贯入深度、贯入比率与贯入深度的关系曲线,发现DCP可以定性地分析路基结构层的压实质量,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对高填方、填方和挖方等不同类型的路基进行了FWD和DCP试验,得到了反算CBR值与FWD(1 t)反算模量的关系曲线,及CBR值与FWD(1 t、3 t和5 t)反算模量的相关指数,通过分析发现,CBR值与FW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说明应用DCP可以快速地对在建和已经发生病害路基结构的压实质量乃至承载力进行检测和评价。
徐平王复明陈忠平
关键词:DCP路基压实质量FWDCBR值
高填方路堤强夯效果的现场检测及三维有限元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河南某岩石碎渣高填方路堤,提出了夯击能1000kN.m、虚铺厚度1.5m的强夯施工工艺,对试验段进行了现场检测:地质雷达波形较好地反映强夯后虚铺层厚度的减小幅度,并可判断强夯水平有效加固范围为4m,瑞利波速沿深度变化比较均匀,平均值达到了310m.s-1,重型动力触探结果表明试验段达到中密程度,灌水法测得的固体体积率都达到了83%以上,上述检测结果说明强夯的加固效果比较理想。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夯锤简化为刚性体,通过施加竖向初速度的方式模拟了强夯作用,结合雷达测试结果,认为夯沉量20mm可作为强夯的有效加固范围,最后模拟了存在涵洞结构物的路堤的强夯作用,指出涵洞上方路堤厚度必须达到8m以上,才能保证强夯安全作业。
徐平乐金朝刘忠玉马清文
关键词:强夯高填方路堤涵洞有限元模拟
粉煤灰在三灰稳定砂中的抗裂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减小水泥灰土稳定砂基层材料收缩变形量,增强其抗裂能力,在水泥灰土稳定砂中掺加适量粉煤灰进行试验。通过调整水泥和石灰的比例研究了掺加粉煤灰的水泥灰土稳定砂(三灰稳定砂)各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干缩系数等路用性能指标,使配比材料既能达到底基层的强度要求,又能显著改善其抗裂性能。通过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对其微观结构和粘结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粉煤灰改善抗裂性能的微观机理。
马清文乐金朝
关键词:底基层粉煤灰抗裂性
聚丙烯纤维在水泥灰土稳定砂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
通过对比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灰土稳定砂和普通水泥灰土稳定砂各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干缩系数等路用性能指标,认为聚丙烯纤维能够显著改善水泥灰土稳定砂材料的路用性能,尤其在抗裂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加入聚丙烯纤维能够减少裂缝病害。
牛向飞乐金朝马清文
关键词:路基基层水泥灰土稳定砂聚丙烯纤维抗裂性
聚丙烯纤维在水泥灰土稳定砂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解决水泥灰土稳定砂的收缩裂缝,通过聚丙烯纤维水泥灰土稳定砂和普通水泥灰土稳定砂各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干缩系数等路用性能指标的研究,认为聚丙烯纤维能显著改善水泥灰土稳定砂材料的路用性能,尤其在抗裂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现场试验和追踪调查表明,加入聚丙烯纤维能减少裂缝病害。
牛向飞乐金朝郭凤妍
关键词:路基基层水泥灰土稳定砂聚丙烯纤维抗裂性
半空间弹性介质内圆柱形壳体对平面SV波的散射
2010年
浅埋的管道或衬砌等结构物的地震响应问题,都可视为半空间内圆柱形壳体对地震波的散射问题.将半空间表面假定为大半径的圆弧,运用波函数展开法,将入射SV波、半空间表面的反射波、圆柱形壳体外侧和半空间的散射波以及壳体内的折射波的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无穷级数形式,假定壳体与周围弹性介质之间应力和位移连续,半空间表面和壳体内侧完全自由,得到了散射问题中各势函数的待定复系数的理论解.花岗岩中浅埋混凝土衬砌为算例,分析了入射频率、衬砌厚度对衬砌内侧动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并对有无衬砌时围岩的动应力集中因子进行了对比.
徐平闫东明夏唐代
关键词:半空间弹性介质平面SV波散射动应力集中因子
石灰钢渣稳定土的水稳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路基工程施工需要,对于石灰钢渣稳定土在不同饱水时间以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最佳含水率附近探讨了钢渣稳定土的强度对成型含水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饱水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中,石灰钢渣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在初期急剧减小,但最终均趋于稳定;随着龄期的增长,成型含水率的变化对石灰钢渣稳定土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增加钢渣掺量能够有效改善石灰钢渣稳定土的水稳性能.
乐金朝李新明乐旭东
关键词:路基水稳性干湿循环
路面雷达在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控制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其日后正常运营的关键。选取某在建高速公路一试验段,用路面雷达和介电常数测试仪进行路基和路面的测试,并对路基进行灌砂法试验,对路面进行钻孔取芯来验证。结果发现,路面雷达计算介电常数与含水量、湿密度和压实度之间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计算的基层和面层厚度与取芯厚度非常接近,并与介电常数测试仪的测试数据也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路面雷达可以对高速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徐平王复明陈忠平李嘉
关键词:路面雷达介电常数压实度路面厚度
瑞利波法在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济邵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法处理泥岩和泥质砂岩填料的路基。文章针对强夯加固效果、施工质量进行研究,寻找对其进行快速检测评价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现场强夯试验,分别采用瑞利波、动力触探和固体体积率检测等手段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瑞利波法作为该类软岩填筑路基的检测评价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和经济的特点。
马清文乐金朝黄江华
关键词:强夯泥岩路基瑞利波压实度
自然元与无限元耦合方法在岩土工程粘弹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自然单元法是一种新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由于其位移插值函数采用无网格的方式构造且形函数满足插值性质,从而克服传统有限元方法对单元网格信息的依赖,大大简化数值计算的前处理过程,同时又能像有限元那样准确施加边界条件,在岩土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自然元与无限元的基本原理,针对在处理岩土工程无限域或半无限域问题时需要人为确定边界条件而带来计算误差的问题,引入无限元模拟无穷远处边界条件,与自然元相结合形成耦合分析方法;并根据粘弹性理论,采用Laplace插值,编制了基于自然元与无限元耦合方法的二维粘弹性分析程序,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结果也表明相对于纯自然单元法,耦合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拓展了自然单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李晓龙王复明徐平
关键词:自然单元法岩土工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