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机场建筑工程系

作品数:396 被引量:2,131H指数:21
相关作者:姚志华葛涛方新宇郑汝海杨慧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7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8篇建筑科学
  • 51篇理学
  • 3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9篇航空宇航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军事
  • 8篇化学工程
  • 6篇水利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41篇混凝土
  • 64篇机场
  • 43篇压杆
  • 41篇道面
  • 41篇霍普金森压杆
  • 31篇分离式霍普金...
  • 28篇荷载
  • 27篇力学性能
  • 27篇力学性
  • 26篇地质聚合物
  • 26篇聚合物混凝土
  • 26篇高温
  • 25篇地质聚合物混...
  • 25篇应变率
  • 24篇玄武岩纤维
  • 24篇岩石力学
  • 22篇纤维混凝土
  • 20篇岩石
  • 19篇SHPB
  • 17篇数值模拟

机构

  • 395篇空军工程大学
  • 186篇西北工业大学
  • 25篇中国航空港建...
  • 13篇空军后勤部
  • 12篇空军航空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广州军区空军...
  • 8篇北京军区空军...
  • 7篇重庆大学
  • 5篇兰州理工大学
  • 5篇长安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延安大学
  • 4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榆林学院
  • 4篇成都军区
  • 4篇后勤工程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223篇许金余
  • 54篇白二雷
  • 44篇刘石
  • 33篇蔡良才
  • 30篇姚志华
  • 29篇罗鑫
  • 23篇王鹏
  • 21篇任韦波
  • 20篇方新宇
  • 20篇苏灏扬
  • 18篇李为民
  • 16篇种小雷
  • 16篇陈腾飞
  • 15篇孙惠香
  • 15篇刘军忠
  • 15篇邵斌
  • 14篇高志刚
  • 13篇翁兴中
  • 13篇范飞林
  • 12篇范建设

传媒

  • 28篇混凝土
  • 24篇硅酸盐通报
  • 23篇振动与冲击
  • 16篇空军工程大学...
  • 16篇地下空间与工...
  • 12篇建筑材料学报
  • 11篇岩土力学
  • 11篇机场工程
  • 10篇岩石力学与工...
  • 10篇科学技术与工...
  • 8篇爆炸与冲击
  • 8篇山西建筑
  • 7篇噪声与振动控...
  • 6篇四川建筑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第4届全国工...
  • 5篇工业建筑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工程力学
  • 5篇路基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9篇2018
  • 30篇2017
  • 35篇2016
  • 36篇2015
  • 51篇2014
  • 51篇2013
  • 20篇2012
  • 24篇2011
  • 16篇2010
  • 19篇2009
  • 25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3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石在冲击压缩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从宏观热力学原理出发,分析岩石冲击压缩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过程,将作用于岩石系统的外部能量定义为输入能(ψ),内部自平衡能量分为可释放弹性应变能(ψe)和结构破坏能(ψd),通过岩石的SHPB试验分析各部分能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冲击压缩过程实质上是岩石系统通过内部ψe和ψd与ψ的不断转化平衡的过程,当累积ψd达到某一极限时,发生冲击破坏,ψe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释放出来;岩石的破坏时间,ψ,ψe和ψd都与冲击速度密切相关,冲击速度越大破坏时间越短,ψ的累积总量、累积速度也越大;并且累积ψe的变化时间迟于累积ψ和ψd的变化时间,前者在100μs后开始迅速增加,而后两者分别在75μs和50μs后开始迅速增加;冲击压缩过程中破坏临界比也与冲击速度相关,并且破坏临界比增加越快,破坏后岩石的碎块尺度越小,碎块越多。
陈腾飞许金余刘石王鹏方新宇
关键词:岩石力学
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韧性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经波形整形技术改进后的100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开展了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geopolymeric concrete,CFRGC)的冲击压缩试验,基于峰值韧度和比能量吸收2种评价指标研究了CFRGC的冲击韧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机理探究.结果表明:从峰值韧度的评价指标来看,CFRGC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3%时能发挥出明显的冲击增韧优势;从比能量吸收的评价指标来看,CFRGC的增韧特性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2%和0.3%时相对较优异;2种表征冲击韧性的方法所反映的发展趋势存在一致性,一是冲击韧性指标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二是碳纤维对于地聚物混凝土而言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在评价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的冲击韧性时,采用比能量吸收指标更加有效、合理.
朱靖塞许金余罗鑫李为民白二雷高志刚
关键词: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预应力道面混凝土的弯拉与疲劳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为解决机场道面达到设计寿命前发生疲劳破坏的问题,提出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于机场道面工程。采用后张法对机场道面混凝土小梁施加预应力,设计三分点弯曲加载方案对96根混凝土小梁进行弯曲、抗折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施加预应力后,竖向荷载作用下小梁的挠度减小了2. 99%~5. 56%,拉应力数值及拉应力区显著减小;抗折强度提高了11. 26%~59. 42%,裂缝数量和宽度都明显减小;平均疲劳寿命增大了3. 18~5. 99倍,且随预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预应力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Weibull分布,相关系数达到0. 95以上。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反映应力水平S和疲劳寿命N关系的双对数疲劳方程。
刘聪翁兴中张俊杨博瀚刘军忠王方岩李文蕾
关键词:机场工程预应力道面混凝土
应力脉冲在SHPB实验中弥散效应的数值模拟与频谱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在评判不同材料的整形器对加载波形的改进效果的应用背景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形态的应力脉冲在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中的弥散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杆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杆端分别施加矩形、三角形和半正弦形的应力脉冲,分析了波形振荡、前沿升时和应力峰值随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频谱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理论解释。结果表明:三角应力脉冲和半正弦应力脉冲在各个方面都比传统的矩形应力脉冲表现出了更小的弥散效应;半正弦应力脉冲在传播过程中比三角应力脉冲更能控制其形态,能有效地减少弥散效应,提高Φ100mm SHPB实验精度,是岩石类非均质材料的理想加载波形;频谱分析的方法能从理论方面有效地解释应力脉冲信号在SHPB实验中的弥散现象。由此可见,波形整形设计的理想目标为具有较宽历时的半正弦应力脉冲。
罗鑫许金余李为民张军
关键词:数值模拟频谱分析霍普金森压杆
高温下地聚合物混凝土损伤演化及动态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高温SHPB(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试验系统对高温下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ic Concrete,GC)损伤演化规律及本构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GC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呈显著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及温度弱化效应;利用波阻抗衡量GC的高温损伤可行、有效,所得损伤演化规律能较好表征GC损伤实际情况;以静力本构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应变率强化因子及温度弱化因子构建GC动态损伤本构模型,通过试验结果标定参数,可获得较准确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王志坤许金余任韦波白二雷董宗戈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高温应变率本构模型
飞机起飞着陆航迹测试与分析被引量:13
2002年
在采用新研制的飞机起落航迹激光定位系统的基础上 ,对 7个机场 7种机型的飞机起飞着陆航迹进行了测试 .总结出飞机起飞着陆航迹可行的实地测试方法 ,测得 7种飞机的起飞着陆航迹数据 ,计算了 7种飞机在各种不同温度、气压、海拔等条件下的起飞航迹 ,并利用实地测试结果对其进行了校核 .本文取得的成果 ,已在 2 0 0 1年 8月新颁发的《军用机场净空规定》
蔡良才王声郑汝海焦明声种小雷
关键词:飞机起飞着陆净空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及应用前景
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ic concrete,GC)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并分析其工程应用前景,以矿渣与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通过对不同配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坍落度和不同龄期下静态...
刘石许金余范飞林范建设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文献传递
黑云母花岗岩对冲击荷载的动态力学响应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研究黑云母花岗岩对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态力学响应,采用大直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动态压缩及动态劈裂抗拉试验,分析了黑云母花岗岩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动态压缩破坏形态以及动态劈裂抗拉强度等动态力学参数随着冲击荷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的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子弹冲击加载速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在15.0m/s左右时,动态抗压强度达到347.1MPa;随着子弹冲击加载速度的增加,黑云母花岗岩破坏的形式是从块状到粉状;与静态劈裂抗拉强度相比,动态劈裂抗拉强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许金余刘石吴菲白二雷高志刚
关键词:黑云母花岗岩冲击荷载
拼装式铝道面板下土基变形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分析飞机重复荷载作用时拼装式道面板下土基塑性变形情况,对4种不同厚度、强度的蜂窝铝夹芯道面板进行了足尺通行加载试验,测试了土基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塑性变形.通过数据拟合分析确定了特定铝道面板下土基变形关于通行次数及基层强度的简化模型.对简化模型进行修正后,将新模型与其他传统预估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土基变形与通行次数的对数成正比例关系,与土质道面强度成反比例关系,道面板D铺设在高强度基层上时,道面板的疲劳开裂是道面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道面板D铺设在70 MPa的基层上时,采用沥青道面设计公式、美军土质道面设计公式、本文推导公式分别计算得出的最大通行次数为4.07×1013、288、487 990次.
周少辉蔡良才许巍岑国平
关键词:土基塑性变形
从变形、水量变化和强度三方面验证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验证非饱和土两个应力状态变量的合理性,对常规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了改进,采用3个压力–体积控制器分别控制孔隙水压力、内室压力和外室压力,提高了量测体变和含水率的精度;用加荷器施加轴向荷载,可以方便地控制偏应力。在笔者前期用各向等压试验验证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和重塑Q_3黄土做了两类验证试验:第一类是两组控制净围压、偏应力和吸力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第二类是3组控制净围压和吸力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在第一类试验中,等值改变(增加或减少)总围压、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而保持净围压、吸力和偏应力本身不发生变化,发现试验过程中土样的体积变化和含水率变化均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类试验的每一组包含两个控制净围压和吸力分别相同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其中一个试样在固结完成后直接进行排水剪切试验,另一个试样在固结完成后等值增加总围压、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而保持净围压和吸力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进行排水剪切试验,发现二者的抗剪强度、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排水量和广义剪应变都分别十分接近,可以认为两两相等。研究结果从变形(包括体应变和剪应变)、水量变化和强度3个方面说明描述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是合理的,进一步夯实了非饱和土力学的应力理论基础,为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理论提供了牢靠的试验依据。
张龙陈正汉周凤玺孙树国扈胜霞姚志华
关键词:非饱和土重塑黄土偏应力抗剪强度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