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

作品数:43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陈起静陈胜胡炜吴飞焦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理学
  • 11篇医药卫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纳米
  • 11篇纳米管
  • 10篇碳纳米管
  • 9篇细胞
  • 8篇多壁碳纳米管
  • 6篇毒性
  • 5篇蛋白
  • 5篇RAFT
  • 4篇乳液
  • 4篇乳液聚合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 4篇纳米材料
  • 4篇RAFT聚合
  • 3篇蛋白质
  • 3篇氧化钛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3篇二氧化钛
  • 3篇白质

机构

  • 43篇上海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机动车产...

作者

  • 13篇王海芳
  • 11篇曹傲能
  • 7篇安泽胜
  • 5篇焦正
  • 5篇邓小勇
  • 4篇王艳丽
  • 4篇聂海瑜
  • 4篇吴明红
  • 4篇贾光
  • 4篇张海娇
  • 3篇刘元方
  • 3篇陈欣欣
  • 2篇董玲
  • 2篇张新
  • 2篇罗蔓
  • 2篇陈章健
  • 2篇沈锡中
  • 2篇濮吉
  • 2篇郭健
  • 2篇来鲁华

传媒

  • 8篇上海大学学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高分子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发光学报
  • 2篇2011年高...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自然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2011年全...
  • 1篇第六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被引量:10
2016年
通过原位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HKUST-1、MIL-101、Ui O-66与羟基化介孔氧化硅泡沫(MCF-OH)的复合物,并对材料进行了PXRD、SEM、低温N2吸-脱附、XPS、TGA表征及298K下的CO_2吸附测试。结果显示:3种复合材料中都形成了对应MOFs的晶型结构,但由于各类MOFs金属中心的不同,MCF-OH对MOFs的形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HKUST-1~#MOF-OH复合材料中MCF-OH的加入对HKUST-1的生长起到了导向作用,在两者界面间形成了新的介孔结构,并且其微孔孔径尺寸更接近CO_2的动力学直径。另外两种复合材料中MCF-OH的加入主要对其MOFs晶型颗粒的生长起到了限制作用,使其晶型颗粒尺寸减小,从而带来了比表面积的增加。3种复合材料的CO_2吸附量都较纯MOFs材料有所提高,并且由于HKUST-1#MOF-OH复合材料中微孔孔径尺寸的减小以及新的介孔结构的引入使其对CO_2的吸附更加高效,因此其较纯MOFs材料的吸附性能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朱晨明王保登张中正王慧张海娇孙楠楠魏伟孙予罕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复合材料
表面不同修饰的两种多壁碳纳米管引起RAW264.7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表面不同修饰的两种多壁碳纳米管[经酸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acid-tre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aci-MWNTs)和牛磺酸表面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taurine-modifi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tau-MWNTs)]引起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两种碳纳米管均以20mg/L的剂量,24h的时间染毒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运用尿素裂解、冰浴超声的方法破碎细胞,提取细胞全蛋白,运用二向凝胶电泳分离细胞全蛋白,寻找银染凝胶图像上表达差异蛋白点,对差异蛋白行质谱分析鉴定,在蛋白水平上探究两种MWNTs对细胞作用的机制。结果:两种碳纳米管处理的细胞,表达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共13个,功能包括凋亡相关、钙结合、细胞周期相关、DNA合成、蛋白质折叠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并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观察到的MWNTs对细胞凋亡诱导及线粒体损伤等细胞毒性结果相吻合。结论:两种MWNTs均能引起RAW264.7细胞蛋白表达的变化,表面不同修饰的MWNTs作用有差异,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有望用于碳纳米管生物学效应及毒性机制研究。
沈臻霖聂海瑜王海芳杨彬钟丽君邹霞娟娄雅欣刘丹郭健贾光
关键词:巨噬细胞蛋白质组学
微纳米塑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微纳米塑料(M/NP)主要是指塑料在紫外线照射、机械摩擦等条件下发生碎裂而形成的,尺寸在微纳米范围内的粒子.M/NP污染范围广、种类多,对环境生物造成了各种负面影响,而最近从人体中检测到M/NP的报道频繁出现,M/NP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M/NP对生物的影响依赖于其与细胞的作用,而M/NP的细胞摄取和外排是影响其在细胞内的滞留,进而影响其生物效应的关键.因此,在简单总结了环境中M/NP的来源、人群暴露途径及已发现的健康影响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M/NP与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胞对M/NP的摄取和毒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需要关注的事项,为M/NP的生物效应的研究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刘元元刘杰王海芳
关键词:细胞毒性
化学修饰方法对聚乙二醇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酰氯化法与碳二亚胺缩合法(EDC/NHS)制备氨基化聚乙二醇(PEG1500N)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并采用FTIR、Raman、TEM、原子力显微镜(AFM)、TGA-DTA-DSC、UV-Vis进行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两种方法PEG1500N都能很好地修饰MWNTs,但EDC/NHS缩合法采用更短的反应时间(反应1d),达到了更好的接枝效果。EDC/NHS缩合法提高了碳管上羧基的利用率,接枝率大大提高。TGA-DTA分析表明缩合法接枝率为30%,而酰氯化法(反应4d)为15%。UV-Vis分析表明EDC/NHS缩合法得到的产物溶解性也更好,溶解度由1.19mg.mL-1(酰氯化法得到的产物的溶解度)提高到2mg.mL-1以上。
孙昱飞吴飞邓小勇熊冬梅赵兵吴明红焦正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接枝率
酶催化引发RAFT聚合及其功能化:一种合成精密聚合物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18年
酶催化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结合是一种合成精密聚合物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在高分子聚合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课题组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酶催化引发的RAFT聚合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分子量与构型可控且分散度低的聚合物.酶催化除氧与酶催化引发的联用实现了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多嵌段及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此外,利用酶的催化多功能性实现了一酶三催化,用于规整聚合物的高效合成与生物点击化学修饰.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介绍了酶催化用于RAFT聚合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方向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预期.
郭华章安泽胜
关键词:酶催化RAFT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功能化
经口接触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的生物效应:从模拟体系、细胞到动物
氧化锌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家族的重要成员,广泛应用于环境、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大量人群可以通过经口摄入接触纳米氧化锌的。我们从氧化锌纳米颗粒在胃肠模拟体系中的行为,对胃肠道细胞及模拟肠道的细胞单层的作用,到在动物体内的...
王海芳
关键词:氧化锌生物分布毒性
文献传递
比较不同长度及表面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长度和表面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长(515μm)、短(350700 nm)两种不同长度的MWCNTs,及羧基(carboxyl,COOH-)、氨基(amino,NH2-)和牛磺酸(taurine,Tau-)3种不同表面修饰的MWCNTs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其中短的MWCNTs作为未修饰的MWCNTs(Pristine-MWCNTs)与表面修饰的MWCNTs进行比较。细胞毒性实验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染毒浓度为2、8、32 mg/L,染毒时间分别为12、24、36、48 h;遗传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DNA链断裂,染毒剂量为8 mg/L,染毒时间24 h。结果:两种长度的MWCNTs在所观察的1248 h染毒时间内,均表现出剂量依赖的细胞毒性;其中在2448 h处理时间组,MWCNTs的细胞毒性随长度增加而增大。经过表面修饰的3种MWCNTs与未修饰的MWCNTs相比,表面修饰过的MWCNTs在染毒时间12 h、染毒浓度为32 mg/L时相对细胞活性:COOH-MWCNTs为(86.55±1.80)%、NH2-MWCNTs为(84.67±1.32)%、Tau-MWCNTs为(80.15±3.53)%,均高于未修饰MWCNTs的细胞活性(71.4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时间24 h、染毒浓度为8 mg/L时修饰过的MWCNTs相对细胞活性:COOH-MWCNTs为(96.74±1.00)%、NH2-MWCNTs为(96.74±3.35)%、Tau-MWCNTs为(106.39±3.83)%,均高于未修饰MWCNTs的细胞活性(91.02±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时间24 h、染毒浓度为32 mg/L时修饰过的MWCNTs相对细胞活性:COOH-MWCNTs为(80.88±2.67)%、NH2-MWCNTs为(82.90±3.25)%、Tau-MWCNTs为(82.55±3.32)%,均高于未修饰MWCNTs的细胞活性(76.08±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时间36 h、染毒浓度为8 mg/L时修饰过的MWCNTs相对细胞活性:COOH-MWCNTs为(96.87±1.05)%、NH2-MWCNTs为(96.66±4.76)%、Tau-MWCNTs为(100.23±2.84)%,均高于未修饰MWCNTs的细胞活性(89.61±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观察时间和染毒浓度
濮吉陈田陈章健王海芳聂海瑜贾光
关键词:诱变力试验肺泡上皮细胞
碳纳米管的快速糖基化及用于糖-凝集素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将含糖基的简单两亲分子N-十八烷基麦芽糖酰胺(N-n-Octadecyl-D-maltonamide,NOMA)非共价修饰到单壁碳纳米管(SWNT)表面形成糖-碳纳米管复合体(NOMA-SWNT),谱学和形态学结果表明,NOMA不仅能快速、高效地吸附到SWNT表面,而且能有效地改善SWNT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能.以NOMA-SWNT管束为导通沟道构建了碳纳米管场效应管(CNTFET)器件,检测了麦芽糖和伴刀豆凝集素蛋白(Con A)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检测器件在每个修饰阶段的电学性能的变化证明了NOMA对SWNT的非共价糖基化修饰及用CNTFET来检测糖-凝集素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可能性.
付群吴明红焦正王德庆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糖基化
RAFT乳液聚合制备双亲性线型支化型嵌段高分子
<正>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结构和性能的独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在材料修饰,基因转移,药物传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乳液聚合具有反应溶剂为水,对环境友好,反应速率比较高的特点。本文利用RAFT乳液聚合,以聚(N,N’...
邱倩安泽胜
关键词:乳液聚合RAFT聚合
文献传递
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与蛋白质进化的“石器时代”被引量:2
2020年
蛋白质折叠问题被称为第二遗传密码,至今未破译;蛋白质序列的天书仍然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在最近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这一假说指出,蛋白质中存在一些关键的长程强相互作用位点,这些位点相当于标点符号,将蛋白质序列的天书变成可读的句子(多肽片段)。这些片段的天然结构是在这些强长程相互作用位点限域下的能量最低状态。完整的蛋白质结构由这些"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拼合而成,而蛋白质整体结构并不一定是全局性的能量最低状态。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局部片段的天然结构倾向性为强长程相互作用的形成提供主要基于焓效应的驱动力,而天然强长程相互作用的形成为局部片段的天然结构提供主要基于熵效应的稳定性。在蛋白质进化早期,可能存在一个"石器时代",即依附不同界面(比如岩石)的限域作用而稳定的多肽片段先进化出来,后由这些片段逐步进化(包括拼合)而成蛋白质。
曹傲能
关键词:蛋白质折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